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歐債危機中國難以置身事外 該出什麼牌?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8日 08: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歐債危機驟然升級——法國銀行、意大利主權信用引發“降級潮”,希臘第二輪救助方案突然擱淺,歐洲銀行業流動性斷流。未來歐債危機會如何演進,對世界經濟將産生什麼影響,歐元區的命運又將如何?這一系列問題都引發人們的關注。

  面對歐債危機,中國難以置身事外。不久前,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已明確表態“支持深陷最嚴重危機中的歐元區”。可是,中國應該如何做,才能既幫助到歐洲國家,又維護了本國利益?

  在日前由同濟大學中歐學術連線主辦的 “全球視野下的中歐關係”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位經濟學家共同探討了這些話題。

  處理不當或致經濟二次探底

  “歐債危機已經走到關鍵時刻。”主持研討會的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伍貽康以這樣一句話開頭,引起了專家們的共鳴。

  一方面,由於希臘財政整頓工作進展緩慢,未能完全滿足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條件,希臘能否獲得第二輪援助貸款依然是未知數。希臘政府稱,目前的自有資金只能維持到10月中旬。如果屆時依然得不到援助,希臘將面臨債務違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説,雖然希臘經濟規模在歐元區中所佔比重較小,即便出現債務違約,對於歐元區的衝擊不會太大。但一旦希臘違約,或損害投資者對歐元的信心。而且還會産生後續問題——像目前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作為歐元區第三大與第四大經濟體,意大利與西班牙情況也不太妙,萬一意大利與西班牙出現債務違約,歐元區想救都沒有能力救,而且一旦投資者因為希臘問題而失去對歐元的信心,整個歐元區救助意大利與西班牙的成本也勢必提高。

  “歐元區各國政府必須有所行動,如果處理不當,會引發一連串反應,金融海嘯可能再次席捲全球,世界經濟有可能被拖回谷底。”

  另一方面,日前,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了法國興業銀行與農業信貸銀行的信用評價,以及八家意大利銀行的信用評價,由此引發了市場的巨大波動,投資者質疑握有大量國家主權債務的歐洲銀行業的償還能力,“歐洲債務危機可能引發歐洲銀行業危機。如果繼續擴散,會導致銀行間惜貸,沒有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

  歐元區的未來不需要悲觀

  儘管歐元區國家面臨的債務危機情況緊急,但對於一些人提出的“歐元區與歐盟面臨解體威脅”的觀點,與會專家並不認同。對於歐元區的未來,大部分專家表示不需要悲觀。

  外交學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趙懷普説,歐盟國家無法承受歐元區解體的代價。

  從政治上來説,經過60多年的一體化實踐,歐盟成員國之間已形成的高度相互依存結構,使得歐盟解體的政治代價極其高昂。一旦歐元崩潰並導致歐盟解體,半個多世紀以來取得的一體化成果將化為烏有,這是歐盟成員國無法承受的。

  從經濟上來説,歐元區解體的代價遠高於救助的代價。據瑞銀集團估算,如果歐元區解體,歐元區“老大”德國第一年的損失將達到其國內生産總值的20%到25%,此後每年為10%。按照去年德國國內生産總值估算,相當於第一年為7000億到8750億歐元,此後每年約3500億歐元。而歐元區目前負責援助危機國家的歐洲金融穩定工具規模僅為7500億歐元,救助與解題的代價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上海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徐明棋説,其實德國是從歐元中獲益最大的國家,因為歐洲貨幣的統一,使德國擺脫了馬克不斷升值帶來的價格劣勢,大大促進了德國的出口,使本國産品暢銷于整個歐元區。所以,德國是不願意讓歐元區垮掉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就明確表示,絕對不會讓希臘退出歐元區。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會長楊潔勉將歐債危機形容為 “成長中的煩惱”。他説,歐債危機的深層原因是歐元區在貨幣政策上是統一的,而在財政政策上卻是獨立的,這是歐盟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問題。

 

  歐元區國家沒有退路

  歐債危機如何解決?與會專家認為,歐元區國家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只能往前,沒有退路。

