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巴以換俘目擊記:1名以軍士兵=1027名巴囚犯(圖)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5日 1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以將分兩批釋放在以的巴囚,圖為第一批被釋放的巴勒斯坦囚犯抵達加沙地帶。記者 陳序/攝

10月18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親自歡迎以色列士兵沙利特。新華社

  1名以軍士兵=1027名巴囚犯

  在巴勒斯坦有6000多名囚犯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幾乎每個巴勒斯坦家庭都有人不是在反以鬥爭中戰死,就是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

  他是父母的寶貝兒子,而他被哈馬斯當做人質和交換籌碼囚禁長達5年4個月之久;她是父母的乖女兒,而她被以色列人作為恐怖分子關押了近10年。

  他們的家人因思念他們整日以淚洗面。今天,他們分別回到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家裏。他們就是以色列被俘士兵沙利特和當日獲釋的400多名巴在押人員中的一名女孩斯納。

  10月11日,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宣佈,在埃及政府的協調下,哈馬斯已與以色列就釋放沙利特達成了換俘協議。以方將釋放1027名巴勒斯坦囚犯,以換取被囚禁的沙利特。

  現場充滿哭聲和顫舌慶祝聲

  10月18日上午,《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來到位於加沙南部與埃及交界處的拉法口岸。雖然是淩晨5點多,但等待迎接獲釋親人的巴勒斯坦民眾早排起了長隊,隊伍綿延數百米。

  中午12時左右,當第一輛滿載巴勒斯坦獲釋囚犯的大巴緩緩駛入拉法口岸巴勒斯坦一側時,在這裡等候多時的囚犯親友立刻涌上去,將大巴團團圍住。

  這時,車中的獲釋人員有的也看到了自己的親朋親友,他們或者對著窗外的大聲歡呼,有的還與迫不及待爬上車窗的親人互相握手和親吻,有的衝著車窗外打出“V”的勝利手勢;而那些暫時沒有找到親人的家屬,開始著急的圍著大巴大聲呼喊親人的名字。

  隨後一共有6輛埃及方面的大巴在國際紅十字會車輛的護送下,陸續抵達。抵達的巴獲釋人員表情平靜,他們已經脫下囚服,穿著自己的衣服,但面容略顯疲憊,大多蓄著鬍鬚。當他們一個個走出大巴時,有人激動得仰望一下天空,向空中伸出雙手。

  隨後,他們便被親人們如潮水般包圍,並如英雄般的被家人托起拋向天空。而有的,則與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團,現場充滿了哭聲和阿拉伯婦女特有的顫舌慶祝聲。

  而在約旦河西岸的卡蘭迪亞檢查站,一名被釋放的人員從車上下來後,激動的親吻前來迎接他的母親的雙腿。而有的人趴下親吻土地,久久不願起身。

  “拯救大兵沙利特”

  當天,以色列被俘士兵沙利特也同樣回到了他位於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山區的家。他的母親激動地説:“這是我兒子重生的一天”。

  1986年出生的沙利特成長于靠近黎以邊境的加利利北部山區,在家排行老二。父親諾姆是以色列伊斯卡機械設備公司的一名經理,母親阿維娃為自然保護機構工作。

  如果沒有被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綁架,沙利特只是成千上萬在以色列軍隊服役青少年中的普通一員。2006年,沙利特被加沙武裝人員發動的一次突襲行動中被俘,並被秘密關押。

  沙利特被綁架後,類似《拯救大兵沙利特》的報道,開始成為以色列各媒體報道專題封面的標題或主題。以色列還曾對加沙地帶發動“夏雨”行動,採取炸毀橋梁、道路等設施的做法,被認為是發動營救、防止巴武裝組織轉移走沙利特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皆沒有奏效。

  在沙利特被綁架的5年中,除了偶爾在電視上露面外,有關他的生死和所處位置等消息非常有限。為了聲援沙利特,每年的6月25日,以色列民眾都會舉行紀念活動,他們聚集在以色列總理府附近的“沙利特帳篷”前表達訴求,期盼沙利特早日回家。

  十年牢獄後已成“大齡剩女”

  17日深夜,《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從拉姆安拉出發,驅車10分鐘,來到位於約旦河西岸的卡蘭迪亞難民營。這個難民營裏有一個女囚犯即將被以色列釋放。

  穿過狹窄的街道,在昏暗的燈光下,70多歲的老人沙阿德把記者引進了家裏。他的女兒被以色列判處終身監禁,已經關押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附近監獄近10年。

  老人説,10年一天深夜,她開車將4名巴勒斯坦人從約旦河西岸運送到耶路撒冷,這四人隨後在耶路撒冷的一家飯館實施了爆炸,炸死4人,傷5人。隨後她的女兒被抓,以色列方面指控她參與恐怖襲擊事件,被判處終身監禁。

  隨後,老人指著斯納房間裏的被褥説,我們已經為她準備了全新的生活物品,在床上,有一粉色小熊玩具和一個個白色的小背心,上面寫著:“你一入獄,就被遺忘了,只有你的父母以淚洗面,日夜苦盼你回來。”旁邊還有一面巴勒斯坦國旗。

