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伊拉克首都遭血腥日 15連炸致至少72人遇難(圖)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3日 17: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5連炸 巴格達遭血腥一日

  至少72人遇難 200多人受傷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22日發生連環爆炸。截至北京時間19時,爆炸襲擊致死至少72人,200多人受傷。爆炸事件時機微妙。最後一批駐伊拉克美國軍隊18日撤離,伊拉克總理努裏馬利基當天要求議會解除副總理薩利赫穆特拉克的職務。

  駕救護車發動襲擊

  伊拉克衛生部發言人説,22日上午在巴格達發生15起爆炸,至少72人死亡,200多人受傷。這名發言人沒有具體説明每次爆炸的死傷人數。

  按照巴格達警方人員和醫療人員披露的信息,當天最嚴重一起爆炸發生在凱拉代區,一名自殺式襲擊者駕駛救護車,在一座政府建築旁引爆,造成10多人死亡。爆炸激起一大片塵雲,炸碎的救護車碎片飛入附近一所幼兒園。

  “我們先是聽到車行進的聲音,然後是剎車聲,我們樓裏幾乎所有的窗戶和門都震壞了,樓裏滿是黑煙。”凱拉代區居民齊亞德塔裏克説。

  另一起爆炸發生在巴格達西南部阿邁勒社區,襲擊似乎針對奔赴先前爆炸地的救援人員。兩枚炸彈爆炸,至少7人死亡,21人受傷。在巴格達南部什葉派聚居區杜拉,一枚汽車炸彈致死1人,致傷6人。

  爆炸還涉及巴格達中部阿拉維、北部沙阿卜和舒拉地區。遜尼派聚居區阿宰米耶附近遭路邊炸彈襲擊,1人死亡,5人受傷。在巴格達街頭,警笛聲此起彼伏,救護車一輛輛呼嘯而過。

  多種炸彈輪番上陣

  衛生部官員和警方人員説,當天連環爆炸襲擊方式包括汽車炸彈、路邊炸彈和自殺式爆炸,涉及大約10個社區,大部分為什葉派聚居區,遜尼派聚居區也有波及。沒有組織立即宣佈對這次的爆炸事件負責。

  美聯社分析,這次襲擊看起來事先經過策劃和協調,以多個地點為目標,按照策劃和實施能力猜測,襲擊者可能來自活動在伊拉克的“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的“基地”組織已經受到重創,但軍事分析師普遍認為,現有“基地”組織勢力仍然能夠策劃和發動死亡襲擊。

  民眾悲憤

  不少伊拉克民眾為眼下的政局和安全形勢擔憂。巴格達西部女性居民烏姆哈寧的家離22日一處爆炸地點不遠。她説,爆炸發生時,她的孩子正在睡覺,爆炸震碎窗戶玻璃,碎片落到她們頭上。“我的孩子被嚇壞了。”哈寧説,“所有其他國家都穩定。為什麼我們就沒有安全,沒有穩定?”

  內鬥

  背後存在政治動機

  這次爆炸襲擊前,伊拉克政壇內鬥跡象初現,焦點為涉嫌參與恐怖活動的副總統塔裏克哈希米。伊拉克司法機構19日對哈希米下達逮捕令,哈希米當天前往北部庫爾德自治區。哈希米是遜尼派職位最高的政府官員。他否認對自己的指認罪名,説這些罪名由他的政敵、什葉派領導人馬利基捏造,對他的指認有政治動機。

  總理馬利基21日要求哈希米的支持者把這名副總統移交司法機構。他説:“如果他們不交出他,或者讓他逃跑,將導致問題。”遜尼派政黨同一天拒絕參加有馬利基出席的黨派對話。遜尼派政治聯盟“伊拉克名單”聲明,馬利基“是這次危機和問題的主要原因,他不是解決問題的積極因素”。馬利基22日表示,此次發生的爆炸襲擊背後存在“政治動機”,意在破壞國家政治進程。

  反應

  呼籲國際社會介入

  伊拉克主要政治派別“伊拉克名單”22日發表聲明,譴責當天在首都巴格達發生的連環爆炸襲擊,呼籲國際社會介入此案調查。

  “伊拉克名單”發表的這份聲明説,22日發生的連環爆炸襲擊表明,伊拉克自主承擔安全職責的能力不足,掌握軍隊指揮權的總理馬利基應對此負責,希望國際社會介入調查。聲明同時呼籲伊拉克人民保持克制,不要陷入試圖挑動伊拉克內亂的圈套。

  分析人士認為,對立政治陣營之間的衝突可能引發國家安全形勢的震蕩,但由於馬利基政府基本控制了軍隊,因此暫時沒有發生大規模內亂的危險,但暴力活動勢必將在全國範圍內有所抬頭。

  表態

  聯合國強烈譴責

  聯合國秘書長伊拉克事務特別代表、聯合國駐伊拉克援助團負責人科布萊爾22日發表聲明,對炸彈襲擊造成大量人員死傷予以強烈譴責,並敦促伊拉克各派領導人團結一致、結束暴力。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早些時候曾發表聲明,稱駐伊美軍撤軍行動的完結標誌著伊拉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

  潘基文同時敦促該國政治領導人進行包容廣泛且富有建設性的對話,以解決分歧,並繼續鞏固在建立民主國家方面已經取得的成就。

  觀察

  伊拉克內訌 美國得利

  持續近9年的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人們對該國安全形勢的走向十分關切。充滿血腥的數據,是對這種關切的一次殘酷的回應。

  爆炸案件尚在調查中。伊拉克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波可稱為“浪潮式襲擊”的暴力活動表明,僅靠安全部隊的嚴防死守,不足以維持伊拉克穩定。知名觀察家、巴格達大學政治學教授易卜拉欣阿梅裏説:“目前伊拉克安全的最大敵人並非恐怖分子,而是政治內鬥和教派、種族仇殺。”

  分析人士認為,伊拉克目前的政治亂象由美國入侵而肇始,伊主要政治勢力之間相互掣肘符合美國戰略利益。另外,哈希米事件或許是持續政治內鬥的一次“熱身”,將對伊未來重建進程産生持久負面影響。

  爭端直接起因是哈希米被控參與恐怖活動。此間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這不過是伊拉克什葉派和遜尼派陣營以反恐為“抓手”展開的政治角力,而第三方庫爾德人則伺機左右逢源,提升自身在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哈希米是遜尼派陣營首腦人物之一,是該陣營在政府中擔任最高職務的一位。他的主要政治主張是反對美國軍事存在,保護遜尼派人利益,是什葉派領導人、總理馬利基的主要批評者。

  阿梅裏指出:“鐵板一塊的伊拉克政局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互相爭鬥的格局才便於美國控制。”他認為,美國對三方勢力均打拉結合,不讓一家獨大,造成三方相互制約、相互掣肘的局面。據新華社

熱詞:

  • 馬利基
  • 伊拉克首都
  • 人遇難
  • 伊拉克衛生部
  • 伊拉克總理
  • 伊拉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