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朱民履新任IMF副總 代表新興市場國家聲音(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8日 11: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月談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總裁特別顧問朱民正式履新IMF副總裁一職。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朱民無疑對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會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由於改革的複雜性,朱民在其中的角色可謂是任重道遠。

資料圖:朱民

  “低調”朱民的“光環”

  這一天,對於IMF和中國而言,都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朱民正式就任IMF副總裁,成為IMF首位出任副總裁的中國人,這也是自1944年IMF成立以來,首次打破管理層“一正三副”的模式,為朱民增設第四個副總裁職位。但就在這一“歷史時刻”,找不到朱民接受媒體採訪的只言片語。

  事實上,整個七月,媒體一直在鍥而不捨地“追逐”朱民。7月6日IMF女總裁拉加德舉行上任後的首場記者會,表示有意增設一位副總裁,幾個小時後就傳出她考慮讓朱民擔當此職,有媒體致電朱民求證被他婉拒。7月12日IMF發佈公告,正式宣佈朱民被提議出任副總裁,任期自7月26日開始,將外界持續多天的揣測坐實。據悉此後諸多媒體的採訪申請齊齊發向朱民的郵箱,但迄今未見他的回應。直至26日正式履新,朱民仍未在媒體面前亮相,這位1952年出生的資深經濟學家,將“低調”進行到底。

  作為繼林毅夫之後又一位進入國際金融組織核心領導層的中國人,朱民不可避免地被放到聚光燈下。細看履歷,朱民堪稱“科班”出身:1982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經濟係,1985年赴美留學,1991年拿下美國約翰 霍布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後成為世界銀行華盛頓總部的經濟學家。

  1996年朱民回國發展,轉到中國銀行任職,期間他大施拳腳,在中行香港上市、資産重組等重大事件中發揮關鍵作用,2006年他升任中行副行長,2009年10月又調任中國央行副行長,2010年2月,他出任IMF總裁特別顧問——10多年後,他又從北京回到華盛頓。

  朱民曾發表大量關於國際經濟和金融問題的論著,並曾在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和復旦大學講授經濟學。他是幾所大學研究生院的客座講師,並經常在重要的全球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講。

  就任中行副行長後,朱民開始更多地就國際金融問題公開發表看法,並展現出驚人的洞察力。就在本月中旬,一名記憶猶新的英國經濟學家撰文回憶,他真正認識到次貸的危險正是在2007年聽到朱民的演講,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朱民警告時下到處都是錢,市場流動性過剩,人們在投資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所承擔的風險。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全球經濟陷入困境,卻反襯出朱民的先見之明,以至於這位經濟學家高呼朱民當年的那番話“多麼正確,發出的訊息多麼一針見血,而西方精英在危機發生後才明白朱民的意思,這是多麼讓人憂心”,直言不應再對朱民等中國專家的聲音置若罔聞。

  寄予厚望 任重道遠

  7月26日後,作為IMF新任副總裁,朱民的聲音將讓各方側耳傾聽。此時,他既被寄望于為中國等新興國家爭取利益,又要服從IMF作為一個國際組織的共同利益,如何拿捏“火候”和掌握平衡,將是朱民履新後必然面對的考驗。

  從中國在IMF的份額和投票權的提升,到朱民的任命,表明西方主導的世界權力格局開始正視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日漸強大的經濟實力,畢竟當美歐經濟在金融危機期間哀鴻遍野之際,中國經濟依然是全球經濟的亮點,併為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了超過50%,而今,中國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朱民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是“水到渠成”: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經濟體崛起為全球走出危機做出了很大貢獻,朱民任職也反映出金融危機之後的一個新格局,即國際金融機構更尊重來自新興經濟體的聲音了。

  拉加德上任之初承諾將繼續推進IMF的改革,並加強對世界經濟有重大貢獻的國家如中國在IMF的合適的代表性。拉加德對朱民給予極高的評價,也寄予厚望,其中之一就是希望他幫助“增強基金組織對亞洲和新興市場的了解”。

  拉加德在宣告對朱民的提名時稱,朱民具備政府、國內政策制訂和金融市場的豐碩教訓,高明的治理和溝通技藝,以及對基金組織的深入懂得。同時,拉加德也表示,在今後5年的任期內,她將推進2010年確定的份額轉移方案,繼續提高新興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以反映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發生的變化。

  然而,也必須清楚地看到,發達國家掌控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決定權的格局並無實質變化。儘管經過去年IMF的改革,中國的投票權從3.65%升至6.07%,但依然不及美國投票權(約17%)的零頭。目前,七大工業國(G7)在IMF的投票權達到44.3%,較上百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總和40.5%還要多。

  美國傳統基金會中國經濟專家史劍道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認為,沒有人能找到什麼理由來反對中國在IMF中獲得一個高層級職位。但是,朱民的任命並沒有打破IMF的“潛規則”,他對於IMF因為美國和歐洲不願意給新興市場讓權,不得不增設一個職位的作法感到“不幸”。(綜合中新網 新華網 文匯報等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朱民
  • IMF副總
  • 新興市場國家
  • 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