  斯納的母親拿出一個相冊,裏面全是她被俘前的照片,其中一張引起記者注意:長方披肩的斯納,站在草地上伸開雙臂燦爛地微笑。母親説,她是個性格開朗的姑娘,只要她在,周圍就笑聲不斷。即使在監獄裏,探視時見到親人她仍然很樂觀。不過,最讓她擔心的是,她已經35歲,不知她是否仍有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幾乎家家有人蹲過以監獄

  據了解,在巴勒斯坦有6000多名囚犯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在加沙,約旦河西岸城市,大街上貼滿了在押囚犯的頭像。幾乎每個巴勒斯坦家庭都有人不是在反以鬥爭中戰死,就是被關押在以色列監獄。

  在納布盧斯巴拉塔難民營,有位70多歲的老人納伊爾,甚至都記不得自己有幾個兒子。他説,他們有2個在監獄,有的剛釋放,有的剛出來又被抓進去。

  在約旦河西岸的賈拉祖難民營,記者碰到3位老人,他們都坐過牢,最長的獄齡達20年。而咖啡館一名20多歲的服務生也在以色列內蓋夫監獄待過2年。記者在兒童樂園碰到許多男孩子,他們都因向以軍投擲石塊進過以色列的監獄。

  坐過20年牢的阿布沙立夫老人介紹説,在以色列的監獄,有巴勒斯坦在押人員的互教互學組織,他們會組織在某一方面擅長的人培訓其他人。比如,在監獄中沙立夫學會了希伯來語,而他也發揮自己的特長向其他人傳授經濟學知識。

  對這些老人來説,牢獄生活已成為歷史,但他們的兒孫輩有的還在監獄。沙立夫説,反抗敵人的佔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現在到處都是以軍的檢查站,沒有行動的自由,沒有安全感。雖然難民營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感覺和生活在監獄裏沒有什麼兩樣”。

  記者觀察:巴以政治的俘虜

  巴以換俘成功不預示哈馬斯與法塔赫走向團結,更不預示巴以和解邁進重要一步

  按照巴以雙方的協議,以色列將首先釋放450名被判終身監禁以及刑期較長的重刑犯和27名女犯人,並在此後的兩個月內,釋放550名來自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戈蘭高地和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囚犯。

  在釋囚第一階段,來自加沙地帶的巴在押人員將通過埃及方面的中轉,經拉法口岸進入加沙地帶。而來自約旦河西的巴在押人員,將在拉姆安拉附近的歐夫拉監獄聚集,之後轉交給巴方。

  另外,當天還有40名被以色列方面認為威脅其安全的獲釋人員,將通過開羅國際機場被運送到土耳其、敘利亞和卡塔爾三國。

  換俘提升哈馬斯聲望

  以色列士兵沙利特被拘禁5年之久,期間雖經多方努力、多輪磋商仍未能達成釋放協議。10月11日,哈馬斯突然宣佈與以方達成一項換俘協議。這一協議內容與先前立場有何區別?協議達成的時間點有何説法?對時局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達成協定的時機對於哈馬斯和埃及等各方來説意義重大。

  在巴勒斯坦內部,控制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近期的入聯舉動,一度使法塔赫的支持率上升,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感到被民眾忽略。在此情況下,哈馬斯急需提升民意,而換俘則是一個機會。

  同時,由於近期敘利亞局勢持續動蕩,處在敘利亞境內的哈馬斯政治局出境岌岌可危。巴勒斯坦分析人士認為,哈馬斯此次接受在埃及調停下的換俘,目的是為了討好埃及新領導層,從而借機拋出將政治局遷往埃及的要求。

  對於埃及來説,換俘也是自己展示地區大國地位的時機。埃及內部面臨重重困境,特別是最近穆斯林與基督徒的關係再度緊張,急需以此轉移壓力。

  哈馬斯和以色列換俘成功給法塔赫帶來巨大壓力。在哈馬斯宣佈換俘協議達成伊始,法塔赫內部對此出現質疑聲音,有人批評哈馬斯急於與以方達成協定,做出了巨大讓步,沒有堅持將法塔赫重量級領導人釋放。

  以色列可能“回擊兩耳光”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換俘執行過程中看到一些預示兩派走近的信號,比如獲釋人員中有許多法塔赫成員,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和哈馬斯成員分別被允許打出自己的旗幟上街慶賀,法塔赫領導人阿巴斯和哈馬斯在約旦河西岸領導人同臺講話等細節,這在以往比較都是罕見的。

  但當地分析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哈馬斯和法塔赫走向團結,甚至於繼續推進和解協議的執行。通過換俘成功,哈馬斯的信心大增,認為自己在巴民眾心目中地位得到極大提升,從而更為堅持武裝鬥爭的路線。在此情況下,它對於推進和解沒有太大興趣。

  還有一種説法:換俘協議將會促進控制加沙的哈馬斯與以色列關係的緩和,甚至於促使以色列取消對加沙的封鎖。巴政治分析人士哈尼哈比卜認為,“哈馬斯不應該滿足於此,應該繼續通過與以方接觸,推動封鎖的解除”。

  但當地媒體人士埃邁德德里姆利認為,從目前來看,解除封鎖可能性很小。相反,換俘協議也許會帶來以色列對加沙新一輪軍事打擊。因為“換俘的成功等同於哈馬斯的勝利,打了以色列一記耳光,以色列絕對會用兩個耳光回擊哈馬斯”。(記者 呂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