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世界週刊]搜捕卡扎菲(20110904)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4日 22: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753dd8368a844c7450cebb8ac2a0046d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世界週刊):歡迎打開新一期世界週刊。
  9月1號,對利比亞人來説,是個重要的日子。
  1969年9月1日,27歲的卡扎菲上尉發動政變,用綠色旗幟代替了伊德里斯王朝的三色旗,建立了利比亞共和國。(題圖:旗幟變化)

  此後,每年的9月1日,利比亞都會舉辦盛大慶典。革命領導人卡扎菲是當然的主角。
  但是,42年後的這一天,利比亞的反對派把三色旗插滿了的黎波裏。而卡扎菲卻不見了行蹤。本期視線,關注卡扎菲的下落。

  9月1號,卡扎菲上臺執政42週年的日子。當年那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現如今不僅失去了理想,也失去了自由。

  卡扎菲錄音講話:我們是沙漠雄獅,你們不會得到我們的石油和港口,親愛的利比亞人民,男人和女人們,做好準備抗擊這些侵略者吧。像你們的父輩和祖輩一樣

  儘管語氣還是一貫地強硬,但沒有多少人信以為真。只是反對派想從錄音中找出蛛絲馬跡,鎖定卡扎菲的藏身之處。

  拜尼沃利德,的黎波裏東南150公里。反對派軍官姆萊塔披露,據可靠線人密報,在的黎波裏陷落三天后,卡扎菲就攜同二兒子賽義夫、情報高官塞努西逃到了這裡。

  反對派軍隊聞風而至。然而,由於拜尼沃利德為瓦法拉部落所控制,反對派頗有些投鼠忌器。
  利比亞反對派軍官 

  姆萊塔 :我們不會進攻拜尼沃利德,因為這裡有利比亞最大的部落

  瓦法拉,利比亞140個部落中最大的一個,卡扎菲現任妻子薩菲婭就來自這一部落。
  為拉攏民心,卡扎菲政權曾向瓦法拉部落挨家挨戶免費分發皮卡。
  路透社報道説,目前,拜尼沃利德城內還飄揚著卡扎菲的綠色旗幟。他的支持者要麼不相信的黎波裏已經變天,要麼認為卡扎菲還將捲入重來。但反對派軍官納杜裏稱,瓦法拉部落中卡扎菲支持者不過20%。

  20世紀90年代,卡扎菲曾處死一批反叛人士,引發不滿。011年3月北約向利比亞發動空襲後,瓦法拉部落也有人加入了反政府武裝。
  據納杜裏披露,眼下包圍拜尼沃利德的就有瓦法拉部落的士兵。反對派之所以按兵不動,主要是為了避免自相殘殺,力求通過説服當地長老、活捉卡扎菲。可是,卡扎菲真的藏在這裡嗎?如果要尋求庇護,老家蘇爾特豈不更為安全?

  蘇爾特,的黎波裏以東400公里處。卡扎菲在這裡修築工事,建造兵營、別墅,還把不少行政機構搬到了這裡。昔日的小漁村成了人們眼裏的利比亞第二首都。

  卡扎菲錄音講話 :的黎波裏已經不再是首都,利比亞的首都在蘇爾特

  9月1日晚,卡扎菲宣佈遷都蘇爾特。他的二兒子賽義夫也對城內守軍表示了信心。

  賽義夫?伊斯蘭?卡扎菲:蘇爾特有2萬精兵,我們會取得勝利。

  不過,蘇爾特毗鄰地中海。據英國獨立電視臺8月31號報道,英國特種空降團成員正以遊弋在利比亞沿岸的艦船為基地,搜尋卡扎菲及其支持者。卡扎菲如果藏身蘇爾特,有點像自投羅網。

  本週,利比亞反對派宣佈,將蘇爾特守軍的投降期限延長一週,以避免血戰激化部族矛盾。只有我,國家才能統一。--卡扎菲

  卡扎菲的狂言反映了利比亞部族林立的實際情況。這個有著140個部落的國家在卡扎菲的高壓下維持了表面的穩定,可是他過度的政策傾斜、利益分配不均,其實已經為他的下臺埋下了禍根。因此,剛剛掌權的利比亞過渡委員會,一方面要捉拿卡扎菲,一方面又不能激化矛盾、激怒部落力量。

  塞卜哈,古達米斯,卡扎菲另外兩個可能的藏身地點。前者是卡扎菲的祖籍所在地,卡達法部落勢力範圍,反對派猜測卡扎菲可能由此南下逃往尼日爾。後者是卡扎菲妻子的家鄉,接近阿爾及利亞。

