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以色列零容忍周邊發展核能力 或襲擊伊朗核設施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3日 16: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以色列士兵和武器裝備。

多國記者在伊朗布什爾核電站反應堆外拍照。

  以色列磨刀霍霍

  伊朗究竟有無核武

  北約剛剛結束在利比亞長達7個月的軍事行動,以色列或將襲擊伊朗核設施的傳言就開始沸沸颺颺,美國照例表示不排除軍事打擊的可能,英國據稱已開始策劃如何“打下手”配合可能發生的戰事。

  這次伊朗核問題再度升溫,很大程度上源於國際原子能機構公佈了最新伊核問題報告。國際原子能機構11日還展示一些文件和衛星圖片,以證明伊朗可能繼續核武器研發。伊朗則認定報告來源於“糟糕的”情報,“毒化了”談判化解爭執的氛圍。 從大的陣營來看,西方國家普遍不願意看到伊朗擁有核武器以及核能源技術。如果我們細分一下,美歐國家的反對,是出於不希望看到一個新的地區大國在中東崛起;而在以色列看來,伊朗開發核技術則是對其的生死威脅。

  耐人尋味的是,以色列官員很少對伊朗的核項目進行類似于美國、德國的大規模公開譴責。也許在以色列看來,對於兩個生死之敵看來,有動嘴的工夫還不如把刀磨得更快一些。

  以色列

  巴比倫行動

  看看以色列

  30年前是怎麼幹的

  30年前,以色列就曾派軍機炸毀過伊拉克的核反應堆。1981年6月7日16時,以色列飛行員駕駛14架戰鬥機從西奈半島的空軍基地出發,其中8架F-16執行轟炸任務,6架F-15A護航。此外還有兩架雙座F-15擔任通訊中繼站的工作。

  這批飛機分成前後3批,以離地只有數十米高的低空飛行,沿著約旦和沙特阿拉伯的邊界向巴格達進發。

  18時10分,機群進入了伊拉克領空。18時30分,機群開始轟炸核反應堆,先後以兩撥、每撥4架的方式進行轟炸,共投下了16枚炸彈,成功摧毀目標。18時45分,以色列的機群開始回航。這次行動中,伊拉克核反應堆被炸至嚴重損毀,不能使用。

  中東唯一核大國

  對周邊國家“零容忍”

  一方面,以色列對周邊國家發展核能力“零容忍”,但同時自己又是中東地區唯一擁有三位一體完備核武器的國家,只不過這個事實被西方國家有意忽略掉了。

  美國科學家協會曾估計,以色列可能至少有75枚核彈頭,而上限則可能達到400枚核彈頭。以色列核武庫的強大還在於其擁有了在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三位一體”核武器發射平臺。在地地彈道導彈方面,以色列在上世紀70年代就擁有了可以攜帶核彈頭、射程達500公里的“傑裏科-I”型導彈。現在,以色列已經發展到了“傑裏科-III”型導彈。據以色列著名的《國土報》報道,“傑裏科-III”型導彈射程有4800公里,最遠射程據推測可能達到了11500公里,甚至可以攜帶3至6枚分導彈頭。

  以色列儘管沒有戰略轟炸機,但以軍使用的F-16I戰鬥機普遍被認為具有發射核導彈的能力。而在海基核武器平臺上,以色列海軍裝備的“海豚”級常規潛艇,裝備有射程達24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的潛射巡航導彈。以色列的“核模糊”政策,既有利於掩蓋自身的核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其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巨大衝擊。

  伊朗

  核報告對照實力

  初步具有運載力

  關鍵是能否做出核彈頭

  國際原子能機構在這份最新伊朗核問題報告中,是怎樣描述伊朗核項目的發展水平呢?報告評估的焦點較先前不同。先前主要關注于伊朗尋求核裂變的物質鈾和钚;而新報告的內容包括,伊朗尋求生産核彈頭的技術以及尋求開發可攜帶這種彈頭的導彈。

  單純從描述看,如果一個國家的核技術發展到了上述水平,那麼確實可以説該國是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且具備將核武迅速投入實戰的能力。

  目前,伊朗的導彈主力是射程達2000公里的“流星-3”導彈。“流星-3”具備攜帶990公斤彈頭的能力。此外伊朗已經生産出了少量射程在2500公里的“黎明-3”導彈。從運載工具上,伊朗已經初步滿足了要求。但問題關鍵是,伊朗能做出1噸左右的核彈頭嗎?

