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芭蕾外交 友誼佳話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08: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10月14日,松山芭蕾舞團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結束後,飾演喜兒的森下洋子與中國老藝術家王昆(右)、田華(左)合影。

  人民圖片

松山芭蕾舞團訪華演齣劇照。

  人民圖片

  金秋十月,應文化部邀請,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第十三次來華訪問,在京、滬、渝三地演出了芭蕾舞劇《白毛女》。劉延東等領導同志觀看了演出,並接見了該團負責人清水哲太郎和森下洋子。

  10月15日,該團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謝幕時,我走上舞臺,代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向松山芭蕾舞團敬獻了花籃。文化交流中心資深理事、歌劇《白毛女》的第一任女主角王昆大姐也到場祝賀。老朋友相聚格外親切,當時臺上台下許多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回想毛主席、周總理50多年前對松山芭蕾舞團創始人和他們創作的芭蕾舞劇《白毛女》的親切關懷,想到松山芭蕾舞團近60年致力中日和平友好事業的執著精神,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裝進“洋罐子”

  《白毛女》登芭蕾舞臺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與日本幾乎隔絕。1952年5月,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南漢宸邀請日本國會議員帆足計訪華。帆足計等以考察農業為由訪問丹麥,經莫斯科來到北京。他們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簽訂了《第一次中日民間貿易協議》。為宣傳新中國,周恩來贈給帆足計《白毛女》的電影拷貝。日中友好協會的宮崎世民等在日本各地作訪華報告的同時,策劃了電影《白毛女》上映會。

  1952年秋,松山芭蕾舞團團長清水正夫在東京江東區的一家小禮堂看到電影《白毛女》深感震撼,並推薦夫人松山樹子也去觀看。兩人頓時成了《白毛女》迷,他們跟着放映路線看了一路,決定將電影《白毛女》改編成芭蕾舞劇。芭蕾舞一向西洋化,很難將中國民間故事裝進這個“洋罐子”裏,更何況在日本還要承受巨大的國內政治壓力。不過所有的困難對他們來説都不在話下。沒有資料,他們就寫信給中國戲劇家協會。1953年底,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的田漢先生寄來厚厚的歌劇《白毛女》劇本、樂譜及舞臺劇照。日本作曲家林光參考歌劇《白毛女》的樂譜,創作了芭蕾舞劇《白毛女》的音樂。清水正夫親自改編劇本,扮演喜兒的松山樹子設計了銀灰布料的貼身舞臺裝,用剪出的毛邊來表現破衣爛衫,以後中國芭蕾舞劇《白毛女》也採用了這一造型。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決定使芭蕾舞劇《白毛女》成了他們一生的事業。

  清水正夫還是東京大學建築系學生時,常去劇院看戲。他愛上了日本著名的芭蕾舞演員松山樹子,幾年後兩人喜結連理。清水正夫放棄了建築師職業,以夫人的名義成立了松山芭蕾舞團,並出任團長,兒子清水哲太郎曾在北京舞蹈學校學習,擔任松山芭蕾舞團總代表。兒媳森下洋子3歲學習芭蕾舞,在國際大賽上多次獲獎,也曾在北京學習過。上世紀70年代,小兩口成為芭蕾舞劇《白毛女》的第二代主角。

  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痛感還有許多的日本人無法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懺悔之意,他們決意要負着日本法西斯主義的醜惡罪行,深刻反省作為現代人仍未洗刷的恥辱與罪過,將首部中國題材的芭蕾舞劇《白毛女》搬上舞臺。

  歷經多重難

  中國故事感動東瀛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戰後百廢待興的艱難時期,松山芭蕾舞團當時的經濟狀況也十分窘迫。為了創作這部作品,為了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相處,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等老一輩藝術家不惜一次又一次舉債貸款。

  經過兩年創作排練,公演前又遇麻煩。當時東京劇場極少,演出必須排隊抽籤。松山芭蕾舞團幸運地抽到兩個演出日,卻又遇到需先交入場稅才能賣門票的困難。清水正夫最後帶上了他在青山的房産地契,到法務局辦抵押手續,才獲准演出。1955年2月12日,松山芭蕾舞團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首演芭蕾舞劇《白毛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演出中國劇目的外國芭蕾舞團。清水正夫回憶:那天非常冷,但是人山人海,大部分面孔是大學生和工人。首場謝幕的掌聲不絕,觀眾和演員都在流淚。然而,由於松山芭蕾舞團演出了中國革命題材的《白毛女》,有人給他們貼上了“赤色團體”的標籤,松山芭蕾舞團克服重重困難仍舊堅持演出《白毛女》。在首次到中國演出前的三年裏,他們在日本演出40多場,北海道的煤礦、秋田縣尾去澤礦山都留下了他們深入勞動大眾演出的足跡,演出也飽受好評。

