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IMF新總裁該如何選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8日 0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IMF前總裁卡恩因“性醜聞”事件宣佈辭職後,新總裁的遴選問題迅速成為國際媒體追逐的熱點。透過對於該問題的各種報道、分析、評論,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後危機時代國際格局正加速變遷。

  首先,卡恩事件發生後,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大家隱約感到事情可能和歐美之間目前的矛盾有關。大體的推斷為,出身法國、站在歐洲立場上行事的卡恩估計是被美國算計了,更準確地説,美國通過卡恩事件進一步打壓歐洲。

  長期以來,美國依靠其全球霸權的優勢打壓歐洲和日本,後者則在源自美國的危機爆發後開始反攻。美國當然不會讓這兩個挑戰者隨心所欲,所以,它一方面在歐債危機問題上興風作浪;一方面有步驟地“重返亞洲”。去年,美國在亞太地區動作頻繁,通過逼鳩山由紀夫下臺迫使日本就範並重回其羽翼之下;同時,也通過製造多種事端震懾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中國。

  今年,法國成為二十國集團主席國,年初薩科齊已經確定了本次峰會的六個主要議題,其中前三個議題都劍指美國全球經濟霸權,分別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其實也就是挑戰美國的貨幣霸權;加強金融監管,核心是監管美國的金融機構;對抗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本質上是否定美國的金融市場定價機制。雖然二十國集團峰會下半年才舉行,但是歐美在全球經濟治理上的矛盾已進入到白熱化階段。矛盾的實質是,歐洲想挑戰美國用以維繫其霸權的幾個根本經濟制度,美國則視這幾個制度為其“核心利益”。恰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站在歐洲立場上的IMF總裁卡恩發生了性醜聞事件,不但使法國蒙羞,也使得IMF救助歐債危機的計劃拖延。

  其次,二十國集團中新興經濟體國家借助卡恩事件變得更加活躍,許多國家都表示IMF總裁的遴選應該改變傳統上由歐洲人出任的慣例,“金磚國家”駐IMF的執行董事更是聯合發表了此類聲明。這表明,IMF和世行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如總裁的任命,也不可能像原來一樣行事了。總而言之,二十國集團的出現使得過去八國集團主導全球經濟議題、控制國際經濟組織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但是,應清醒地認識到,IMF和世行都採取份額制而非如聯合國的一國一票制,最終的決定還是會由份額居多的國家或國家集團作出,也就是説,雖然進行了改革,但歐美仍然佔優勢。更何況,兩大國際金融機構歐美已苦心經營多年,怎會輕易放棄他們已有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