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卡爾文森號全艦封口不談拉登 高度戒備防襲擊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11: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死亡

  5月22日,抵達香港的“卡爾文森”號航母,甲板上的參觀者不少。本報記者 陳曉偉/攝

  原本以為會發現“卡爾文森”號上關於本拉丹的蛛絲馬跡,但令人失望的是,上至航母司令官,下至普通水兵,沒有人嘴裏蹦出了一個字,顯然已經下了“封口令”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晨發自香港

  5月26日早,滿載著數千水兵的戀戀不捨,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緩緩駛離香港。出於安全考慮,它並未公開它的下一站目的地。不過,就在今年的1月份,它還剛剛訪問日本和韓國,與日本海上自衛隊以及韓國海軍舉行過聯合軍事演習。

  “卡爾文森”號,為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長330米,排水量約10萬噸。因為5月2日在阿拉伯海域為本拉丹的屍體舉行了海葬,一時間它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也被輿論視為“基地”恐怖組織可能報復的對象。

  5月22日,“卡爾文森”號結束菲律賓之旅後,經過不久的航行,抵達香港港口。就在抵達的當天上午,《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獲得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批准,登上“卡爾文森”號,近距離探尋本拉丹屍體海葬前的最後停留處。原本以為會發現航母上關於本拉丹的蛛絲馬跡,哪怕是水兵隨口的一句感慨,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上至航母司令官,下至普通水兵,沒有人嘴裏蹦出了一個字,看來是美方高層早已經下了“封口令”。

  安檢與以往靠港美艦大不同

  作為港口城市,香港每年都會迎來送往不少外國軍艦,美國軍艦更是“常客”,媒體記者的登艦參觀多是輕鬆而愉悅的。不過,此次“卡爾文森”號的來訪,從申請到最後登艦,氣氛顯然跟以往有著隱隱的不同,原因還是因為這艘航母剛剛海葬本拉丹的這筆“履歷”。

  美方的檢查格外嚴謹且繁瑣。就在航母抵達香港的前幾日,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已通知媒體,稱因提出登艦要求的媒體眾多,人數將受到嚴格限制,並非所有記者都會獲得批准。此外,每一個報名的文字、攝影或攝像記者都需要提供自己的電子郵箱,以便最終確認是否獲邀。《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今年早些時候曾登上訪港的美國第七艦隊指揮艦“藍嶺”號,程序遠沒有如此“麻煩”,只要報名就可以。

  在“卡爾文森”號抵達前一晚,本報記者終於收到了來自總領館的電子郵件通知,被告知獲准登艦。只是,總領館的電子郵件還特別提示,名單一旦確認,不可臨時換人,記者除必要拍攝器材外,不可攜帶小刀等“類似武器”的物品。戒備之嚴可見一斑。

  5月22日上午約10時,本報記者抵達集合地點位於灣仔的分域碼頭。這是一個不對公眾開放的隱蔽碼頭,也是美國軍艦抵達香港時水兵登陸的地方。在進入碼頭的門口,美國總領館的官員首先檢查了記者的證件。“驗明正身”後,等待記者的,則是最為嚴密的一關,安保人員將記者的揹包、手機都物品通通用X光掃描檢查,本人則需經過安全門,檢查是否隨身攜帶違禁物品。整個過程類似登機前的安全檢查,負責檢查的安保人員表情嚴肅,一絲不茍。跟以往登美艦時“例行公事般”的檢查完全不一樣。

  “卡爾文森”號並未靠港停泊,而是停泊在大嶼山水域,靠近香港赤臘角機場,離港島仍有一段距離。參觀者均需從分域碼頭搭乘渡輪過去。當天,香港的天氣並不好。從早上開始,天空一直陰雲密布,在渡輪行駛途中,還下了一陣急雨,大家都在念叨,希望上了航母可不要再下雨。

  在風浪中,輪渡足足走了半個多小時,橫陳在海面上的灰色航母才逐漸進入視線。儘管距離尚遠,但“卡爾文森”號龐大的體型仍叫大家動容。在這艘海上“巨無霸”的旁邊,還停泊著幾艘身形相對小巧的艦艇,這是此次同“卡爾文森”號共同訪港的兩艘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共同組成一個航母編隊,全體官兵約有7000人。

  身處甲板才感知航母龐大

  登上航母,本報記者看到,在航母的“碼頭”上站滿了水兵,他們可不是在列隊歡迎大家,而是在等待坐船登岸。水兵們身著便裝、手拎背囊,神情放鬆,彼此間隨意閒聊著,開著玩笑,看起來和普通西方遊客沒什麼區別。

  在航母更高一層的平臺上,不少仍穿著軍服的水兵正俯身向下看,表情淡漠,似乎在感嘆自己沒有那些著便裝的戰友幸運,能在抵達當天就可以一飽香江美景。也有水兵熱情地和剛剛登艦的記者們揮手打招呼。從顛簸的輪渡船跳上航母,第一感覺是十分平穩,與回到陸地似乎沒有區別。身處航母一端,視野受限,無法一窺全景,震撼感反不如登艦前強烈。|

