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日本記者為拍攝金正日蹲守半年 為"一拍成名"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0日 16: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可以説,金正日的每次訪華,都"成就"了一批日本記者。"一拍成名"的案例並不鮮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郭一娜發自北京 "現在我在南京,我們得知金正日正在揚州。但是,估計他會來南京。"

  5月23日,一位追蹤採訪金正日訪華的日本某電視臺的記者説。

  "朝鮮"、"金正日",一直是令日本媒體興奮的關鍵詞。在一家日本媒體的中國總局,本報記者曾經看到,幾乎每一年的2月,墻上的備忘錄小黑板上,就會在16日處標上"金生日"。那一天,就是金正日的生日。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每次來華,除了情報機構外,最密切注視的,可能要數日韓媒體了。——對他們而言,誰能最早得到消息,最快到達現場,最先拍到"金將軍"畫面,誰就是贏家。

  花費鉅資、不惜全國撒網

  5月20日,就在日本媒體都將報道重點集中在將要舉行的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談上時,讓他們震驚的事情發生了。當天,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金正日專列駛過吉林省圖們市。

  田中(匿名)是一家日本電視媒體的中國總局局長,他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此時此刻,報道金正日就是第一要務。他立刻指派四組人員分赴長春、哈爾濱、上海、揚州,這些都是他們認為金正日最可能去的地方。此外,原本駐紮韓國、曼谷的同事也緊急趕來支援。

  金正日的每次訪華,如是"大動干戈"的外國媒體,還不在少數。"每次,我們都要花費鉅資。但具體金額,當然不能透露。"這位總局長説。

  此前,他開車到達長春,之後又馬不停蹄地乘飛機趕往南京。"跟隨金正日,我們週游中國。"他不忘如此"自嘲"。

  一開始在長春,田中住在了能夠遠眺長春車站的飯店。因為那時的警備已經很嚴,所以只拍到了列車的畫面。他們想轉移到另一家飯店去拍,但發現那裏已經來了大量安保人員,正在"清理現場"。

  電視臺以畫面為王。拍不到畫面,就幾乎等於白跑了現場。所幸,這次採訪中,這家日本電視臺在揚州拍到了金正日到訪一超市的畫面。這也讓留守北京總局的同事小山(匿名)興奮不已。

  每逢金正日訪華,北京總部總要有一人留守,收集信息,全盤指揮。5月24日,當本報記者走進這家日本媒體在外交公寓的辦公室時,250平米的辦公室空蕩蕩,只有一位值班的日籍記者和一位中國僱員,其他人都被"撒"到全國各地了。

  在辦公室的小山,一直緊張地與東京總社和各個現場的記者保持聯絡,蒐集各個社交網站上的動態信息,溝通最新情況,安排下一個奔赴地點。

  奔跑于現場的日本記者,通常會通過各路朋友打探消息。"我們從朋友那了解安保措施的情況。哪的警衛多,警備高,金正日出現的可能性就大。然後我們就奔到那裏等待。'來了來了!'很多時候,金正日就是這麼被我們'等來的'。"但田中也承認,90%的時候都是押錯了寶,或者在現場也無法拍攝。但是為了那10%的機會,他們願意盡100%的努力。

  這次,田中就趕上了那10%的機遇。23日,田中就早早到南京等候。據多家外國媒體報道,24日上午金正日專列到達南京,參觀了一家液晶屏生産企業。"那個工廠引進了日本技術,可見金正日對高新科技有濃厚興趣。"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

  機場,是日本媒體的又一個蹲守地點。每週,他們都要到機場等候來自朝鮮的高麗航空的航班。"從出來的旅客中,我們也能捕捉到有關朝鮮的蛛絲馬跡。"

  為拍攝金正日蹲守半年

  去年5月、8月,金正日兩次訪華,小山都參與了"遊擊隊式"的報道。當時的苦與樂,現在仍然歷歷在目。"我們天不亮就要起床,追著金正日的列車和車隊,一天睡不了幾個小時。"而在金正日下榻的酒店附近,由於戒備森嚴,每次端起熟悉的攝像機,心裏都忐忑不安。有時,甚至還會被警衛人員帶走問話。"我們就是想報道金正日來華都去了哪,會見了誰,不會對他的安全構成威脅。"但是,田中和小山,都有過採訪被阻撓的經歷。"我們覺得那些不得不加班的警察也挺不容易的。"對於採訪的"死對頭",日本記者還是表示出了理解。

  去年5月,金正日來華訪問。事先,小山所在的媒體就從一些渠道得來消息,一直在丹東火車站"蹲守"。

  "來了!來了!"5月3日,當金正日特別專列駛入丹東站的瞬間,小山禁不住喊了起來。他的攝像機也在第一時間捕捉到了這些鏡頭。由於事先作了週密準備,拍到的畫面得以最快速度傳回東京總社。這家電視臺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家報道金正日到達丹東的媒體。

  "只能説,我們那次運氣好些吧。"小山謙虛地説。但這絕不僅僅和運氣有關。每一次成功,都少不了時間、精力、財力上的巨大付出。

  田中告訴記者,金正日去年5月訪華前的半年,他們就早早選擇了牡丹江附近能眺望到中朝跨國境大橋的飯店,派記者24小時輪崗監視動靜。"韓國媒體也是在半年前就有所報道,所以半年來,我們沒有停止過值班。"

  就在金正日訪華前夕,出於安全上的考慮,這家飯店清理了全部客人,記者們也只有望樓興嘆了。但是,日本記者的韌勁兒也上來了,不拍到金正日絕不罷休。他們又在附近找到了一家酒店,最終拍到了一些珍貴的畫面。

  那一次,小山得到了公司的表揚。而他所在的電視臺,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可以説,金正日的每次訪華,都"成就"了一批日本記者。"一拍成名"的案例並不鮮見。

  疲於奔波的背後是收視率

  金正日結束訪華回到朝鮮後,中國與朝鮮官方幾乎都會同時發佈消息。而日本媒體,正是通過分析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發佈的信息,對字裏行間的研讀、每個畫面的慢放確認,發表各自的解讀和分析。

  既然中朝方面終究會發表有關訪問的正式信息,為什麼還要堅持去現場"受罪"?"我們想把正在發生的事,告訴觀眾。"小山説。據説,每次播放金正日訪華的消息時,電視臺的收視率都會升高。普通日本百姓對金正日的關注,也是前方記者拼命要拍到畫面的動力之一。畢竟,對於商業電視臺來説,起起落落的收視曲線,就意味著生命線。

  拍到畫面,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媒體人和國際社會,真正關心的不只是畫面上的金正日,而是金正日每一踱步、每一個眼神所傳遞出的信息。

  小山説,從哪怕只有一秒的畫面中,都能捕捉到很多額外的信息。他走路的姿勢是不是有些晃?腿有些跛?表情如何?氣色怎樣?頭髮是不是又有些稀疏?説話時做了怎樣的手勢?揮手是否有力度?記者們通常都會對鏡頭中的金正日研究很久。

  由於多次"追蹤"報道金正日訪華,小山對中朝關係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哪個國家的首腦訪問時,能受到朝鮮領導人訪華這樣的待遇呢?中朝兩國關係真是太特殊了。我也感到了中國對待朝鮮很慎重。"

  "從去年到今年,朝鮮領導人單方面訪問中國三次,這足見朝鮮對中國的需求,尤其是在糧食和能源方面。"按照小山自己的推測,中朝兩國領導人可能會在會談中,也會談及包括"六方會談"在內的話題。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