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外媒稱日政壇強震後暗潮洶湧 政治肉搏已開打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12: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菅直人內閣搖搖欲墜

  6月2日下午,民主黨眾議員會議上,菅直人宣佈,“在對於東日本大地震災後重建應對有一定眉目後,我會宣佈辭職,讓黨內的年輕一代接手。”圖為國會表決菅直人內閣不信任案時,等待宣判的菅直人。孫冉 攝

  中新網6月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3日刊文説,自民黨、公明黨、奮起日本黨聯合向日本國會提交內閣不信任案,向現任首相菅直人“逼宮”。雖然,不信任案被否決,“強震”雖已過去,但“余震”必然來襲,經歷9級地震後的日本亟需重建,而一場暗潮洶湧的政治肉搏已經開打。

  文章摘編如下:

  自民黨、公明黨、奮起日本黨聯合向日本國會提交內閣不信任案,向現任首相菅直人“逼宮”,迫使菅直人內閣進入辭職倒計時。就在31日晚還拒絕辭職的菅直人,不得不在6月2日不信任案表決前表示將會辭職。正是因為此,不信任案被否決,菅直人還可以繼續執政一段時間,日本政壇進入“後菅直人時代”。然而,這場政壇“強震”必然引發一系列的“余震”,政治局勢必將波詭雲譎。

  菅直人已經被逼到“墻角”,絲毫沒有迴旋的空間,在此情形下,不得不做出讓步,以退為進。其實,對菅直人來講,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在野黨,而是民主黨內。城堡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黨內分裂傾向早已明顯,與其並列為民主黨“三駕馬車”的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前幹事長小澤一郎成為“倒菅”的領袖。

  小澤甚至放話,若不信任案被否決、本人被開除出民主黨將組建新黨。菅直人讓步之後,小澤投了棄權票,但鳩山仍投了贊成票。某種意義上,民主黨“反菅派”與在野黨的訴求基本達到預期。“強震”雖已過去,但“余震”必然來襲,經歷9級地震後的日本亟需重建,而一場暗潮洶湧的政治肉搏已經開打。

  很不情願辭職的菅直人雖表態辭職,可其發言中留下了很多變量。他説“在災後重建和核泄漏事故的處理有了一定眉目後,會考慮辭職”,沒有具體説明辭職的時間。他還重點強調了,“讓年輕人接班”。菅直人的話語中有太多值得解讀的空間,他只是表明要辭職,但變相的提出了“條件”。

  眾所週知,災後重建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對於日本來講重建僅是個開始,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當前,日本福島核危機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還存在隨時出現風險的可能。這都是變數,因為出現“眉目”最終還是由人來判定的,而判定標準也難以統一。鳩山表示與菅直人達成的協議已經形成書面的文字,辭職的時間,是救災基本法成立,和第二次補充預算的成立出現眉目時,這又是一個模糊的協議。從菅直人的辭職時間看,他給自己預留了“伸縮”的空間。

  菅直人“軟中帶硬”,看上去是辭職表態,也是一次出擊。一句“讓年輕人接班”直接把鳩山、小澤這些“超齡”的黨內元老排除在外,相當於提前宣佈他們退出黨首的角逐。這一招是極具殺傷力的,值得注意的是,因此他可能贏得主動權,從時間上看,他給自己反擊對手留下了寶貴的時間,有時間排兵布陣,明顯的是以時間換空間。他的表態會引發一場“接班人”暗戰,黨內覬覦首相寶座的“少壯派”躍躍欲試,有希望問鼎的人有前原誠司、枝野幸男、岡田克也、野田佳彥。而這四個最有希望的“少壯派”都有瑕疵,比如前原誠司因政治獻金醜聞已于3月辭職。這意味著,一場激烈的政治角逐不可避免,若黨內因此産生混亂,不排除菅直人漁翁得利的可能。甚至,想登上首相寶座的候選人不得不向菅直人借力,若此,菅直人或掌控主動權。

  有趣的是,菅直人在向國民和議員提出的三個保證中,句句帶刀,直刺以鳩山和小澤為首的“造反派”。他保證,“第一是盡最大努力來做好災後重建和核泄漏問題的處理。第二是保證民主黨不能分裂,也不應該分裂,這是我行動的根本。第三,維持住民主黨政權不能讓自民黨從我們的手中奪取政權”。

  在第一句中,菅直人話語的涵義十分明了,自己在為日本災後重建賣命,而“造反派”夥同在野黨出於私利搞政治內耗,必然不利於災後重建與核泄漏的處理。第二句直指有另立門戶傾向的小澤,其意思比較現實,民主黨攻克執政半個多世紀的自民黨,取得執政權,可謂費盡艱辛,若黨內分裂,無異於將政權拱手相讓。第三句,菅直人則痛斥了“造反派”與在野黨合夥“逼宮”的短視行為,民主內的爭權奪利是建立在擁有執政權基礎之上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被奪去執政權,所有民主黨內的鬥爭則失去意義。菅直人的保證更像是討伐宣言,為其繼續執政發揮了積極效果。

  雖然有調查顯示,將近七成的日本民眾希望菅直人下臺,但更多日本民眾認為,國難當頭,應把精力放到災後重建上,他們需要的是振興國家經濟。鋻於日本當前的政治體制,首相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便換了首相,也不會給日本帶來立竿見影的起色,所以,頻繁的政治內耗反而會激起日本民眾的反感。某種程度上,這似乎也是一個變量。可見,菅直人沒有立即宣佈辭職,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保住繼續執政的地位,避免民主黨分裂,是進行充分考慮的。不過,他的延後辭職投下的幾個“變量”,給日本政壇增添了新變數。(侯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