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巴西為迎世界盃和奧運會清剿貧民窟中毒販(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6日 05: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19日,裏約熱內盧,巴西軍警在曼蓋拉貧民窟執行清理任務。

  2010年9月10日,裏約熱內盧,警察調解小組(UPP)的警員們訪問了“上帝之城”貧民窟新落成的一座日托中心。

2007年1月5日,裏約熱內盧,非法的“民兵部隊”持槍在貧民窟巡邏。

2010年9月30日,裏約熱內盧,孩子們站在墻邊看在貧民窟裏巡邏的警車經過。

  直升機在頭頂尖銳呼嘯,橫幅和標語在縱橫交錯的天線下隨風飄擺,軍人和警察全副武裝把守路口,裝甲車軋過破損不堪的路面,發出嘎啦嘎啦的怪響。除了宿醉的流浪者,街上空無一人,兩邊板房的窗戶裏,偶爾探出一個腦袋,又立刻縮回去。板房外雜亂堆放著垃圾,似乎長久無人打理。街邊的墻上,彈孔鑲嵌在造型誇張的桑巴舞塗鴉中。伴著清晨的曙光,高音喇叭在喊話:“政府準備搜查曼古埃拉,清理犯罪分子,請居民們配合、舉報,我們會幫助你們的。”這種風聲鶴唳的場面不是電影,而是發生在巴西第二大城市裏約熱內盧貧民窟裏真實的一幕。

  軍警攻來毒販“蒸發”

  6月19日,巴西政府出動數百軍警,駕駛著直升機和裝甲車,直奔裏約熱內盧市內的曼蓋拉貧民窟,打擊當地氣焰囂張的販毒和暴力團夥。

  裏約熱內盧有600多座貧民窟,曼蓋拉只能算中等規模———居民5萬多人,半小時就能走個遍,擁有全市最著名的桑巴舞學校,出過不少藝術家。不過,對於巴西政府和軍警而言,這裡的意義在於:一個藏污納垢之地,一個販毒、兇殺事件層出不窮的危險之所。

  一名軍警踹門進入桑巴舞學校附近一戶民宅,發現這裡空空如也。“毒販逃跑了,他們帶走了能拿走的任何東西。”一名特種兵指著這個簡陋的小屋説,毒販們曾在這裡出售大麻、可卡因等毒品,但現在屋子裏只有兩把牙刷和一個破舊不堪的老冰箱。

  房子的隔壁是一座天主教堂,神父愛德華多馬爾克斯打趣道:“我從沒想過會有這麼多人來參加今天早晨的禮拜。”46歲的馬爾克斯神父為了履行宗教義務駐守在這兒。

  軍警們到處搜查可疑地點,終於在另一條街又發現了一個據點。這個不起眼的屋子裏,擺放著3張紅色的沙發,地上有一個可卡因的空包裝袋和一張本拉登的照片。軍警們還發現了毒販逃走前留下的字條。它被貼在屋子外面的墻上,上面寫著:“準備好,打死他們。”

  這種赤裸裸的威脅,在之後的搜查中影響著每一個人的心情。軍警們只好在整個貧民窟裏挨家挨戶敲門“拜訪”,希望從住戶口中得知毒販和暴力團夥的相關線索。

  全程陪同軍警的是曼蓋拉居民協會的負責人西蒙斯納斯西蒙托。“人們有點害怕,畢竟見到了陌生人。不過他們都希望安全,更希望一切都能變得更好。”

  槍支毒品氾濫貧民窟

  曼蓋拉是裏約第18個被軍警攻克的“貧民窟堡壘”。它和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閉幕式主體育場近在咫尺,同時這座體育場還將承擔2016年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

  19日的行動,預示著今後曼蓋拉貧民窟將很有可能被政府“接管”。這個消息對當地居民來説,不知是好還是壞。他們最關心的,主要是安全問題,畢竟,貧民窟裏的黑幫也不是吃素的。

  就在半年前,軍警將巴西國旗插在了裏約的克魯賽羅貧民窟和阿萊芒貧民窟的制高點,當時的戰鬥歷時7天,至少40人因此喪生,查獲的毒品有10幾噸之多。

  在貧民窟,槍支氾濫是正常事件,甚至“黑幫分子的武器可能比警察的還好”。在巴西做生意的廣東人廖雷曾經去貧民窟裏轉了不到10分鐘,看到毒販在街上公開兜售毒品,不少人還帶著槍。

  當地的“老華人”説,外國人一般不會隨便進巴西的貧民窟,除非有人“接應”,特別是不能拍照。“據説有的西方記者拍攝了帶槍的毒販,當場就被人打死了。”他説。

  在以往的清理貧民窟的行動中,巴西軍警總是在解決掉一小撮毒販後迅速撤出,貧民窟再度落入黑幫的控制之下。

  這次,由於裏約熱內盧獲得了2014年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巴西政府誓言徹底整治貧民窟的“毒瘤”。雖然話語豪邁,但是巴西政府的姿態卻變得柔和而審慎,似乎真正地想要解決根本問題,而不是敷衍地完成任務。

