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巴西重罰跨國石油巨頭處以2750萬美元(圖)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7日 10: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1月18日,巴西漏油海域的油污帶仍在擴散。路透社

  【編者按】最近,“巴西迅速重罰跨國企業漏油與中國迥異”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烈議論,對於經歷過今年6月發生的康菲溢油事故、“耿耿於懷”于國內執法部門的緩慢處理及處罰偏輕的中國人來説,“巴西是怎麼做到的”成了人們心中最大的問號。經過追蹤調查,本報駐巴西記者有了如下發現:對跨國油企懲處決定迅速出臺的背後,是聯邦警察、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的及時介入,媒體輿論的高度關注;而對環境違法行為的高效監管,更離不開該國環境法律體系賦予檢察機構和監管部門懲處的強大權力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王帆發自裏約熱內盧11月21日,巴西環保監管機構宣佈對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公司處以2750萬美元的罰金,以處罰其在巴西裏約州海域的原油洩露事故。而作出該處罰決定時距離洩露事故被發現不到兩周。

  “雪佛龍的聲明充滿欺騙和前後矛盾”

  本月7日,雪佛龍公司發現一處海底鑽口附近岩層出現裂痕,但並未十分重視,直到次日接到巴西石油公司電話説該公司位於臨近區域的鑽井平臺發現海面出現油污帶,方才感覺大事不妙。

  事發的坎波斯盆地弗拉德區塊距離裏約州海岸線370公里,出事的鑽口距離海平面1200米,由雪佛龍公司負責作業。該鑽井在事發前1個月剛開始實施鑽探,尚未投入生産。

  10日,雪佛龍在向巴西環境與可再生能源協會(以下簡稱環境協會)和國家石油、天然氣及生物燃料局(以下簡稱石油局)兩家監管機構通報了泄漏情況,之後每天的漏油量監測數據都在不斷增加,到了14日,油污帶面積已達到163平方公里,向遠離海岸的東南方向漂散。此時巴西當地媒體開始對漏油事件的進展進行廣泛報道。

  15日,巴西聯邦警察局環境署到現場進行了空中勘察,並在次日正式宣佈就此展開調查。警方表示,“雪佛龍的聲明中充滿欺騙和前後矛盾,”現場所見與雪佛龍公司的官方聲明大相徑庭,雪佛龍有意隱瞞信息、淡化事件的嚴重性。比如,雪佛龍稱截至15日,漏油量在400至650桶之間,但石油局的預計要數倍于這個數字;雪佛龍對外稱派出17艘船進行清污作業,但警方稱在現場只見到1艘;雪佛龍公司將事故原因歸咎為距海底鑽口150米處出現一道“天然生成”的地質裂縫,但石油局認為,這條估計約300米長的裂縫的産生同鑽井行為有直接關聯。

  雪佛龍巴西公司總裁喬治布克18日首次出來面對記者提問,但在事件嚴重程度方面和政府給出的數據依舊存在較大差距。20日,雪佛龍表示對此事件承擔全部責任,但就聯邦警察局説雪佛龍在清污過程中存在向海面噴灑沙子、迫使浮在海面的油污下沉的行為,該公司予以否認。與此同時,雪佛龍表示海底裂縫已基本填補完畢,仍在泄漏的只是極少量的殘余,海面油污帶逐漸減小,公司共回收清理了38.5萬公升石油。

  “巴西不歡迎這樣的跨國公司”

  儘管雪佛龍竭力替自己辯護,但巴西兩大監管機構還是陸續對雪佛龍做出處罰決定:環境協會的5000萬雷亞爾(約合2750萬美元)罰單於21日出爐,這是該機構因環境污染依法對企業施以經濟處罰的上限;兩天后,石油局宣佈,在查明事故原因和責任人並且事發地區重新滿足各項安全生産要求之前,暫停雪佛龍在當地的鑽探作業。同日,布克在聯邦眾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公開就漏油事件向巴西致歉。

  23日,裏約州環保局局長卡洛斯明克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採訪時,稱此次事故雪佛龍難辭其咎。首先,海底出現裂縫與雪佛龍方面對鑽口處油壓估計失誤有關,因而此次漏油事件本是可以避免的;其次,雪佛龍在事後刻意淡化事件的嚴重程度,給出的關鍵數據與巴西警方現場勘查結果明顯不符;再次,雪佛龍未能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導致此事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高於預期。

  明克透露了一個細節:巴西聯邦警方在事發後第4天就清污措施詢問雪佛龍鑽井平臺負責人,對方依然無法給出任何回答。明克説:“雪佛龍誇誇其談但沒有實際舉動,辜負了巴西對它的信任。”

  事實上,雪佛龍公司受質疑的還不止如此:該公司未能在發現漏油後第一時間停止鑽機工作;事發初期拒絕同媒體進行正面接觸,僅籠統地對外發佈了幾份措辭官僚的聲明;在發現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時被迫召開記者會,卻派出了一位只講英文的負責人,且因為不滿媒體尖銳提問而令記者會草草收場。危機公關不力,加劇了該公司留給巴西社會的負面印象。

  “像雪佛龍這樣有財力又有技術實力的跨國公司,也必須擁有與之相匹配的責任感,並對項目所在國顯示出起碼的尊重,”明克説:“但從此次原油泄漏事件的善後處理來看,他們未能做到這一點。巴西不歡迎這樣的企業。”

熱詞:

  • 巴西石油公司
  • 石油巨頭
  • 石油企業
  • 環境損害
  • 環境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