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福島縣近海浮游生物檢測出高濃度放射性污染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5日 21: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東京10月15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東京海洋大學的研究人員15日説,他們對今年7月從福島縣磐城市沿海採集的浮游生物進行檢測時,發現了高濃度的放射性銫。此外,小型底棲生物體內也檢測出了較高濃度的放射性污染。

  研究小組7月上旬在磐城市沿岸60公里範圍內的近海採集了浮游生物和小型底棲生物。檢測發現,在海岸附近採集的浮游生物體內放射性銫活度最高達到每公斤669貝克勒爾。不過在離海岸10公里採集的浮游生物,這一濃度只有每公斤6貝克勒爾。此外,海底棲息的棘皮動物海蛇尾的體內也檢測出放射性銫-137。

  據認為,這是由於浮游生物吸收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質導致的。底棲生物會吸收海底積累的放射性物質,它們體內放射性物質濃度今後可能繼續升高。由於污染物會通過食物鏈富集,研究人員擔心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也會受污染。目前日本食用魚類、貝類放射性污染安全標準暫定為每公斤500貝克勒爾。

  此前,正在日本訪問的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小組就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善後處理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中期報告,提出應確保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理場所,同時在計劃疏散區內有必要設置標明放射線量的標識。

  這份14日提交的報告指出,如果不能確保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理場所,很有可能對國民健康和安全産生潛在影響。針對現在人員已經比較自由地進出計劃疏散區的問題,報告指出,為了避免不必要地遭受輻射,計劃疏散區的道路上應該設置標明放射線量的標識。專家小組在11月中旬前還將提交一份最終報告。

  本月13日,東京都的世田谷區道路上檢測出最高每小時約3.35微希沃特的放射線量。根據這一輻射量,如按“每天8小時室外活動,其餘時間在木造的住宅中度過”的標準,居民全年可能遭受17毫希沃特的輻射,雖然低於日本政府作為疏散標準的20毫希沃特,但一般情況下普通人全年遭受的輻射限度僅為1毫希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