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國際視點:後動蕩時期埃及青年的“文化饑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05: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們在開羅書店裏閱讀。

  本報記者 黃培昭攝

  持續近一年的埃及動蕩,不但徹底改變了埃及的政治格局,也嚴重衝擊著埃及固有的文化格局。在這個尼羅河畔的古老國度,年輕人的文化生活面臨重新抉擇,也出現了不同於往昔的全新變化。

  動蕩衝擊文化生態

  政治動蕩之際,文化被擠向邊緣,這是埃及去年一度呈現的景象。已經準備就緒、即將開幕的第四十三屆開羅國際書展半途而廢,一年一度的開羅國際電影展也因為局勢不穩而被束之高閣,而最大的衝擊表現在埃及年輕人的文化觀念。

  “雖然埃及動蕩並非外界直接作用的結果,但埃及青年的觀念趨向於西方化,這是促使他們走上街頭、並最終推翻前政權的重要誘因之一。”埃及著名思想家、作家紹基賈拉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鞭辟入裏地説。

  賈拉勒強調,西方所宣揚的文化和價值觀,是不少年輕人所嚮往的。但如今,當一切都發生改變之後,“埃及青年人在文化取捨上又陷入茫然之中”。他認為,一方面,對於穆斯林兄弟會和更為保守的薩拉菲派登上政治舞臺,埃及“革命青年聯盟”成員不屑一顧,甚至心生鄙夷;另一方面,他們在吸取新知識和觀念的時候雖然實際上在向西方靠攏,但是對西方文化還是本能地産生一些抵觸情緒,生怕被指責為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的追隨者。記者在埃及的所見所聞,也印證了賈拉勒所言不虛。

  年輕人追求新思想

  “薩拉菲”一詞在阿拉伯語裏是“前輩”、“先人”的意思,顧名思義,其價值觀和信仰宗旨,就是追隨祖輩的遺訓,完全按照《古蘭經》的教誨行事。

  薩拉菲派在議會選舉中脫穎而出,贏得的選票僅次於穆斯林兄弟會,似乎折射著埃及社會的一種文化取向。在政治上,薩拉菲派主張以正宗的伊斯蘭教義、教規作為基本指南,以此來規範國家的政治架構和社會秩序;在日常生活中,薩拉菲派堅持奉行男女“授受不親”的原則,反對男女一起相處,拒絕同女性握手,反對女子參政和融入當代社會。在埃及,薩拉菲派的人數目前已經超過300萬,其中不乏造詣很深的宗教界名流以及大學教授、中學老師等知識分子。據稱,薩拉菲派控制著城市和鄉村近5000座清真寺以及準清真寺的小型祈禱場所,這一數字佔埃及全境清真寺或簡易宗教場所總數的5%左右。

  不過,“革命青年聯盟”穆罕迪森區的負責人陶菲克對本報記者説,“薩拉菲”只代表過去,因為它的許多觀念和思想還都停留在歷史中。穆斯林兄弟會也存在諸多問題,除非進行大幅變革,否則穆斯林兄弟會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思想也不會成為埃及年輕人追求的目標。

  美國因素影響定向

  在埃及青年的文化重新定向過程中,能看到美國因素的影子。最近,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選出了2011年100位“全球思想家”,埃及小説家阿拉阿斯瓦尼高居榜首,一時間成為埃及年輕人追捧的偶像和阿拉伯文化思想界的熱門人物。

  阿斯瓦尼2002年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説《亞阿古比揚公寓》。這是一部鞭撻埃及政策、對現實發泄不滿的小説,其大膽的批判性,讓西方連連叫好,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歐美出版。2007年,阿斯瓦尼出版了另一部長篇小説《芝加哥》,與《亞阿古比揚公寓》一樣受到熱捧,有些埃及年輕人甚至以能買到此書為榮。記者在開羅的多家書店發現,現在這兩部小説都已是數次加印,足見需求量很大。

  2008年,阿斯瓦尼在接受美國《紐約時報》採訪時曾宣稱:“專制統治者誅殺了埃及的精神,遮蔽了埃及的光芒。”有分析説,這就是阿斯瓦尼被美國評為世界著名思想家的原因。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對這位“全球思想家”作出如是評價:“沒有一個人能做得像阿斯瓦尼那樣,形象傳神、生動無比地傳達出埃及人的希望與夢想。”顯然,阿斯瓦尼被冠名“全球思想家”,並位列榜首位置,體現了西方主導的一種遊戲規則。

  日漸形成多元文化

  政局劇變後,埃及青年人群中呈現“後動蕩時期文化饑渴”,日漸形成多元文化市場需求。

  記者看到,年輕人開始更多地購買西方思想論著,新創辦的期刊也呈現出國際流行的樣式,《解放報》等不少新問世的報紙更是在內容上向西方標準看齊。有專家認為,埃及文化産業正面臨“文化饑渴”帶來的機遇。

  鋻於此,埃及學者認為,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年輕人加以引導,使他們走上正確的閱讀之路和文化建設之路。在賈拉勒看來,既沒必要對薩拉菲派一棍子打死,也不應該一頭扎進西方文化的懷抱。埃及應當學會兼容並蓄,吸取精華。

  埃及《今日埃及人報》日前撰文指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青年讀什麼樣的書,持什麼樣的文化態度,對國家前途將産生決定性影響。因此,對目前埃及年輕人在特殊過渡期的茫然處境不應掉以輕心,而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

  整體上看,埃及青年懷有滿腔愛國熱情,對國家、社會、文化發展的主流思考是積極向上、嚴肅認真的,對國家未來懷有信念依託。有分析認為,在“混沌期”過後,埃及年輕人會對他們曾經的迷茫進行反思,並終將理性地走上推進本國、本民族文化復興和繁榮的正常軌道。

  (本報開羅1月10日電)

熱詞:

  • 民族文化復興
  • 埃及文化
  • 文化格局
  • 文化態度
  • 薩拉菲
  • 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