  核武器原理儘管公開,但反應過程異常複雜,對工藝材料的要求極高,研製核彈頭要進行原子核物理、高溫高壓凝聚態物理、超音速流體力學等多學科的一系列科技研究。為此,幾個核大國在初期都只有借助一定數量的核試驗,才能弄清各種物理參數,進而進行核彈頭的設計和製造。核試驗動靜那麼大,是瞞不了世人的。但是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伊朗進行過核試驗,以此推測該國應該還不具備生産核彈頭的技術。但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報告,很可能在暗示伊朗的核武器技術發展已經處於關鍵階段。

  伊朗一軍事基地爆炸

  軍方稱與核試驗無關

  伊朗革命衛隊一軍事基地的軍火庫12日中午發生爆炸,目前已經造成17人死亡,數十人受傷。

  此次爆炸發生在伊朗敏感的軍事基地,引起了外界種種猜測,有傳言説爆炸可能與伊朗正在秘密進行的導彈試驗甚至核試驗有關,伊朗軍方對此予以否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發言人當天説,發生爆炸的軍事基地位於德黑蘭西南40公里處。遇難者全部是革命衛隊成員,部分傷者傷勢嚴重,遇難人數可能進一步上升。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説,軍火庫裏存有防空導彈,爆炸很可能是軍方試驗不慎造成的。但伊朗革命衛隊發言人説,爆炸是在搬運軍火時發生的,與任何導彈試驗或核試驗無關。目前專家組正在調查具體原因,不久將向公眾公佈。 J172

  伊核問題大事記

  ■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伊朗宣佈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

  ■2003年,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4年,伊朗宣佈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2006年,伊朗宣佈已成功生産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

  ■2006年,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對伊朗實行制裁

  ■2007年,伊朗總統內賈德宣佈,伊朗已有能力進行工業規模核燃料生産 鄭文浩

  諷刺

  西方國家的

  “零容忍”與“可容忍”

  從伊拉克的例子不難看出,歐美西方國家決不允許中東出現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核國家,而以色列又往往充當著扼殺對手核發展的馬前卒角色。他們對中東伊斯蘭國家核發展的“零容忍”,恰恰是因為對方還沒有擁有核武器。把對手扼殺在搖籃裏,形成不對稱的壟斷優勢,是“零容忍”背後的潛臺詞。

  其實如果真正有了核武器,“零容忍”也就變成了“可容忍”。在冷戰高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各擁有上萬枚核彈頭,不還是大眼瞪小眼對峙了幾十年。有了核武器,就有了真正和西方強國平等對話的資本,也成為了一些新興國家開發核武的原動力。這可以説是對西方動輒武力干預的絕佳諷刺。

  僅憑猜疑動武

  不如對話解決

  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的伊核問題最新報告,一方面暗示直到去年,伊朗可能仍在從事涉及核武器研發的活動;另一方面又如外界所預期,缺少“冒煙的槍”——沒有人證物證確認伊朗在製造核武器。落在紙面上的,除了可能,還是可能。

  伊核問題攸關地區力量平衡乃至大國戰略博弈。處理不好,是戰爭的引信;處理得當,則是和平的契機。在伊核問題上,僅憑猜疑行事是十分危險的,動武的破壞性後果更將深遠而持久。

  歷史教訓歷歷在目,武力從來只會製造更多的問題。有關各方應展示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多的誠意,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伊核問題,避免因猜疑而導致中東更加動蕩,再燃戰火。

  觀察

  《核不擴散條約》

  已受到強烈衝擊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簡稱《核不擴散條約》,是上世紀60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擔心會有更多國家擁有核武器,先後於1965年8月和9月向日內瓦18國裁軍委員會提出的一項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草案,1968年3月美蘇又提出聯合修正案。

  1968年6月12日,聯合國大會核準了該條約草案。美俄英法中五國被條約視為“核國家”,其餘均為非核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沒有簽約,都曾經公開進行過核試驗。以色列也沒有簽約,但沒有公開宣佈過擁有核武。

  伊朗則是《核不擴散條約》的簽約國。一般認為,由於美國軍事霸權和雙重標準,《核不擴散條約》已經受到強烈的衝擊,甚至有專家認為該條約已經名存實亡。

熱詞:

  • 伊核問題
  • 以色列士兵
  • 1980年
  • 潛射巡航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