  軍警不再“打了就走”

  2009年,在州長的鼓勵下,裏約熱內盧啟動了名為“警察調解小組(UPP)”的計劃。

  有了這個計劃,軍警們不再“打了就走”,而是留在貧民窟駐守,繼續威懾毒販,同時加強與居民的溝通,提升當地公共服務水平和社區建設。

  擁有6000多居民的聖馬耳他貧民窟是第一個實施該計劃的貧民窟。

  有一次,警方在巡邏時發現,這裡的板房都是通過砍伐山林,依山而建,一旦遇到暴雨,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容易産生泥石流等災害。因此,裏約當局和UPP計劃聯合在聖馬耳他貧民窟舉辦了宣傳環保的活動。巴西前環保部長卡洛斯米尼克都親自參加了環保活動,給孩子講解有毒動物的特性。

  42歲的居民瓦拉利亞戈爾西亞女士説,過去貧民窟的暴力事件很嚴重,所以她曾帶著孩子們在好幾個貧民窟之間搬來搬去,就是為了避難。有時候為了安全,她甚至會把2歲的小兒子藏在冰箱裏。但是她在聖馬耳他貧民窟安家後覺得很安心。

  “高危”貧民窟要拆遷

  為了應付即將到來的世界級賽事,裏約政府除了加強對貧民窟的管理之外,對一些形象實在太差的貧民窟則實施拆遷。

  據悉,將有數百個貧民窟被重建,約123個“高危”貧民窟會被拆掉,約1.3萬個家庭將被異地安置。裏約警長埃杜阿多爾帕艾斯説,該計劃將影響26萬戶貧民窟家庭,佔裏約所有貧民窟人口的80%多,總花銷將達45億美元。

  另外,大部分貧民窟的居民無業,或者從事民工、拾荒者等比較初級的工作,所以對他們的保障也提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裏約市將在貧民窟建立數十個幼兒園,接收數千名0-6歲的兒童。同時還要建立2個固定和10個移動的社會服務中心,為居民們提供住房、貸款、教育等社會保障解決方案。

  貧民窟變身景觀街?

  除此之外,裏約市政府2010年推出了一項名叫Morar Carioca的項目,準備將600個貧民窟中的215個重塑形象,涉及到的地區總面積達到120萬平方米。美洲開發銀行提供了50多億美元的貸款資助。

  未來貧民窟的藍圖由兩名重量級的設計師操刀。在這兩人的設計圖中,貧民窟將變成一處19世紀法國風格的大街區,包括林蔭路和兩旁各具特色的住宅及商業。設計圖中強調的重點是“綠化”,建議增加貧民窟的綠地、花園的面積。這種設計理念目前只在裏約的高檔住宅區裏出現過。

  重塑形象的一部分是發揚貧民窟的旅遊和藝術。貧民窟裏有很多民間藝人,他們要麼是桑巴舞高手,要麼是草根畫家。貧民窟還吸引了一些外國藝術家,他們將簡陋的房屋當成自己的作品,將墻面整體涂成五顏六色。從遠處看,色彩鮮明而且顯得十分“後現代”,和之前貧民窟的趣味大相徑庭。

  美國開發銀行城市問題專家何塞布拉卡爾茲表示,如果實施順利,“在20年內,貧民的大部分問題幾乎都會解決”。

  本報記者 張樂

  ■ 鏈結

  1 巴西怎會有貧民窟?

  裏約貧民窟的歷史和裏約市的建城史密不可分。

  裏約建城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時的葡萄牙殖民者修建了這座城市,主要為了管理奴隸貿易。1888年奴隸們獲得解放,大部分來自非洲等地的奴隸就在裏約當地定居,他們用木板等簡陋的裝備,在裏約城近郊的基督山下搭建起了一堆低矮的房屋,裏約市的第一個貧民窟誕生。

  此後,隨著外來移民不斷涌入,貧民窟規模日益擴大。上世紀70年代,巴西城市化加速,大批人口從農村涌入城市,由於對高房價望洋興嘆,所以貧民窟就成了他們扎堆的據點。可是這些在大城市打拼賺錢的臨時務工者遭遇了上世紀80年代巴西經濟停滯,貧民窟的規模再次擴大,直到今天。如今,裏約所有貧民窟裏居住的人口超過200萬,佔裏約總人口的六分之一。

  2 貧民窟都建在哪?

  由於黑人先祖們佔盡了地利的條件,所以裏約貧民窟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大部分都建在風景如畫的海灘和山區附近。

  以基督山下的貧民窟為例,成片成片的窩棚、臨時板房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半座小山,從遠處看去,這裡就像是一座座森嚴的碉堡之城。

  旁邊不遠處就是裏約有名的富人區,時不時還能看到富人們的豪華轎車被窮孩子們追逐的場景。

  3 黑幫為何會存在?