  8月 29日,卡扎菲的妻子、女兒和兩個兒子(默罕默德和漢尼拔)乘坐6輛奔馳防彈車進入阿爾及利亞避難。第二天,卡扎菲女兒艾莎産下一女。很多人相信,他們走的就是古達米斯口岸。可是據阿爾及利亞《國民報》報道,當卡扎菲也前往申請避難時,遭到了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的拒絕。兩年前,在卡扎菲慶祝革命40週年的盛大慶典上,布特弗利卡曾是座上賓。如今,布特弗利卡拒絕給卡扎菲關照,並威脅將把他移交國際刑事法庭,可能是擔心來勢洶洶的”阿拉伯之春”引火燒身。

  從政權角度來説,卡扎菲時代已經劃上了句號。但是,卡扎菲一日下落不明,利比亞的亂局就難言終結。本週,在巴黎舉行的利比亞之友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就警告説,贏得戰爭並不意味著贏得和平。而中國還有一句俗話,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何況利比亞反對派接管的是一個沒有憲法、沒有政黨、沒有職責明晰的政府、卻又族群林立、利益錯綜複雜的國家。

  阿卜杜拉?哈基姆?貝爾哈吉:我是一個普通的利比亞公民,是這個國家的一分子,是一個普通的穆斯林。儘管自稱普通人,但這位留著絡腮鬍子的男子絕不普通。阿卜杜拉?哈基姆?貝爾哈吉,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新任命的軍事委員會負責人。幾年前,他還是一個伊斯蘭極端分子,與基地組織在阿富汗並肩參加反美作戰。再早幾年,他作為利比亞“伊斯蘭戰鬥團”首領,曾三次圖謀暗殺卡扎菲。

  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倒臺後,貝爾哈吉逃往馬來西亞,2004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抓獲遣送回利比亞。

  在接受英國《獨立報》採訪時,貝爾哈吉指責中情局曾對他嚴刑拷問,回到利比亞後又在臭名昭著的阿布薩利姆監獄遭受了非人待遇。

  2010年,在賽義夫主持的大赦計劃下,貝爾哈吉宣佈放棄聖戰主張得以出獄。

  2011年,他加入反政府武裝,以豐富的作戰經驗成為反對派的中堅人物,還與他曾經極力反對的西方國家站到了一起。
  殷罡 :這些人(伊斯蘭聖戰分子),在反卡扎菲的起義當中都已壯大,美國中央情報局,甚至對他們的戰鬥力量,專門進行了,軍事培訓,長達兩個這就是為什麼8月22號的時候,的黎波裏突然,在一夜之間就變了樣子,這部分伊斯蘭武裝,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當的黎波裏被反對派攻佔之後,人們驚訝地發現原本以“反卡扎菲”這一統一面貌出現的反對派其實成分異常複雜。既有南部山區的柏柏爾人,也有米蘇拉塔的中産階級,既有前王朝的遺老遺少,也有班加西的知識分子。他們有的要公平待遇,有的要民主和自由,有的要自強自立,有的要伊斯蘭律法。

  宋曉軍:以利比亞的情況來看,還是誰有槍誰説了算。對於既握有兵權、又曾參與伊斯蘭聖戰的貝爾哈吉,人們難免擔心,這是否意味著宗教極端主義將在利比亞紮根?對此,貝爾哈吉予以了否認。

  阿卜杜拉?哈基姆?貝爾哈吉:我們的軍事行動,不帶有特殊的意識形態,我希望借這個機會
  告訴世人,利比亞的革命者們是團結一致的,外界不用害怕,*最重要的是確保國家安全

  英國廣播公司分析説,近年來反恐形勢的變化、以及阿拉伯世界的反思,讓這些伊斯蘭運動趨於成熟和溫和,利比亞現在需要做的是解除武裝、整編軍隊、和政治融合。

  殷罡:凡是不放下手中的武器,試圖仍然拿槍桿子説話的人,這是不符合,利比亞國家民族利益的,我想對利比亞伊斯蘭戰鬥團來講,當你們完成了,推翻卡扎菲的任務,報了仇的時候,你們該適可而止,像埃及穆斯林兄弟會那樣,參加國家的政治重建,可以組建新的政黨,參加民族建設,如果依然扛著聖戰的旗幟,和今後利比亞的新體製作對的話,很快就會成為美國反恐的,新的主要目標

