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沿海低氧區擴大 海洋生物恐遭新一輪全球性滅絕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3日 02: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已知區域性和全球性滅絕的海洋魚類中,超過60%緣于過度捕撈。

  多名科學家參與撰寫的一份報告顯示,污染和全球氣候變暖加劇正把海洋生物推向大規模滅絕的邊緣。

  他們呼籲,保護海洋,刻不容緩。

  據新華社電

  報告稱海洋健康惡化較預期更糟

  海洋保護機構國際海洋現狀計劃(IPSO)近期集合全球27名頂尖海洋學家,為海洋生態狀況做“體檢”。今年4月,這些科學家聚首英國牛津大學,完成撰寫調查報告,打算呈遞聯合國。

  報告説,海洋健康惡化程度和速度較預期更為糟糕,珊瑚礁死亡、外來生物入侵威脅海洋生物多樣性、沿海低氧“死亡區”擴大等現象加速出現。

  “我們當前面臨在一代人時間內失去海洋生物物種和整個海洋生態體系(的殘酷現實)。”

  報告寫道,“除非現在採取行動,氣候變化、過度開發海洋資源、污染加劇和海洋生物棲息地退化等頗有可能産生這樣的後果,即海洋生物遭遇新一輪全球性滅絕。”

  科學家説,5、6億年前至今,地球共經歷5次生物大規模滅絕,而當前危害海洋環境的許多情形在那5次滅絕發生前均出現過。

  致命三重因:水溫升高、酸化和缺氧

  海洋生物研究機構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研究員傑萊比勒瑪説,海洋正面臨水溫升高、酸化和缺氧三重威脅。三者間産生連鎖效應,構成惡性循環。

  報告寫道,人類使用化石燃料等行為推升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變暖加劇。海洋作為吸收二氧化碳的一塊“天然海綿”,吸收能力飽和後會打破自身生態系統平衡,導致海水酸化。污染加劇則令沿海低氧“死亡區”面積不斷擴大,削弱海洋抵禦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

  “海洋當前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遠超5500萬年前上一次全球性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

  禁止過度捕撈是政府最可行途徑

  一些海洋學家認為,與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相比,禁止過度捕撈是政府層面可行、保護海洋環境的最便捷途徑。

  “不同於氣候變化,(政府)轉變政策便能立即直接、有效地制止(過度捕撈),”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教授威廉張(音譯)説。

  按張的估計,在已知區域性和全球性滅絕的海洋魚類中,超過60%緣于過度捕撈。

  正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下屬世界保護區委員會主席、報告聯合執筆人丹尼爾拉弗利所言,我們可能是有足夠時間應對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的最後一代人。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滅絕
  • 海洋生物
  • 低氧
  • 外來生物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