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曼谷洪水為亞洲都市敲警鐘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0日 05: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1月9日,在曼谷東部鵬昆區,一群少年在洪水中爬樹玩耍。新華社發

  據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廳11月9日發表的報告稱,肆虐泰國的洪水正向首都曼谷市中心的繁華商業街和旅遊熱點區域逼近。而連續3個多月的洪水已經導致529人死亡,2人失蹤,洪水依然浸泡著泰國77個府中的24個府,約110萬家庭的280萬人受到影響,經濟損失預計達5000億泰銖(1美元約合30.7泰銖),佔國內生産總值的5%。曼谷水災為亞洲各大都市的防洪防災體系建設敲響了警鐘。

  防災意識缺失 減災能力不足

  上世紀80年代,泰國北部大城府等工業區進行建設規劃和開發時,湖泊、濕地和沼澤地等有蓄水能力的自然地表被改成了水泥地,地表吸水能力下降。運河本是洪水最好的排水通道,但曼谷市先後填埋了多條運河,卻又沒有相應的排澇設施來替代。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學者他威旺指出,道路、房屋和工業區的建設不僅阻礙了自然水路,還佔用了原本有助於減緩洪流的低窪集水區空間。

  此次受災嚴重的大城府和巴吞他尼府的7個工業園區全都位於低窪地帶。據泰國《曼谷郵報》9日報道,由亞洲開發銀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和世界銀行2010年聯合發佈的一個報告表明,由地下水缺失造成的地面沉降是泰國曼谷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該報告預計,到2050年,曼谷和北欖府易被淹沒的區域面積將擴大30%。

  泰國的一些水壩大多有3個核心功能:減緩洪流、農業灌溉和發電。不過,灌溉由泰國皇家灌溉廳負責,發電則由泰國電力局管理。但這兩家機構都沒有合理把握儲水量。曼谷目前主要依靠防洪堤和排水泵系統防洪,但防洪堤的高度和排水泵的排水能力不足以應對持續的嚴重洪災。

  偏重經濟開發 疏于規劃管理

  亞洲開發銀行中西亞局首席城市發展專家鄭利平對本報記者表示,城市經濟開發缺乏長遠、科學的規劃、過度城市化也是泰國水災的一大原因。泰國國立發展管理學院發展經濟學院主任艾迪斯認為,洪災與砍伐森林和排水系統管理不力密切相關。隨著森林越來越讓位於農田和牧場,抗洪能力越來越脆弱。最近二三十年,曼谷的樓房建築過多,綠化濕地面積減少,人均綠地面積已是全世界大城市中最低的。

  還有專家指出,由於缺乏全面與科學的規劃,一些城市不遵守相關的規劃法規,違規改變規劃用地性質,把綠地改為商業用地。鄭利平認為,從技術角度看,建設排洪工程時應考慮以“排”和“疏”為主。由於城市化速度過快,亞洲許多城市都沒有完備的防洪系統,目前只能像曼谷一樣以“堵”為主,採取一些臨時的應對措施來減少洪災的損失。

  借鑒先進經驗 完善設施建設

  鄭利平認為,一些發達國家在防洪排澇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英國採用可持續排水系統來管理地表和地下水,將雨水就地或在附近用水箱儲存起來再利用或引入水池和盆地,利用池塘或濕地吸納雨水。新開發項目都建造了滲水坑、可滲水步道並進行屋頂綠化,盡可能地將地表水保留下來。此外,政府市政規劃時,也要考慮局部設計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局部設計一定要與城市系統的整體規劃相結合相協調,使城市系統的功能得到改善和發揮,從而有效避免自然災害。

  鄭利平還指出,在無法改變城市結構的情況下,目前唯一的選擇,就是大量投資建設新的防洪基礎設施。可以在城市周圍多建一些排洪系統。比如,在曼谷北部興建一些排洪渠道,使來自北方的洪水繞過曼谷流入大海。艾迪斯則建議,應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控水部門統一治理。還有專家建議,應該加強公民教育,把防洪救災的基本知識納入學校課程。亞洲國家應高度重視政府項目審批制在城市規劃和佈局中的作用,將城市的防洪防澇功能納入其中。

  (本報曼谷11月9日電)

熱詞:

  • 洪水
  • 曼谷
  • 自然地表
  • 濕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