  本週,在巴黎舉行的“利比亞之友”會議上,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宣佈了政治重建計劃。在8個月內推舉憲法委員會,修訂憲法,在2013年初舉行40多年來第一次總統和議會選舉。

  我們熟悉個人獨裁政權統治下生活的痛苦,因此,我們所追求的政權必須代表人民的自由意願,不壓制,不排除任何不同聲音。——2011年3月 《利比亞的民主願景》。與此同時,聯合國制裁委員會批准美英法等國解凍利比亞在這些國家的資産,首批總額約150億美元。

  利比亞人:我希望這些錢能返回給利比亞人民,這是利比亞人的錢。

  8月31號,英國空軍將2.8億利比亞第納爾、約合14億人民幣的現金運往班加西,交給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於這些鈔票是英方應利比亞前政府的要求於今年年初印製完成的,1第納爾的紙鈔上還是卡扎菲年輕時的畫像。隨著資金的逐步進入,利比亞人道主義困境有望得到緩解。9月3號,利比亞石油部和內政部恢復運轉。卡扎菲的私家海灘也開放供普通人遊玩。

  利比亞百廢待興,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有儲量豐富的優質石油,有非洲全民教育程度最高的國民。經歷了42年的家族統治和5個月的戰火硝煙,600萬利比亞人希望能早日過上富足、平等、自由的生活。甚至有利比亞年輕人自信地表示,給我們一段時間發展,我們可以超越奢華的“海灣明珠”迪拜。那麼,在利比亞重建過程中,曾經從利比亞撤離了3萬人的中國可以做些什麼呢?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 翟雋:我們希望利比亞的政治進程,能夠儘快開始,能夠儘快恢復穩定,一方面希望利比亞自己,能夠開始包容性的政治進程,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希望,聯合國來主導利比亞戰後安排

  9月1號,巴黎利比亞之友大會。中國以觀察員身份應邀與會。
  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二號人物吉卜裏勒在與翟雋會談時,感謝中國的人道主義援助,歡迎中國參與利比亞重建,並表示將遵守同中方原有的經貿項目合同。

  此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表示,將依據各國對反對派的支持程度不同給予回報。這被解讀為反對北約參戰的中俄等國將在利比亞重建中“靠邊站”,特別是在利比亞儲量豐富的石油開發方面。

  那麼,實際情況如何呢?2011年2月利比亞局勢突變之時,中國從利比亞撤出3萬多公民,其中大多是在利比亞的工程務工人員。這反映了中國與利比亞經貿往來的現狀。中國在利比亞主要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承包的大型項目約50個,涉及合同金額約190億美元。

  宋曉軍:架橋修路蓋房子,這是中國的,只要它採用商業的方式,中國這一塊的勞務,是一定能拿到的,因為按照商業標準的話,沒有一個國家,有中國這麼便宜,效率這麼高的。無論誰上臺,它的基礎設施總要建。

  與之相對照,中國與利比亞的石油合作微不足道。中國從利比亞進口石油只佔總量的2%-3%。開採業務基本沒有。把控利比亞石油生産的是西方的石油公司。包括意大利的埃尼集團、法國的道達爾、英國石油公司等等。迫於卡扎菲的強權,他們不得不把利潤的70%給了卡扎菲,自己只有30%。這一次,趁著北約幫著反對派打下了江山,巴黎會議主席法國總統薩科齊和英國首相卡梅倫一齊發力,希望加大利潤分成,為自己的政績加分。而俄羅斯趕在會前承認反對派的合法性,也被認為是著眼于武器、石油和工程利益。

  很難相信巴黎會議是無私的。西方國家的眼睛一直盯著訂單。與其説會議對利比亞的未來充滿了樂觀,不如説充斥著投機。--《時代》週刊網站。

  奧利弗?邁爾斯 前英國駐利比亞大使:這是一場重新分配利比亞財富的大會,不是利比亞人民自己的決定,我沒看到利比亞人有任何改變

  在搜捕卡扎菲的同時,利比亞重建已緩慢起步。儘管前車之鑒並不樂觀,比如伊拉克戰後8年,阿富汗戰後10年,留給兩國人民的依然是滿目瘡痍,矛盾重重。但利比亞人希望,他們能夠創造歷史。在這一關鍵時刻,外界所應該做的不是趁火打劫,而是切實的援助和支持。

  編輯:張雯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世界週刊
  • 搜捕
  • 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