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911”:改變世界的一天?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0日 11: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 十年前的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機,對美國首都華盛頓和紐約發動襲擊,造成約3000喪生。事發後,美國認定“基地”組織頭目本拉丹是恐怖襲擊幕後主使,隨後發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反恐戰爭。

    十年過去了,經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反恐戰爭取得一些成果,本拉丹被擊斃,“基地”組織勢力屢遭重創。然而,恐怖活動並未因此銷聲匿跡,恐怖主義威脅依然存在,全球反恐之戰遠未取得最終的勝利。

    “911”事件是人類歷史上迄今最為嚴重的恐怖襲擊,也被認為是冷戰結束後對國際格局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時逢“911”事件十週年,相關國家的專家學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就這一事件發表各自的看法:

  “911”如何影響唯一超級大國?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跨國威脅和政治風險專家奈傑爾英克斯特:從短期來看,“911”事件的影響十分重大而顯著,它決定了美國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整體方向。從長期來看,“911”事件可以被視為美國單邊主義走向盡頭的一個徵兆。而它比許多人預想的要來得快,世界格局力量對比再次出現了重新平衡和調整。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副總裁馬丁因迪克:“911”事件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基地”組織成功地挑起兩場地面戰爭,有目的地將唯一的超級大國拖入其中。美國在“911”事件之後的反應令它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複雜化、使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得以擴大,而美國自己卻付出了高昂的鮮血和金錢代價。今天,這種影響依然存在。這是“基地”組織在發動“911”襲擊時所無法想象的。

    伊拉克巴格達大學政治學教授薩巴赫謝赫:“911”事件後,美國以伊拉克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薩達姆政權與“基地”組織有染為由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入侵的戰略意圖是加強對中東事務的控制,打造一個親美民主樣板,進而逐漸改造中東,剷除恐怖分子滋生的土壤,確保自己最大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對伊拉克而言,美國的入侵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生態,既是一場災難,也是一次徹底變臉。

    埃及開羅大學政治學教授賽義德穆斯塔法卡梅爾:“911”事件不僅為美國發動兩場戰爭以及向它不喜歡的阿拉伯國家政權施加壓力提供了理由,而且也使華盛頓能夠利用事發後對其有利的國際環境,將反恐列入國際議程,借助國際力量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然而,美國沒有看到的是,“911”事件實質上是對美國對外政策的一種抗議。除非美國調整其對外政策,否則它仍有可能遭受更多攻擊。

  國際社會十年反恐成效如何?

    俄羅斯卡內基中心伊斯蘭和車臣問題專家阿列克謝馬拉申科:十年來,國際社會並未找到應對恐怖主義的有效方法,恐怖主義威脅並未削弱。如今,恐怖主義具有“系統性”特徵,在形式上有所發展,策略和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恐怖主義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其産生和發展有複雜的經濟、社會、政治、宗教原因,並不僅僅由社會不公、貧困等問題引發,而是地緣政治現象,是文明衝突的某種表現。

    奈傑爾英克斯特:雖然反恐戰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恐怖主義網絡和跨國恐怖主義組織之間的聯絡依然存在。“基地”組織在結構上進行了調整和重組,招募並培訓信仰他們精神的西方國家青年,並安排他們返回自己國家實施恐怖襲擊。此外,“基地”組織地區分支的活動日益活躍,特別在也門、索馬裏等中央政府無力治理的國家,恐怖組織的勢力迅速擴張。

    埃及國立中東問題研究中心專家阿克拉姆侯塞姆:儘管十年反恐令“基地”組織的實力受到削弱,但是該組織仍然有能力在出現權力真空的地區建立庇護所和訓練設施。以伊拉克的情況來看,經濟發展程度越低的地區越有利於“基地”組織發展壯大。“基地”組織能夠以低至100美元的價格招募到年輕人和兒童放置簡易爆炸裝置或從事所謂的“低風險”恐怖活動,從而縮短進行價值觀灌輸的過程。

    也門反恐問題專家穆罕默德賽義夫海德爾:“基地”組織實施的恐怖襲擊主要分為兩類,即由“基地”組織頭目直接指揮發動的襲擊,以及由其地區分支自行發動的襲擊。目前,也門境內的“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已經成為全球最危險的恐怖組織之一。由於也門中央政府控制能力弱,國外恐怖分子不斷潛入也門,“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勢力得以不斷擴張,嚴重威脅國際運油航線的安全。

  “美式反恐”越反越恐?

