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專家稱中東北非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7日 00: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迪拜10月26日電(記者李志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6日發佈報告稱,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和一些國家局勢動蕩,中東北非國家明年增長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其中石油輸出國和石油輸入國表現冷暖不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中東、北非、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區經濟展望》,今年這一地區國內生産總值預計增長3.9%,而明年增速將降至3.7%,均低於2010年4.4%的增長率。

  其中,包括埃及、突尼斯、敘利亞等局勢動蕩國家在內的石油輸入國的經濟前景尤為黯淡,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將由2010年的4.33%降至今年的2%以下,儘管2012年有望實現一定恢復,但預期增長率僅為3.1%。

  基金組織中東和中亞事務部負責人馬蘇德艾哈邁德對新華社記者説:“今年初以來一些國家發生的政治經濟轉型有利於長遠發展和民眾生活的改善,但目前看來,這種政治動蕩打擊了國內外經濟信心,提高了金融成本,旅遊收入和資金流入大幅下降,加之全球經濟下滑,因此石油輸入國地區經濟在2012年的恢復過程舉步維艱。”

  他説,面對經濟下滑和物價居高不下的局面,石油輸入國政府為緩解人道危機和社會衝突而加大補貼力度,但這些措施對貧困人口幫助有限,而且將導致2011至2012年的財政赤字上升1.5%。今後,這些國家貨幣和財政政策工具發揮作用的空間變窄。

  德意志銀行中東北非區負責人亨利阿扎姆認為,石油輸入國政府必須通過具體改革舉措向民眾傳遞出明確的信號,即改革正在進行,而非將要進行,“民眾已經沒有耐心等待。”此外,必須消除私有化過程中的腐敗現象,使私營部門真正起到改善就業、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的作用。

  在報告中,石油輸入國包括阿富汗、埃及、約旦、黎巴嫩、摩洛哥、突尼斯等國。阿爾及利亞、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爾、沙特阿拉伯、蘇丹、阿聯酋、也門等為石油輸出國。利比亞因陷入戰爭極度動蕩,未列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範圍。

  相較石油輸入國地區,石油輸出國在持續高油價帶動下,經濟活動明顯改善。報告指出,2011年石油輸出國經濟增長預計為4.9%,明年將小幅回落至4%。特別是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因在利比亞危機期間加大了石油生産,海合會整體經濟增長速度甚至可達7%。

  但專家表示,樂觀局勢下,石油輸出國經濟下滑風險不容忽視。迪拜國際金融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納賽爾賽義迪對記者説,全球經濟增長困難、西方發達國家面臨債務危機、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不景氣以及周邊地區動蕩等因素,都會對石油輸出國經濟持續發展造成影響。

  此外,今年以來,這些國家採取加大社會投入、提高政府補貼等措施,以防範發生類此周邊國家的反政府抗議浪潮。此類措施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也使一些國家的預算接近收支平衡點,一旦國際油價出現波動,這一地區經濟將變得脆弱不堪。

  賽義迪認為,面對以上風險,石油輸出國應更加注重包容性發展,通過改善商業環境、改革勞工政策、加強銀行業管理等措施,增加民眾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熱詞:

  • 中東
  • 石油輸出國
  • 下行壓力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