  1955年,松山樹子去赫爾辛基出席“世界和平大會”,會後到莫斯科蘇聯大芭蕾舞團進修。7月應邀訪問中國,在出席周恩來總理舉行的招待會時,周總理突然對外國記者團説:“現在宣佈一件重要事情。”他領着兩位中國婦女走到松山樹子面前,並向她伸出手説:“朋友們,這裡有3位白毛女。這位是演歌劇《白毛女》的王昆女士,這位是演電影《白毛女》的田華女士,這位是演芭蕾舞劇《白毛女》的松山樹子女士。”周總理還説:“下次帶着《白毛女》芭蕾舞劇,大家一起來。”這次接見使清水夫婦終生難忘。

  相知促交流

  世代友好攜手並進

  1958年3月3日,松山芭蕾舞團終於登上一艘英國貨輪前往中國。那天,有許多人到橫濱港送行,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中島健藏站在碼頭不斷揮手,直到船影消失。松山芭蕾舞團抵達中國即受到了熱情周到的接待,周恩來總理親自關照中央樂團為他們伴奏。由此,中央樂團和松山芭蕾舞團之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今年來華巡演,63歲的森下洋子親自登臺演出,她扮演喜兒,穿戴的紅戲裝和發飾等還是1971年周總理送給她的。

  1958年3月13日,芭蕾舞劇《白毛女》在北京舞臺首度亮相,便贏得一致讚嘆,中國觀眾被這部反映人民解放的芭蕾舞劇深深打動。清水正夫回憶説:“連日來,我們被狂熱的觀眾所包圍,《白毛女》很受歡迎,確實獲得了非常圓滿的成功。”

  1964年9月,松山芭蕾舞團再次訪問中國,帶來了反映日本勞動人民反抗幕府暴政的芭蕾舞劇《袛園祭》。按照演出日程,劇團先到哈爾濱,後到南京、上海。在哈爾濱演出時,外交部突然通知劇團立即返回北京。原來毛主席要接見劇團。11月3日,松山芭蕾舞團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為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休息時毛主席會見了清水夫婦,當時我擔任翻譯。記得毛主席和清水正夫討論藝術時,講到藝術要尊重傳統,但貴在創新,還講到藝術要面向大眾。因為上海舞蹈學校也將《白毛女》改編成了芭蕾舞,所以毛主席對清水和松山説,你們是老前輩……

  2003年10月14日,為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5周年,年過八旬的清水正夫率領松山芭蕾舞團第十二次來華演出。在歡迎宴會上,清水正夫不僅見到了老朋友田華和王昆,還見到了另一位扮演歌劇“喜兒”的郭蘭英。

  50多年中,清水正夫上百次訪華並多次受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至今這些珍貴的照片仍挂在松山芭蕾舞團的排練廳裏。為感謝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2004年10月,中國文化部授予他們“文化交流貢獻獎”。

  2008年5月8日,在日本進行國事訪問的胡錦濤主席前往松山芭蕾舞團,親切看望了為中日友好事業和文化交流做出積極貢獻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名譽會長清水正夫和夫人松山樹子。胡錦濤主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説,半個世紀以來,你們秉持中日友好信念,積極促進兩國文化交流,為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發揮了獨特作用。清水正夫先生作為日中友好協會負責人100多次踏上中國土地,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鄧小平主席、江澤民主席等中國領導人親切接見。清水正夫先生和松山芭蕾舞團是中日民間友好交往的先驅,是兩國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幟。中國政府和人民高度評價你們為促進兩國文化交流、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作出的寶貴貢獻,衷心祝願松山芭蕾舞團在第二個60年取得更大發展。胡錦濤主席深情的講話讓白髮蒼蒼的清水正夫和松山樹子激動萬分,圍坐在地板上的演員們發出喜悅的歡呼,勾勒出一幅令人難忘的動人畫面。

  如果説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的解凍緣於“乒乓外交”,那麼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芭蕾外交”則在中日友好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松山芭蕾舞團功不可沒。光陰似箭,歲月如梭。2008年6月25日,清水正夫先生去世,但是松山樹子擔任藝術總監的松山芭蕾舞團所從事的日中友好事業並未止步,而且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這次松山芭蕾舞團來華演出新版《白毛女》,演出手冊上這樣寫道:“我們一衣帶水,世代友好。同為東亞的一員,我們本應是好兄弟!但就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開始盲目過度地崇拜西方強大的技術力量,眼中卻漸漸沒有了本為親人的亞洲人民。而擁有着廣闊胸襟的中國曾賜予我們多少珍貴的文明文化,又教給我們多少人類的本質——‘正義之精神’啊。我們日本人,究竟何時向中國奉獻了我們的愛!究竟何時喊出了我們的感謝和謝罪。”

  作為半個多世紀中日友好關係發展的歷史見證人,我祝願松山芭蕾舞團在中日兩國人民之間鋪就的友好之路,越走越寬廣。中日兩國人民一定攜起手來,為中日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為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而不斷前進。

熱詞:

  • 白毛女
  • 森下洋子
  • 芭蕾舞團
  • 演出
  • 芭蕾舞劇
  • 乒乓外交
  • 洋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