    肯尼亞對外關係研究學者維魯馬查理亞:美國近年來的反恐政策越發傾向於依賴軍事實力強行打壓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然而,這種以暴易暴的手段反而催生了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擴張,越來越多的激進分子加入實施武力襲擊的行列。在一定意義上,以暴易暴,很多時候反而令美國引火燒身。恐怖主義有時就像彈簧,“針尖對麥芒”的對抗模式必然解決不了問題。

    俄羅斯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伊斯蘭問題專家安德烈亞什拉伕斯基: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並未對全球反恐進程産生明顯的積極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特別是小布什總統期間的對外政策,在中東地區乃至世界産生巨大影響。這一政策總體上似乎催生這樣一種傾向,即某個國家可以在不經聯合國安理會和國際社會授權或許可的情況下,對其他國家採取單方面行動。

    埃及共和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塔拉特穆薩拉姆:非正義的戰爭不僅不能消除恐怖主義,反而會催生更多的恐怖襲擊。美國沒有從在阿富汗進行的反恐戰爭中取得其希望的結果,並且沒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接下來在伊拉克和利比亞繼續犯錯。作為大國,美國應該認識到非正義行為導致暴力,而暴力導致恐怖主義。美國必須放棄霸權主義思維,才能重新贏得世界的尊重。

    美國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泰德卡彭特:“911”事件讓美國人産生這樣一種認識:對於惡意的襲擊,唯一的回應就是進行強硬並且不分對錯的反擊。這種認識導致美國在阿富汗進行的戰爭出現擴大化,而這場被大幅擴大的戰爭以糟糕的方式讓美國捲入阿富汗的內部事務。當然,伊拉克戰爭本身就同“911”無關。這兩場戰爭惡化了美國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

  如何反思“文明的衝突”?

    穆罕默德賽義夫海德爾:原教旨主義普遍存在於任何宗教中,而反恐戰爭將伊斯蘭世界、穆斯林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劃等號,激發了要求平等與信任的穆斯林們的敵對情緒,進而影響了反恐進程。此外,西方國家間的反恐合作,如布什政府發起的所謂“新十字軍東征”行動,令穆斯林感到震驚和不能接受,客觀上也為“基地”組織在一些國家實施滲透和擴張提供了機會。

    泰德卡彭特:“基地”組織僅僅代表伊斯蘭世界對於美國對外政策憤怒情緒的冰山一角,而穆斯林憤怒的根源存在於他們對美國對外政策的看法。這種情緒被“基地”組織和其他激進的伊斯蘭組織所利用。因此,美國需要改正現行對外政策中的錯誤做法,需要對伊斯蘭世界保持低調,需要對穆斯林表示尊重,不要軍事佔領伊斯蘭國家,不要威脅對伊斯蘭國家發動戰爭。

    阿富汗政治分析家阿卜杜拉庫阿姆塞賈德:事實上,伊斯蘭思想和意識不是反對西方文明,而是反對全球政治中的霸權主義、壟斷和不公正行為。要結束不同文明間的衝突,西方必須做出調整,因為它們是衝突的推手。

    肯尼亞法律專家哈桑阿納德瓦:事實上,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毫無關係。近年來很多惡性恐怖襲擊的發動者早已脫離了宗教範疇。在很多伊斯蘭國家,民眾的權利長期遭受壓制,而普遍存在於民眾中間的這種對現狀不滿的情緒,最終成為催生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重要元素。西方國家近年來肆意干涉伊斯蘭國家內部事務,致使很多國家陷入無主無政的混亂狀態,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勢力擴張。(執筆記者:蔣國鵬;參與記者:冉維、田棟棟、李來房、王宏彬、王秋韻、章建華、閆建華、康逸、王雅楠、宋晨、劉愷)

責任編輯:溫風浩

熱詞:

  • 911
  • 基地
  • 世界格局
  • 反恐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