  以鐵灰色為基調的航母上,只見到處都是管道、樓梯、儀錶和種種記者叫不上名字的設備,幾條藍、白、紅三色彩帶裝點在艦身,給人稍許輕鬆一點的感覺。隨著新聞官往裏走,迎面看到一個近一人高的木制宣傳板,上面整齊排列著“卡爾文森”號主要指揮軍官的照片,附&&銜和姓名,總共約有20人。排在第一列的三位最高指揮官中,有一位是女士。

  繼續向前,跨過一道門,就鑽進了航母的“大肚子”裏了,進入其中,竟然有著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天花板上連成一線的白熾燈映照下,“大肚子”裏一點也不讓人覺得昏暗,反而更像是一個燈火通明的大倉庫。

  這裡應該是航母內部的主要通道,足有近兩個籃球場寬,好像能一直通到航母的另一頭,隱約能看到通道盡頭處停放著的多架戰鬥機。在新聞官的帶領下,走上一個可升降的露天平臺,然後便隨著平臺緩緩升上甲板,整個過程,有點像演唱會上歌手從底部升上舞臺亮相的感覺。身處甲板,才真正感到“卡爾文森”號的龐大。

  本報記者看到,數十架戰鬥機在甲板上分列停放,其中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機“大黃蜂”,外形硬朗,氣勢逼人。大部分艦載機的機翼部分都折疊起來,以便在有限空間內容納更多戰機。據介紹,這艘曾參與美軍對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的航母供飛行用甲板面積達4.5英畝(約合1.82萬平方米),最多可搭載約90架艦載機,飛行隊伍約2500人。

  全艦“封口”不談本拉丹

  塞繆爾佩雷斯,是“卡爾文森”號的司令官,面對眾多記者的拍照,他熱情而健談。不過,每當一問及本拉丹,他的臉瞬間就變得嚴肅了很多,並直言拒絕回答。

  艦上的水兵都十分年輕,其中還有不少女兵,她們大多神情靦腆,不善言談。同樣,只要一提到本拉丹,所有人都緘口不言,只推説“不知道”、“毫不知情”、“不方便評論”,但一提到香港之旅,這些年輕人都忍不住露出興奮期待之情。一位個子高大的水兵告訴本報記者,“吃美食,和這裡的人們聊天,再給家人朋友捎帶點東西,這就是我的全部訪港計劃。”

  據介紹,在港停留的四天裏,水兵們不僅可以在遍佈香港的酒吧裏一醉方休,也有機會參加特別安排的聯誼互動活動,包括與當地家庭共同進餐,真正了解“東方明珠”的人與事。

  為了確保“卡爾文森”號在港停留間不出任何紕漏,香港水警在航母抵港當天就派遣了安保小艇巡邏,以及派遣潛水員檢查附近水域的安全。另外,為確保治安正常,香港警方以及美軍憲兵,共同在水兵們活動聚集區域加強巡邏。

  正如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少光所言,恐怖分子更傾向於突然襲擊,對於高度戒備的“卡爾文森”號和香港沒有“興趣”,恐怖分子也找不到下手的機會。

  《國際先驅導報》對話美國航母司令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晨發自香港

  5月22日,在“卡爾文森”號寬闊的內艙,美國司令官塞繆爾佩雷斯上將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的採訪。不過,他的回答聽起來更像外交辭令,且惜字如金,尤其是每每問到本拉丹,他都條件反射般的給予了拒絕,語氣堅決而不容商量。

  《國際先驅導報》:是否可以透露一點關於海葬本拉丹的信息?

  塞繆爾-佩雷斯:不,我不能。

  Q:可以談談海葬本拉丹對全艦士氣的影響嗎?

  A:不,我不可以談,不能談論本拉丹或是任何與本拉丹有關的事。但是,我可以説,“卡爾文森”號上有5000多名優秀的美國水兵。在任何情況下,他們完成的工作都令人敬佩。  

  Q:請問海葬本拉丹的地點?

  A:我們當時是在北阿拉伯海域。  

  Q:以前“卡爾文森”號上是否舉行過海葬?

  A:事實上,我們不時會實施海葬,當(犧牲)水手們(的家屬)要求實行海葬時,我們會完成這些工作。  

  Q:您認為“卡爾文森”號停泊香港安全嗎?

  A:我們在香港感到很安全。香港警方和整個城市都表示出了對我們的熱忱歡迎,並向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確保我們的水兵和艦艇安全。  

  Q:那擔心下船後水兵們的安全嗎?

  A:我相信,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警方將為水兵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安全保護,來自恐怖襲擊的威脅其實每天都存在,我相信香港特區政府會將這些威脅降至最低。  

  Q:訪問香港的行程是怎樣的?

  A:這只是一次正常的港口訪問,我們會在香港停留4天,其間每個水兵都有機會走下航母,和香港近距離接觸,享受這個繁華都市的美食與當地人民的友誼。對於能夠來到香港,我們的每個水兵都很高興,希望感受這個城市的魅力。  

  Q:“卡爾文森”號此次會跟第七艦隊匯合嗎?您如何評價中美關係?

    A:我想,關於第七艦隊的問題應該留給第七艦隊,我們不方便評論。我們能夠來到香港,以及我們和中國之間的種種聯絡,都已經是美中兩國軍方以及國家間良好關係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