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跨國企業盯緊亞洲中産階層錢袋子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5日 07: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世界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形勢下,眾多跨國企業將重心轉向亞洲,緊盯亞洲正在崛起的中産階層的錢袋子。寶潔、聯合利華等日用消費品巨頭,將總部遷到了新加坡;日本、美國汽車企業將生産中心向泰國、印尼轉移;更多的跨國公司將總部遷往中國的香港、上海等地。美聯儲副主席耶倫11月30日稱,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亞洲進一步擴大內需,將為自身和全球經濟提供支持。

  需求增長將現“大爆炸”

  泰國《民族報》近日刊文稱,亞洲經濟展現潛力,主要得益於中産階層的崛起。這篇題為《世界將迎來東方需求大爆炸》的文章説,亞洲目前中産階層的數量為5.25億,約佔全球中産階層總數的28%。未來10年,這一數字有望增長到令人難以置信的17.4億人,超過全球中産階層總數的一半。文章説,中産階層的標準是新加坡星展銀行提出的,即指每人每天平均消費超過10美元的群體。

  新加坡星展銀行《亞洲2020》的報告説,全球中産階層市場需求將從目前的21萬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5萬億美元,而其中70%的增長將來自亞洲。亞洲中産階層消費的持續增長,來自於對耐用消費品、教育和醫療、汽車和房地産以及能源和大宗商品的需求。報告認為,中産階層消費的增長首先來自冰箱、電視、手機等耐用消費品。

  崛起的亞洲中産階層對於教育和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將迅速增長。一般而言,中産階層有更高的意願在教育和醫療服務上花錢。以泰國為例,泰國中産階層花在醫療和教育上的錢是更低收入階層的兩倍。汽車和房地産消費也將呈現繁榮景象,從而帶動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預計在2020年,每10個中國人中將有2個人擁有汽車,屆時中國的汽車年銷售量將超過3000萬輛。2010年中國汽車銷售量高達1800萬輛,早在2年前就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國。而亞洲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將帶動人們尤其是中産階層對於房地産的需求。此外,亞洲中産階層的崛起將帶動對能源和大宗商品的需求。

  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巴拉善卡最近撰文稱:“亞洲消費者人數佔全球一半以上,如果‘中國、印度經濟超越眾多西方國家’的預言成真,那麼未來亞洲將是全球大企業夢寐以求的金礦。”

  亞洲中産階層釋放的巨大消費潛能,來自於亞洲新興經濟體經濟的持續強勁增長。經合組織日前發表《東南亞經濟展望》報告,認為以印尼為首的東南亞國家得益於國內需求的增長,將很大程度上免受世界經濟增幅下行的影響,未來5年實現經濟“強勁”增長。報告預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2012—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6%。東南亞地區經濟會更加依賴國內需求,從而增強應對外部衝擊的抵抗能力。

  經濟動力轉向消費增長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立剛表示,亞洲消費市場的崛起毫無疑問將是未來一大趨勢,隨著歐債、美債危機的相繼爆發,發達經濟體的需求必然會大幅下降。歐美深陷債務泥潭,政府要靠增加稅收、減少支出、貶值貨幣來擺脫危機,這會對歐美消費者造成嚴重衝擊。

  星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柯大任表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數據表明,亞洲經濟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依賴並沒有原先預想的那麼高。從2008年年中到2011年年中,日本國內消費一直在下降。與此同時,其他亞洲地區的消費則在這3年中增長了25%。可見,驅動亞洲經濟迅速復蘇的真正動力來自自身消費的增長,而非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出口。

  直到最近,亞洲各央行還忙於通過加息給經濟降溫,而美聯儲則在考慮如何刺激經濟升溫。這兩種南轅北轍的經濟政策明白無誤地告訴全世界,亞洲的經濟增長和美國經濟之間的聯絡已是今非昔比。美歐經濟不好,亞洲經濟增速放緩,但不會大幅下滑。亞洲經濟增速放緩是過去18個月主動緊縮政策的結果,而非近期歐債危機的衝擊。美國、歐盟和日本對於亞洲的重要性已經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近來,美歐呼籲亞洲擴大內需,更多支撐世界經濟。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30日報道稱,美聯儲副主席耶倫在舊金山召開的年度亞洲經濟政策會議上呼籲亞洲各國,在美國債務纏身、歐洲陷入危機的情況下採取措施鼓勵居民消費,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在此之前,已經有眾多官員和學者呼籲亞洲各國擴大內需來拯救世界經濟。

  經濟轉型需克服多重困難

  對亞洲各經濟體來説,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在實現經濟轉型,從依賴出口向消費驅動轉變。劉立剛表示,高儲蓄率、消費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過低是亞洲各經濟體一大特徵,採取何种經濟政策來刺激消費成為當務之急。

  自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東南亞國家投資佔GDP的比重從20%左右下降到10%左右,這些國家需要增加投資拉動GDP增長。亞洲很多新興經濟體還要儘快通過提升勞動者收入來壯大中産階層隊伍,激勵現有的中産階層更多消費。因此,未來亞洲經濟體的主要挑戰將是加大投資力度、增加中産階層收入與通貨膨脹之間的矛盾。

  有分析説,西方中産階層消費模式的一些負面因素對亞洲有不小的影響,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高油耗、高排放的消費主義文化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亞洲許多經濟體儲蓄率過高、消費不旺固然是一個嚴重問題,但提高內需、擺脫對於外貿的依賴,並不意味著要走西方的老路。亞洲經濟體應該在高科技、新興産業和創新力上下更多功夫,同時加大在社會保障、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斯蒂芬羅奇最近表示,為了讓騰飛中的亞洲免於全球經濟震蕩的干擾,亞洲新興經濟體不能再將穩健增長建立在依靠發達國家的外部需求的基礎上,必須果斷地將注意力轉向該地區內部規模巨大的消費者身上。

  (本報曼谷12月4日電)

熱詞:

  • 星展銀行
  • 亞洲經濟
  • 亞洲各國
  • 亞洲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