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倫敦騷亂事件引發深層思考 社交網絡推波助瀾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06: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月7日,倫敦警方正在布裏克斯頓逮捕一名參與騷亂的年輕人。

  人民圖片

  8月7日夜間,英國倫敦打砸搶燒騷亂事件蔓延至城北的恩菲爾德區、沃爾瑟姆斯托區,以及城南的布裏克斯頓區。此外,倫敦市中心的牛津街商業區也有部分路段出現打砸搶燒犯罪行為。

  這是繼倫敦城北托特納姆的騷亂後,倫敦全城連續第二夜出現打砸搶燒暴行。截至記者發稿時,蘇格蘭場(大倫敦警察廳——編者注)稱,已經有100多人因涉嫌參與破壞警車和搶劫商店而被捕,警方有35人在騷亂事件中受傷,倫敦消防隊僅在7日夜間就接報處理了445次火警。

  騷亂引發連鎖反應

  8月本是歐洲的休假季節,是放鬆和享受的時刻。對經濟低迷、處處緊縮的英國民眾來説,他們特別期盼能度過一個安寧的暑期。然而,一場猝不及防的暴力衝突,徹底打破了所有人心中的一點僥倖希望。

  在恩菲爾德區,街上商店櫥窗被砸碎,警車被毀壞;在沃爾瑟姆斯托區,3名警察在試圖逮捕騷亂者時,被一輛衝過來的汽車撞傷。布裏克斯頓是出現最嚴重騷亂的地區,有大約200名當地青少年洗劫商店並與警察發生衝突。目前,受傷和被捕人數都還在不斷增加。防暴警察、急救人員和消防人員仍留在騷亂地區街頭維持秩序。

  此次騷亂的起因是警方4日在倫敦城北的托特納姆區開槍打死了29歲的黑人馬克達根,據稱死者當時參加了和平示威。達根被射殺當夜就引發了暴力衝突,但英國副首相剋萊格8日稱,騷亂與達根被槍殺事件毫無關聯,克萊格譴責上街搶掠者是“趁火打劫”。正在休假的英國內政大臣特雷莎梅提前結束假期,8日下午會晤警方高層,協調處理騷亂突發事件,她表示,這種無視公共安全與財産的行為令人無法容忍。

  據報道,倫敦大都會警察局8日派出更多警力,部署在騷亂街區控制事態。托特納姆等地是倫敦人口密度高、失業率高、犯罪率高、居民收入低和公共服務差的貧困落後地區,這些地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發生暴力衝突事件的先例。有居民向當地媒體表示,這些社區的居民就好像困在籠內的野獸,一遇機會就會爆發宣泄。

  社交網絡推波助瀾

  據當地媒體報道,在達根被槍殺後,當地民眾便開始和平抗議,當時就不斷有人利用微博網站“推特”發佈信息,抱怨警方的失職之處,號召民眾加入街頭抗議行動。騷亂爆發後,有人在不斷“推特”即時動態,招呼民眾到現場助力。

  據西方媒體報道,臉譜、推特等社交網站對此次騷亂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從前年的伊朗騷亂到今年年初的西亞北非政局動蕩,這類社交網站的煽動作用越來越大。西方一直表示支持網絡自由,反對他國政府對此類網站進行管制,現在可以説是有苦難言。

  托特納姆當地居民認為,在出現抗議活動後,警方沒有與當地青年進行良好溝通,所以導致民眾不滿和流言傳播。據説,一開始聚集在警察局外的人群只是和平示威,要求伸張正義。但後來有謠言傳開,説警方與參與示威的一名十幾歲女孩發生了衝突,這立即激怒了本來就對警察不滿的示威者,導致事態升級。有當地民眾指出,這場騷亂的大火,燒燬了英國的社區體系及民眾的價值觀體系,其嚴重程度遠不止幾輛汽車和幾間店舖。

  (本報倫敦8月8日電)

  >>點評

  曲兵(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英國經濟持續低迷,2011年第二季度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僅為0.2%。這説明英國的經濟仍未提振,這對英國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應對經濟低迷的狀況,英國政府採取了緊縮措施。百姓在理解之餘,仍無法承受緊縮措施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高漲,使得叛逆心強的青年人心中的不滿情緒積聚下來,等待爆發的時間點。聯想到不久前的北愛爾蘭騷亂和更早以前的巴黎騷亂,可以説,此次騷亂是一個偶然也是一個必然,即便沒有槍擊事件,也會有其他的導火索引爆公眾的不滿情緒。

  當然,此次騷亂蔓延也有警方的問題,但並不足以證明倫敦乃至英國警方安保能力不足。騷亂鬧大,主要是因為當地警局沒有意識到事態發展會如此迅速。明年將舉辦奧運會,本來就是恐怖襲擊首選地區的倫敦,安保形勢將更加嚴峻。英國警方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點。一是由於政府為減赤而削減警方經費,英國警方將進行大幅裁員,在人員和財力不足的情況下,維護社會秩序難免捉襟見肘。二是在《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之後,英國警方的公信力下降,重塑警方信譽,挽回民眾支持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