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俄子午線號衛星發射失敗 航天五連敗震動俄羅斯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0日 0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21日,俄“聯盟”宇宙飛船將3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圖為火箭發射瞬間

  12月23日,在一片惋惜聲中,俄羅斯“子午線”軍民兩用通信衛星發射失敗。這是俄羅斯今年年內遭遇的第五起重大航天發射事故。據目前所知,這一系列事故均與運載火箭發動機或飛行器發動機故障有關。2011年是加加林實現人類太空飛行50週年,但令俄羅斯各界想不到的是,這一年竟成了航天業的多事之秋。

  一年5起重大事故

  從年初開始,俄羅斯總共發生了5起重大航天事故。2月1日,“格奧-伊克-2”軍用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8月18日發射的“快車”-AM4通信衛星未進入預定軌道;8月24日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進步”號貨運宇宙飛船在發射後不久墜毀;11月9日“火衛一-土壤”探測器升空後,主發動機發生故障,未能實現變軌,目前正在墜向地球;12月23日“子午線”軍民兩用通信衛星發射失敗。

  航空航天業一直是俄羅斯引以為豪的産業。“皮實、耐用”曾是俄制飛機的代名詞,航天界的輝煌成就更是數不勝數。俄羅斯曾經先後實現了人造衛星發射、載人航天、太空行走、航天器太空對接、外太空空間站的打造、開啟太空旅行時代等眾多首創。

  然而,接連不斷的事故令俄羅斯航空航天業的發展陰影重重。今年以來,俄羅斯共發生了19起各類空難,接二連三的航天事故更是令國家遭受了數百億盧布的損失。

  有分析認為,事故頻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資金投入不足。從數字上看,最近11年,俄羅斯對民用航天領域的撥款增加了17倍。今年的撥款超過了30億美元,明年將達到40億美元,但相比之下,其投資量仍落後於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二是管理不善。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今年6月曾表示,所有的航天企業都將被改造成控股公司,進入競爭領域。俄聯邦審計署署長斯捷帕申9月曾表示,直屬航天企業內部存在著大量的資金違規操作現象,如私自提高造價、給部門領導濫發獎金等情況。事故連連發生後,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的表態更為嚴厲,稱不排除就連串的航空航天事故追究相關刑事責任的可能性。

  業內仍吃“大鍋飯”

  今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的絕唱之旅為美國的航天飛機時代畫上了句號。按照美國航空航天局和俄聯邦航天署達成的協議,在2016年之前,地面與國際空間站之間的往來任務全部由俄方的宇宙飛船承擔,俄羅斯一舉掌握了“通天”的壟斷地位。這一協議的最大受益者是俄羅斯航天業的領軍者“能源”火箭航天集團。

  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副總設計師傑列欽曾樂觀地表示,“到2017年之前我們沒有競爭對手”。但有媒體評論説,儘管俄羅斯壟斷了地面和國際空間站間的交通運輸權,但如果運載火箭的可靠性無法保障,俄羅斯的壟斷也只能用“劣質”一詞來形容。有分析認為,目前中國和美國都在研製新型航天運載工具,如果俄羅斯不能升級宇宙飛船或者開發出替代型航天器,其在航天運載領域的競爭力將受到嚴峻挑戰。

  有報道稱,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內部目前仍採用“大鍋飯”的管理模式,嚴重缺乏企業活力。目前,該集團員工的平均月工資只有3萬盧布(約合965美元),大部分工作人員都處於退休年齡,8000多名員工中只有大約1500人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一名在此工作了30多年的工程師透露説:“穩定是這裡最大的特點。我甚至不知道,怎樣才能讓這裡的員工走人,所以這裡的閒人很多。”

  另外,幾年前曾熱絡一時的太空旅遊近年也冷清了下來。自從2001年美國富商蒂托成為首位太空遊客以來,俄羅斯組織的太空遊的價碼不斷上漲,由當初的2000萬美元漲到了6000萬美元。可惜漲價後的太空遊問津者寥寥無幾,而且運載火箭的不給力更讓太空遊變得有價無市。

  可能被迫重新起步

  在今年的歷次事故中,“火衛一-土壤”探測器發射失敗導致的損失最大。該探測器造價達12億盧布,整個項目投資高達50億盧布。研製該項目的負責人馬丁諾夫認為,“火衛一-土壤”探測器的發射失敗可能徹底改變俄羅斯航天業的發展方向。因為相當部分的科研人員主張放棄“捨近求遠”的太空計劃,主張將實施宏偉太空計劃的第一步放在探測月球上。他認為,如果停止遠程太空探索,15年後所有技術設備都將落後,屆時俄羅斯將被迫重新起步。

  “火衛一-土壤”探測器的研製工作從2005年開始,原計劃2009年發射,但直到2008年項目還處於圖紙階段。而且在設計時,技術人員犯了低級錯誤。探測器最初只配備了土壤採集裝置,如果它降落在火星的岩石上,將無法完成採樣工作。後來設計組又在探測器上加裝了可以採集岩石樣本的裝置。探測器從今年6月開始組裝,直到發射前3個月才組裝完成。而按照常規,星際航天器組裝後應該經過八九個月的地面測試。(世界新聞報/王德祿)

熱詞:

  • 俄羅斯航天
  • 俄聯邦
  • 航天發射
  • 俄羅斯聯邦
  • 俄羅斯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