  很多貧民窟的居民都不否認,販毒分子和黑幫的存在,一方面帶來的是危險,另一方面帶來的是資金。

  由於警力的不足和難於管理,貧民窟一直半游離于正統社會之外。因此,在這裡黑幫甚至取代了政府,幫助貧民窟居民的生活。

  貧民窟居民萊昂納多説:“一些低調的黑幫分子當然不説自己的錢是販毒來的。他們打著慈善的旗號,幫助我們改善醫療條件,還給小孩子們提供基本的教育。這些本是政府應該做的,但貧民窟的人又不納稅,政府自然也不把錢給我們。”

  4.貧民窟裏面有商業嗎?

  除了嘈雜的居民區之外,貧民窟裏也有很多的商業,還通公交,也有特有的“出租車”,也就是摩的。

  比如,在羅欣哈貧民窟的中心區能夠看到,街道兩邊有很多破舊但時髦的髮廊、電器店、餐館,還有幾家網吧。街上跑的主要是吉普車、迷你小貨車。名為Bob‘s的“巴西麥當勞”快餐企業在當地還開設有分店。羅欣哈還設有寵物商店,甚至有提供牙齒美白服務的診所。

  巴西三大銀行最近都在此設立了分行。據説貧民窟的居民曾告到法院,稱銀行如果不在這裡開分行就涉嫌歧視。

  本報記者 張樂

  ■ 案例

  “最大貧民窟一日遊”很火爆

  羅欣哈貧民窟有30萬人居住,家家沒有廁所

  在不少好萊塢大片中,裏約的貧民窟都成了血腥和殺戮的代言人,是毒品和黑幫的樂園。但是,對於那裏的普通民眾來説,也許並沒有那麼可怕。

  廁所是天方夜譚

  澤吉尼奧是一個名叫“羅欣哈生活”的博客主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全世界宣傳羅欣哈並不是如《上帝之城》這部電影中描寫的那樣充滿暴力和血腥。

  羅欣哈有30萬人居住,是裏約最大的貧民窟,擁擠而嘈雜。大部分住戶是移民的後代,以及一些外來務工者。

  澤吉尼奧一家住在這裡已經數十年了。他的家在當地算是“高檔住宅”,因為是磚石結構,比一些簡易木板搭建的窩棚要堅固不少。房子不大,建在半山腰,視野開闊。澤吉尼奧説,房頂是觀賞風景的好去處,正好俯瞰裏約最美的海灘。

  貧民窟的房子大部分都是“違章建築”,而且通常不符合建築規則。澤吉尼奧説,最近他的一個鄰居只用一星期的時間,就在原有房子的基礎上加蓋了一個二層的小閣樓。“我非常吃驚,他找了一個幫手就搞定了,這就是貧民窟的方式。”

  澤吉尼奧介紹説,當地人房子雖然小,但大部分家庭也都具備廚房、臥室和客廳。“如果家裏人口多的話,臥室的床就是上下鋪,有的家裏還會有好幾個上下鋪。廚房可能只有2-3平方米,客廳只有廚房的3倍大。”

  不過,總體來説,貧民窟的生活還是不太方便。和大部分家庭一樣,澤吉尼奧家也時常缺水斷電,所謂的廁所更是天方夜譚,居民們通常在屋子外的山脊上找個地方解決。目前有不少的志願服務機構正在幫羅欣哈貧民窟建立上下水等基礎設施。

  富人也訂“貧民餐”

  借助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澤吉尼奧是這個貧民窟裏工作相對體面的人。他利用自己的博客和外界聯絡“貧民窟一日遊”的項目。他很自豪地説,經常帶著西方人來到自己家做客,晚上就在屋頂上看滿天繁星和裏約繁華的夜景。

  “這種生活很簡單,外國人也很享受。貧民窟居民之間的感情很單純,附近的每個人我幾乎都認識,如果你不偷東西、不殺人放火,那麼所有的危險都與你無關。”

  羅欣哈最大的一家餐廳,名字顯得比較山寨,叫做Pizza Lit,有20張桌子,還有空調。這樣的條件讓餐廳毫無疑問地成為當地最高檔的餐館。

  餐館的主人謝爾吉奧阿爾梅達4歲時就隨著進城的父母來到羅欣哈居住,12年前通過小額貸款開設了這家餐館。當時他還騎自行車親自送餐。如今這家店每天都顧客盈門,因為除了品質好之外,披薩的價格只有其他同行的一半。不僅羅欣哈貧民窟的人喜歡,周圍富人區的訂餐電話也時常打來。

  本報記者 張樂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

責任編輯:滕雪

熱詞:

  • 貧民窟
  • 阿萊芒
  • Bobs
  • 毒販
  • 巴西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