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等待60年回原點 巴勒斯坦問題交由國際社會決定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9日 18: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等待了60年,巴勒斯坦人終於一致決定讓巴勒斯坦問題回到原點,付諸國際社會的決定

  文/高永澤

  滲透了宗教、民族、土地等多種因素的巴以關係從來都是高度複雜而敏感的,而每年5月更是如此。

  街頭,隨處丟棄著石塊和雜物,空氣中瀰漫著燃燒物的焦味。一群醫務人員正圍著給一名昏迷倒地的男子進行急救,鮮血從他頭上流下,模糊了手上的巴勒斯坦國旗。而不遠處,他的同胞們還在高喊“對佔領説不”以及“通過革命來解放巴勒斯坦”等口號。這是5月15日發生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卡蘭迪亞檢查站附近的一幕。

  這一天是巴勒斯坦第63個“災難日”,當天數千名巴勒斯坦人發起大規模示威活動,引發以色列軍隊開火。

  63年前的5月14日,以色列宣佈建國。次日,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隨後大批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逃往別國避難。後來,巴勒斯坦人將5月15日作為民族“災難日”,以紀念當年的戰爭和民族厄運。

  從那時到現在,一甲子還要多的時光早已過去,然而巴以和平的曙光仍未照耀到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翻過“黑暗的一頁”

  與歷史上的災難日活動不同,因為受到了近期廣受關注的阿拉伯國家的遊行示威活動的影響,今年巴勒斯坦難民第一次試圖突破以色列邊界的隔離墻。在此之前,有關這次活動的信息已經在各種媒體網站上廣為傳播。

  巴勒斯坦人渴望返回故土,為建立獨立國家而鬥爭,但在以色列看來並非如此。

  “那些示威活動的領導者,他們的目標並不是1967年劃定的邊界,而是要分裂被他們稱為災難的以色列現有邊界。”在一份電視聲明中內塔尼亞胡聲稱,“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應以開闊的視野面對現實,弄清楚我們面臨的對手和任務”。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中東和平進程中,正如內塔尼亞胡所言,以色列的談判對手最近發生了極為重要的變化。

  歷史上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數次交手,全都飲恨而終。阿拉伯國家也逐漸認識到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強大以色列威脅的重要性。同樣,以往進行的多輪和平談判中,巴方始終不能以統一各政治派別的立場參加談判。所以,無論是談判方案,還是最終落實,總是既面臨國際壓力,又面臨國內掣肘。

  5月4日,包括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和巴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在內的巴多個政治派別代表在開羅慶祝正式簽署巴勒斯坦和解協議。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和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邁沙阿勒實現了和解後的握手。阿巴斯在會上發表講話説:“我們已經把內部分裂這黑暗的一頁永遠翻過去了。”

  和解協議的達成,為常常讓人悲觀不已的中東和平進程帶來了可能的拐點。

  協議達成後,阿巴斯成為名副其實的巴勒斯坦總統,或許在他到今年聯合國大會上謀求國際社會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時,就不會再有人為他只能代表半個巴勒斯坦而報以譏笑了。

  2007年2月,那時法塔赫和哈馬斯在麥加達成和解協議,然而3個月後,兩派血腥的內戰就終結了和解進程。

  不同的是,同麥加協議相比,這次和解出現了有利於事態朝和平方向發展的變化。“哈馬斯考慮到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具有更多的和解願望,法塔赫為了建國的目標也願意推動和解。在美國的壓力下,內塔尼亞胡政府在巴以談判中也存在妥協的可能性。”中央黨校戰略研究所教授、中東問題專家高祖貴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事實上,這次巴和解之路仍然佈滿荊棘。“雖然哈馬斯已經踏上和平進程的列車,但是其憲章中敵視以色列條款仍然存在,這會影響美國、以色列對包含哈馬斯立場的巴勒斯坦談判方案的態度。所以,從內部和解到巴以和談,巴勒斯坦仍有很長的要走。”中東問題專家、博聯社總裁馬曉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對於巴內部和解,內塔尼亞胡表示,“今天在開羅發生的事件是對和平的巨大打擊,對恐怖主義來説是一大勝利。”他呼籲阿巴斯取消與哈馬斯的和解協議,否則將是對和平進程的嚴重干擾。

