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美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退役 私人航天接棒(組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7日 02: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聯盟號”飛船 由俄羅斯開發的載人航天器,是當前世界上使用最頻繁,最可靠的運載工具。聯盟號曾在2003至2005年因美國航天飛機失事成為唯一往返國際空間站的運載工具,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後再次成為唯一和國際空間站連接的運載工具。

  “白鸛號”飛船 是一艘用來給日本太空實驗艙“希望號”和國際空間站進行補給的非循環使用的無人太空飛行器,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設計建造,于2009年首次發射,其搭載日本H-2B運載火箭,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物資補給。

  7月6日,“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最後一次升空前夕,一群退役的宇航員聚在佛羅裏達州肯尼迪中心不遠的酒吧裏,酒吧裏煙霧繚繞,觥籌交錯,一支名叫Bandella的樂隊在臺上彈著吉他,拉著貝斯,吹著豎笛,充滿激情地唱著甲殼蟲、皇后等樂隊的經典搖滾老歌。這支樂隊的成員幾乎全是退役宇航員,他們用歌聲向曾經輝煌的“航天飛機時代”告別。與此同時,肯尼迪中心附近人頭攢動,到處充滿惆悵、懷念、思舊的氣氛。

  航天飛機退役後,人類航天會就此走上下坡路嗎?曾經的航天霸主美國如何應對老對手俄羅斯和亞洲新興航天國家的挑戰?商業航天會迎來發展的春天嗎?

  奧巴馬雖然取消了航天飛機項目,但他發出了一個新的信號:鼓勵美國宇航局和私有公司合作,開發新的“太空的士”。目前,美國宇航局(NASA)和國會正在極力推動更多私營企業分擔政府的負擔,NASA去年就向這些公司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資助。

  私企發射太空艙

  對於一些大公司而言,看到後航天時代中商業太空飛行的繁榮景象,在很多人看來,商業市場中“無形的手”的介入,可以極大地推動科技進步。

  目前,不少私營公司已經摩拳擦掌,其中最顯眼的當屬位於加州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也是著名網絡付款公司PayPal的創始人,近年來,該公司已開發出“飛鷹9號”火箭和“神龍”號太空艙,並進行了多次測試。去年,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與NASA合作,首次將“神龍”號太空艙送入軌道,且安全著陸在海上。NASA希望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能夠開發出新型高效的飛行器,將來進行如太空出租車這樣的業務,把宇航員送上國際空間站。

  波音爭當領頭羊

  私人航空的巨大前景也吸引了波音公司,目前他們已經開發出自己的載人太空艙CST-100。波音的設想是,今後要成為太空的士中的佼佼者,不僅能在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中心起飛,還可以從拉斯維加斯的畢格羅航宇公司發射中心起飛。

  畢格羅航宇公司屬於美國旅館業大亨畢格羅,他正在努力建設的充氣式太空站多次成為媒體頭條。到2010年,畢格羅已經為這個太空站投入了1.8億美元,他設想今後這個太空站可以成為太空旅館,人類從地球到太空也可以變成如旅遊一樣頻繁的商業活動。畢格羅航宇公司堅持認為,因為商業投入,他們開發的新太空站技術比政府主導的國際空間站更具有成本優勢。

  畢格羅航宇公司執行官邁克格爾頓説,如果這個新型空間站建成,能為其他科技公司提供極佳的測試平臺。目前從生物技術到新材料領域,很多實驗都需要在零重力或微重力的條件下進行,這些實驗如果要到國際空間站去做,一要等待多年,二則花費巨大。格爾頓稱,一旦民營空間站建成,這些實驗的開銷將會便宜很多,速度更快,而且更加保護隱私。

  航天旅行迎來曙光

  私人航天領域不僅僅是大公司的地盤,很多小型航天技術公司也開始在這一領域試一下運氣。比如,科羅拉多州的Altius太空機器公司正在開發一個幫助飛行器對接的機器人手臂,有助於飛行器和軌道加油站自動對接,讓飛行器從軌道駛入太空更為容易。

  對於小型公司而言,機會最多的恐怕要屬太空旅行。一旦太空旅行實現商業化,可能會帶來一個無比誘人的旅遊新高潮。據估計,這個市場的規模到2021年可能會達到7億美元。現在,全球已經有數百個富人預訂了太空旅行的機票,價格從9.5萬美元到20萬美元不等,明年維珍銀河公司預計將會將第一批乘客送上太空。

  過去十年中,美國宇航局的宇航員已經減少了一半。不過,航天旅行會改變這一趨勢。今後,一些退役的宇航員有可能會進入商業領域,更多離開政府航天部門的人員,可能會成為太空旅遊職員。“未來肯定會出現一大批商業宇航員,其數量將遠遠超過在政府部門謀職的宇航員。”太空探索公司主席埃裏克安德森説,目前他們還是唯一將普通人送上太空的企業,但未來美國航天業可能會像國防部一樣啟用“雇傭軍”。

  私企承諾受到質疑

  儘管商業人士謀劃著一個黃金“後航天時代”,但持保留態度的人認為,從目前商業公司的航天技術發展來看,他們所承諾的和所實現的還相差甚遠。批評者説,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很早就承諾要在10到20年間將人類送上火星,但他們現在連一個像樣的載人太空艙都沒建起來;畢格羅航宇公司所謂的前瞻視野,也不過就是試圖把普通人送上月球而已。

  “我很懷疑這些,”休斯敦月球和行星研究中心科學家保羅斯普迪斯説,“這些年我在太空行業聽到了很多承諾,也清楚他們做到了什麼,我希望這些私人公司能成功,但現在還看不出一點成功的跡象。”(金煜)

  航天新時代,誰主沉浮?

  隨著航天飛機的退役,過去那種美俄(蘇)爭霸的局面被打破,一輪新的競賽已在航天領域悄然興起。

  美國

  青黃不接

  2010年5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來到美國航天飛機項目的核心地、佛羅裏達肯尼迪太空中心,與美國宇航局的決策者一起商談載人飛行的方向。奧巴馬向NASA承諾會一如既往地支持NASA的任務。

  除了繼續運行國際空間站外,奧巴馬還宣佈將投入30億美元開發新型“重載火箭”,並在2015年之前完成設計。在奧巴馬看來,將宇航員送入月球、在近距離軌道探測並不是目標,奧巴馬的目標是其他小行星,最終目標直指火星。不過,這個花銷巨大的項目只有在2015年之後才能啟動。

  俄羅斯

  趁機壟斷

  隨著美國航天飛機退役,俄羅斯成了唯一擁有能夠往返于地面和國際空間站的載人宇宙飛船的國家,其擁有的聯盟號飛船將把美國宇航員和物資送往國際空間站。

  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賺錢的良機。航天飛機全部退役後,美國將需要為每位升空航天員向俄支付4340萬美元的費用。

  為了鞏固航天大國的地位,俄羅斯計劃年內開始建設新的火箭發射基地,在2019年之前發射載人宇宙飛船,並研發可以多次往返的宇宙飛船。

  亞洲

  崛起新星

  目前,亞洲國家成為航天領域崛起的新星。

  印度在2008年發射了月球軌道探測器,使得目前圍繞月球繞行的軌道探測器全部來自亞洲國家:中國、日本和印度。

  日本也站在航天技術的前沿,去年,日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太陽能航天飛行器,它像一艘帆船,由反射到翼板上的太陽粒子推動,僅憑太陽光,就可以推動它在無盡的太空中前進。(金煜)

責任編輯:程衝

熱詞:

  • 亞特蘭蒂斯
  • 航天領域
  • 羅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