  第一,危機的解決需要資金的注入,拖得越久,救助成本也越高,可操作空間也越小。

  中國歐洲學會秘書長陳新説,應該進一步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的規模,並准許在債務問題發生端倪時就可以使用這筆資金,現在規模在7500億歐元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中,有4400億歐元被規定用於“災後重建”,即在受助國已經發生違約時才能使用。可是如果發生違約,就為時太晚了。

  第二,歐元區國家債務問題的惡化是導致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很多歐洲國家多年來“寅吃卯糧”,靠借債度日,現在一定要緊縮財政、減少福利。

  第三,形勢可能會逼迫財政政策走向統一。丁一凡説,在歐元區設立之初,其設計者對於只有統一貨幣政策而沒有統一財政政策會導致危機的可能性“心知肚明”。歐洲一體化的設計者們心中一直想著的目標是將歐洲變成歐洲合眾國,從經濟到政治上的統一。但歐洲民眾一時還不接受,所以設計者計劃一步步推動歐洲的一體化。他們認為,如果有了統一的貨幣,危機時自然會走向統一財政。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喬依德説,早在2001年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曾説,他確信歐元將迫使我們採取全新的經濟政策工具,現在這個提議在政策上完全不可能被接受,但在某一天將會發生一場危機,那時新的政策工具將被創立。喬依德表示:“現在看來歐債危機就是這個時點,迫使歐洲走向財政聯盟。”

  從歐元區發展歷程看,每一次危機都將一體化進程向前推進一步。不過,實現財政聯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喬依德説,歐盟走向財政聯盟要修改歐盟憲法,要得到成員國議會的批准,還要舉行全民公投,歷時很長。丁一凡説,財政與貨幣政策的統一,在歐洲政治精英層面達成一致,但普通民眾還沒有認同,尤其在金融危機中,一些反對一體化的民族主義情緒在歐洲興起,可能阻止一體化的進程。這兩種情緒與勢力誰勝誰負,還有待時間觀察。

  中國如何援助歐元區國家

  面對歐債危機,中國難以置身事外。不久前,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表明了中國支持深陷最嚴重危機中的歐元區的態度,但沒有做出具體承諾。與會專家認為,援助歐洲應堅持務實、市場化的原則。中國拯救歐元的前提條件是,歐元區國家先要自己拯救自己,想自己少承擔救援成本,而以“恐慌之術”逼中國等外部國家出手救援,這條路走不通;在中國等國家救援之前,國際組織必須表現出足夠誠意,利用資源與規則制訂的優勢,建立健康、公平的全球金融市場;最後,投資的目標是贏利,其他任何戰略目標必須圍繞長期或者短期贏利這一核心目標。

  中國具體應該如何做?喬依德提出了幾條建議。

  第一,多邊渠道買債券。如果歐元區發行歐元債,以及歐洲金融穩定基金髮債,中國可以購買,因為風險可控。或者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或歐洲央行合作,中國將資金劃給他們,而他們進行擔保。再或者與IMF合作,由IMF發債券救助歐洲,中國可以購買。

  第二,鼓勵中國企業進入歐洲,與歐洲企業合作或購買股權,“可以買優先股,不參與管理,避開政治障礙”。中國還可以購買長期具有戰略投資的資産。意大利目前公共債務是1.9億歐元,意大利官員稱,中國持有其4%的債務。中國或可購買意大利電網、石油天然氣公司等資産。

  第三,在人民幣匯率機制形成中,一籃子貨幣中應增加歐元的權重。

  喬依德認為,歐洲也應該支持人民幣進入特別提款權(SDR)。SDR是IMF創立用於進行國際支付的特殊手段。它依據各國在IMF中的份額分配,可以供成員國平衡國際收支。目前,SDR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四種貨幣。目前法國表現比較積極,法國財長巴魯安表示,讓人民幣進入SDR,是法國在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期間一項重要並希望達成共識的議題。“支持人民幣進入SDR,將有助於削弱美元的霸權地位,對於中歐來説,這是雙贏之舉,也將為中歐帶來更多合作機會”。記者 唐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