  同樣,作為對巴實現和解的反應,以色列決定5月1日起暫停向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移交代收稅款。這些都為巴勒斯坦的和解前景蒙上了陰影。

  此外,作為中東問題重要的操盤手,美國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北愛爾蘭式傾聽失效

  美國在中東問題上也面臨著調整。“911”即將10週年之際,成功擊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宣告了美國世紀初以來的反恐戰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接著,就有戰略家猜測美國的戰略側重將會發生某種轉移,其趨向仍然有待觀察。

  但是有一點,中東應是奧巴馬政府重視的焦點之一。

  事實上,奧巴馬政府上臺以來,一直忙於反恐戰爭,應付金融危機,對於中東問題,並沒有兌現上任之初的承諾,而中東和平進程3年來更是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奧巴馬政府在中東問題上的成果,可以在其剛剛辭職的中東問題特使喬治米切爾身上窺其一斑。

  奧巴馬上任後第二天即任命米切爾為中東問題特使,希望這名以調解北愛爾蘭衝突而聞名的調停專家能運用談判技巧推動和平談判。在過去的兩年任期裏,米切爾也一直忙於穿梭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國家之間,與領導人閉門會晤,設法重啟停滯已久的巴以和平談判。

  面對困局,米切爾是個樂觀主義者。“我堅定地相信,沒有什麼不能結束的衝突。”米切爾去年5月在一次演講中説,“衝突由人造成,由人引導,因人而持續。它們同樣可以由人終結。”

  但是,樂觀未能為其提供中東走出困局的切實方案。在以色列人看來,他在停建猶太人定居點的問題上態度強硬,這一度引發以方不滿。巴勒斯坦人起初也對其抱有厚望,然而,在定居點停建的問題上,美國的無所作為,讓巴方對其喪失信心。面臨兩面受困的局面,米切爾“北愛爾蘭式傾聽”的促談方式在中東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米切爾本月20日卸任後,奧巴馬在聲明中表示,美國“依然遵守對中東和平的承諾,將在米切爾辛勤工作和成就的基礎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繼續努力”。

  對這項人事變動,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亞非戰略研究中心前主任約西阿爾弗説,米切爾辭職可能預示著奧巴馬政府將要以不同方式推動巴以和談。

  值得注意的是,奧巴馬于19日在國務院發表上任以來第二次中東政策講話,20日會晤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這對於中東和談的重啟、中東和平的早日實現或許是一個新的契機。

  “建國的時間將會是今年9月”

  巴實現內部和解,建國問題迎面而來。

  實現巴以和平以及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全面和平,註定有一段繞不開的距離,那就是以“兩國方案”實現巴勒斯坦國和以色列的共存。

  1948年,根據聯合國第181號決議,以色列建立了獨立的猶太人國家,巴勒斯坦人堅決反對這一據稱明顯偏袒以色列的分治方案。由此,隨後幾十年的時間裏先後發生了5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始終沒有實現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獨立國家的目標。這也成為中東地區持久衝突和鬥爭的根源所在。

  從1988年巴勒斯坦宣佈成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到推進建國之路的《奧斯陸協議》因以色列利庫德集團上臺而擱淺,接著一系列關於巴最終地位的談判也都無果而終,此後巴以和談陷入僵局,巴更是深受內亂紛擾。以和談促建國的巴以和平之路陷入山重水復之中。

  “美國在阻止以色列建設定居點問題上無所作為,為此,我們決定把巴勒斯坦問題回到原點,付諸國際社會的決定。”對於和談與建國,巴解組織執委會秘書長亞西爾阿比德拉布在接受採訪時説。

  在此之前,以色列出於自身安全和利益考慮,始終不願意看到在身邊出現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巴勒斯坦國,一直以巴內部分裂為理由拒絕討論此問題。

  雖然目前按照1967年中東戰爭之前的邊界,有130多個國家宣佈或打算承認巴勒斯坦國,但以色列始終拒絕承認其國家地位。

  談到建國問題,阿巴斯表示巴不會接受任何包含臨時邊界協議的以巴和平協議。“現在巴勒斯坦是時候建國了,建國後的巴勒斯坦,首都是東耶路撒冷,並將成為聯合國永久會員國,建國的時間將會是今年9月。”阿巴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