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華府觀察:美伊各執一辭“暗殺門”變“羅生門”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7日 01: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德克薩斯州失敗的汽車經銷商莫名其妙地聯絡上了一個墨西哥販毒集團的“毒梟”,一齣“暗殺沙特駐美大使的陰謀”就此啟幕,孰料該“毒梟”竟是美國毒品管制局的一名“線人”,於是一起可能引發美伊大戰的陰謀剛剛啟幕就宣告劇終。

  “毒梟”、“暗殺”、“線人”——用這三個關鍵詞編出的影視大片在全世界數不勝數,無怪乎連見多識廣的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羅伯特米勒也感嘆:這出謀殺行動活像“好萊塢大片的劇本”。

  問題的關鍵是,誰是這出“暗殺大劇”的導演與出品方?美國官方指責這起陰謀從編劇、贊助到導演都來自伊朗,而伊朗則反駁這是美國自編自導的“鬧劇”。

  美國總統奧巴馬指責伊朗涉案的事實有目共睹,不容置喙,並聲稱美國將對伊朗實施“最嚴厲”制裁;伊朗總統內賈德16日回應稱恐怖主義是“沒有教化的人”所做的事情,伊朗不屑做這樣的事。

  有趣的是,這件事從發展過程到邏輯思維都充滿著層層謎團和矛盾,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存在兩種或者多種可能性,最後很可能又變成雙方各説各話的“羅生門”。

  過去涉及美伊之間的恩怨,大多成了難解的“羅生門”。比如最近兩年伊朗多名核科學家遭到暗殺,特別是2009年在沙特朝聖時神秘失蹤的伊朗核專家阿米裏更將“羅生門”演繹到極致,他究竟是自願到美國還是被綁架到美國,謎團迄今未解。

  就本次刺殺沙特大使的情節看,就連美國官方、專家及媒體都持有懷疑態度。

  首先,涉案的伊朗裔美國人阿巴布希是一個過去幾年生意屢屢失敗、婚姻又破裂的汽車經銷商,他的朋友都稱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窩囊廢”,連美國官員也坦言,用他搞謀殺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值得關注的是,阿巴布希是伊朗聖城軍高級官員沙阿萊的表哥,而聖城軍堪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王牌中的王牌”,過去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幹事一向乾淨利落,很難被抓到把柄,這也解釋了為何過去很多涉及聖城軍的大案最後都變成“羅生門”的原因。

  就沙阿萊本人而言,若按美方的説法,2007年1月20日他曾帶領伊拉克薩德爾民兵組織成員化裝成美軍和伊拉克政府軍士兵,開一輛白色汽車衝進了卡爾巴拉省政府大樓,打死了5名美軍士兵,打傷3人。此事足見他有勇有謀,怎麼可能如此草率選擇一個“菜鳥”表哥幹此重活?

  《華盛頓郵報》也指案情滑稽宛如“低俗小説”,許多了解此案的人更列舉了一長串難以置信的疑點,比如展開如此冒險的行動與伊朗的一貫做法不符。

  其次,從阿巴布希找的殺手看,墨西哥毒梟的確心狠手辣且勢力龐大,其頭目被警方披露曾下令殺害1500人,找他們搞暗殺符合邏輯。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去年墨西哥警方逮捕的大毒梟利亞雷亞爾年收入高達400億美元,足見該集團收入有多可觀,怎麼可能為了區區150萬美元去賣命?

  這就不由讓人懷疑阿巴布希是如何與那位“線人”聯絡上的?有人懷疑美方“釣魚執法”,更有人懷疑美國籍的阿巴布希也可能是美國對付伊朗的一個犧牲品。

  再次,伊朗為何要“太歲頭上動土”跑到最不能惹的美國來搞暗殺?雖然維基解密曝光沙特駐美大使確有對伊不敬之言辭,但“治大國豈如哼小戲”,伊朗焉能不知“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現今美國等西方國家正陷入“佔領華爾街運動”,自顧無暇,伊朗核問題剛剛消停,美國也正苦於沒有對付伊朗的法子,此刻伊朗怎麼可能主動招惹是非?

  最後,美國宣佈破獲此案後立即宣佈對伊朗一航空公司進行制裁,速度之快也讓人懷疑是否早已預謀。從案後奧巴馬親自致電沙特駐美大使以及他對孤立和制裁伊朗的直言不諱看,無論此事真假已達成了美國的“一箭三雕”:一是離間沙伊關係;二是進一步孤立伊朗;三是為經濟制裁找藉口。

  很顯然,美伊雙方都信誓旦旦,如果不是雙方都在説謊,至少也有一方在騙人。而對於這出“羅生門”,一百個觀眾心中可能有一百種解讀,但無論何種解讀都繞不開一個根本疑問:究竟誰是這出大戲的出品方?

責任編輯:南淄博

熱詞:

  • 羅生門
  • 暗殺
  • 內賈德
  • 美伊
  • 毒梟
  • 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