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流亡富商當選利過渡委二把手 北約宣佈結束行動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2日 01: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31日,新當選的利比亞過渡委執委會主席凱卜左與過渡委主席賈利勒握手。新華社發

  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過渡委)10月31日晚在首都的黎波裏舉行投票,選舉阿卜杜勒凱卜為新任過渡委執行委員會(執委會)主席,邁出政治重建的第一步。

  首輪得票過半勝出

  兩周內任命“內閣”

  選舉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舉行。過渡委52名委員中,51人到場。

  投票前,10名候選人中,5人退出。凱卜的競爭對手包括過渡委“石油部長”塔爾胡尼。

  過渡委主席賈利勒首先投票。根據選舉規則,在過渡委52名委員中,獲得絕對多數者當選。如果第一輪投票沒有任何候選人獲得27張以上的選票,則得票前兩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得票數高者當選。

  計票結果顯示,凱卜獲得26張選票,另一名候選人拉格班尼獲得19張選票,沒有人獲得絕對多數。正當所有人期待第二輪投票時,選舉委員會突然意識到自己犯了個錯誤:當天在場的只有51名委員,絕對多數由27票變為26票,選舉委員會隨後宣佈凱卜勝出。

  路透社報道,塔爾胡尼當選呼聲高,卻僅獲3票。

  過渡委中,執委會主席是“二把手”。西方媒體把執委會主席稱作利比亞過渡時期“總理”。凱卜的前任馬哈茂德賈布裏勒10月30日辭職。

  過渡委10月23日宣佈控制利比亞全境。法新社報道,依照20個月過渡階段“路線圖”的設想,利比亞應在8個月內選舉産生全國代表大會,設置200個席位,取代過渡委。

  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凱卜表示,這次選舉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利比亞邁出了政治重建的第一步。他向那些在推翻卡扎菲政權過程中犧牲的人致敬,表示過渡委從來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凱卜説:“過渡時期有多種挑戰。我們將要做的事包括與過渡委密切合作,聽取利比亞民眾的呼聲。”

  他打算兩周內任命“內閣”成員,沒有提及今後數月的具體計劃。

  在否認過渡委“內鬥”的同時,凱卜尋求與反對前領導人卡扎菲的各派武裝合作,恢複國內穩定,“我們明白,我們的兄弟、戰士與我們看法相同。他們同樣相信,國家穩定極其重要”。

  凱卜稱,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將是收繳散落武器、調查失蹤人員、達成全國和解以及滿足利比亞人民的需求。他同時呼籲國際社會保持耐心,因為現在距利比亞全國解放還不到10天。

  在回答有關今後的外交政策問題時,凱卜説,利比亞將奉行與鄰友好的外交政策,盡全力與鄰國保持“友好良性”的關係。

  人物

  神秘新主席慷慨資助過渡委

  卡扎菲執政期間,凱卜長期流亡國外,在利比亞國內知名度不高。他當選後,一名過渡委女發言人告訴路透社記者,她無法立即提供凱卜的詳細背景資料。一些過渡委成員描述,凱卜“安靜、友善”。

  法新社報道,凱卜1950年在的黎波裏出生,家族頗有聲望。他先前在的黎波裏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學習,是電機工程專家,在多所高等院校執教。

  另外,他是富有商人,2005年創辦一家國際能源和技術企業。

  法新社分析,技術專家背景、慷慨資助過渡委和競選陳述是凱卜得以當選的主要因素。

  凱卜當選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利比亞的利益高於一切,我將盡全力服務於我的祖國和人民。”

  鏈結

  北約秘書長赴利宣告結束行動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10月31日到訪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並會見“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雙方宣佈北約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正式結束。

  當天上午,拉斯穆森乘坐一架C-130型運輸機,在兩架法國“幻影”式戰機護衛下抵達的黎波裏。這是自3月19日空襲開始以來,北約秘書長首次訪問利比亞。

  賈利勒對拉斯穆森的到訪表示歡迎,稱北約在利比亞人民推翻卡扎菲政權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代表利比亞向北約表示感謝。

  拉斯穆森祝賀利比亞人民獲得全國解放,稱北約已經勝利完成聯合國安理會交給的任務,現在應該將領空及軍事行動的指揮權交還給利比亞人民。

  拉斯穆森説:“我對利比亞人民及利比亞的未來充滿信心,如果利比亞需要,北約將提供必要的幫助,但這要由利比亞人民決定。”他還重申,北約無意在利比亞境內駐紮任何軍隊。

  北約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10月28日舉行大使級會議,正式決定於10月31日結束北約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3月17日通過決議,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保護平民。美、英、法等國兩天后以安理會授權為由發動空襲,北約同月底接過行動指揮權。

  過渡委不願賽義夫命如卡扎菲

  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執政當局司法部長阿拉吉10月31日説,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的次子賽義夫一旦落網,應先在利比亞受審。

  阿拉吉當天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説,賽義夫應在利比亞受審,前提是審理必須公正,按國際司法標準執行。“利比亞司法系統理應先審理他。如果他需要,可以再接受國際司法(審理)。”

  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準備以反人類罪案件審理賽義夫。一名檢察官説,他掌握“大量證據”,賽義夫協助卡扎菲招募雇傭軍,對付示威者。

  另外,阿拉吉説,他不希望賽義夫遭遇與他父親相同的命運。但他説,如果賽義夫被發現時發生交火,任何事均可能發生。

  卡扎菲10月20日在蘇爾特附近被過渡委武裝人員抓獲後死亡。按過渡委説法,卡扎菲死於交火。但隨後曝光的一些視頻內容顯示,卡扎菲遭到武裝人員毆打、虐待,然後中槍死亡。一名利比亞醫生在報告中稱,卡扎菲死於頭部槍傷,但沒有發現其死前受到嚴重虐待跡象。

  本版均據新華社電

  背景資料北約軍事行動回顧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當地時間10月31日子夜結束代號為“統一保護者”的對利比亞軍事行動,但有關北約這次行動的目的、效果和實際主導的爭論遠未結束。以下數字和事態發展歷程或可為這些爭論提供注腳:

  理由

  北約今年3月31日正式從美英法等國手中接管對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執行武器禁運、禁飛區、保護平民三項任務。北約自稱這次行動係落實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目的為保護利比亞平民。按照安理會決議,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要求有關國家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威脅。

  裝備

  北約在這次行動中投入供給艦、護衛艦、驅逐艦、潛艇、水陸兩棲攻擊艦和戰機等裝備。行動最密集期,北約投入21隻軍艦為對利比亞的行動護航。9月底,10個國家出動12隻軍艦執行武器禁運任務。

  16個國家為這次行動提供了空軍支持,北約還出動了自有“AWACS(機載警報和控制系統)”偵察機。

  效果

  北約自3月31日對利比亞先後執行大約2.6萬次具體任務,其中包括9600次空中打擊。北約歷次行動累計擊毀大約5900個軍事目標,包括當時卡扎菲政權武裝的防空系統,超過1000個單位的坦克、軍車和機槍等武器裝備以及卡扎菲軍隊的指揮和控制系統。

  北約行動幫助當時的利反對派武裝轉守為攻。

  結束

  北約接管對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的首次授權為90天,6月延長90天,9月21日決定自9月28日起延長最多90天。

  北約10月20日轟炸蘇爾特附近一個卡扎菲殘余武裝的車隊。這次轟炸迫使卡扎菲逃出蘇爾特的行動失敗,卡扎菲隨後被俘、身亡。卡扎菲身亡後不久,北約決定10月底結束對利比亞行動。

  主導

  美國常駐北約代表達爾德以及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美國海軍上將斯塔夫裏迪斯説,美國仍在摧毀卡扎菲武裝的防空系統和提供情報和偵察等關鍵信息上起到&&作用。按照兩人的説法,美軍戰機執行了對利比亞行動中四分之一的空中任務,法國和英國執行了三分之一,其他參與者承擔了40%左右。

熱詞:

  • 北約
  • 利比亞
  • 二把手
  • 兩棲攻擊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