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韓國教授稱文學即將消亡 中國作家指其杞人憂天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學已經進入了死亡狀態。因為華麗的外表不過是掩飾內心死亡的虛幻包裝而已。”在古城西安舉行的第五屆中韓作家會議上,以韓國文學翻譯院院長金柱演、首爾大學法文係教授吳生根為代表的眾多韓國作家語出驚人地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而對此,中國著名作家張煒則不敢茍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煒就表示,“在人類的心中,文學從來就沒有被邊緣化過,從人對詩性閱讀的要求上講,文學的生命力比太陽都要持久。”

  語出驚人

  書籍過剩導致文學消亡

  “在文學書籍層出不窮,作家和詩人的數量與日俱增的‘富饒’社會裏,文學精神卻消失殆盡,文學在不知不覺中徘徊於死境,並在逐漸走向死亡。”第五屆中韓作家會議上僅有的兩篇主旨演講之一,《文學的危機與課題》一文中,吳生根教授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書籍過剩導致文學消亡的驚人觀點。

  在《文學的危機與課題》一文中,吳生根教授表示,在當今這個時代,各種與文學有關或者無關的雜七雜八的書籍被出版,然後以驚人的速度堆積到書店和圖書館。無論是誰都可以成為作家。這種觀念不斷地擴散,使得詩人和作家的神秘性消失了。“被印成鉛字的都是真理”—這種觀念曾賦予書籍無限的特權地位。但是如今,書籍的特權早已不在。對於這一點,我們絕不能正面地認為這才是文學的民主化。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不單單是文學特權地位的消失,而是“反省自身,認識世界,使人類的內心變得更加細膩和深沉”的文學精神也在消失的情況。

  吳生根教授告訴記者,在今天,夢想成為作家或者詩人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他們當中,有多少人想過並且理解詩人和作家為了創作而經歷的痛苦煎熬,嘔心瀝血?無論是搞文學的人日漸增多也好,抑或是文學作品層出不窮也罷,如果文學不能擺脫對大眾惡俗傾向的過度迎合,不能克服自戀自愛的局限的話,我們只能不無遺憾地承認:文學已經進入了死亡狀態。

  觀點迥異

  “偽命題”難逃杞人憂天

  “關於這個話題的説法很多,但在我看來,如果我們沒有找準一個前提,這個問題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偽問題。從人的心靈的要求角度出發,只要人類還存在,文學就不會消失,他甚至會隨着人類將來的走進外太空而變得生命力比太陽還要持久”。針對韓國文學界的“文學已經進入了死亡狀態”的悲觀論點,中國當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張煒平靜地説道。

  張煒告訴記者,這些憂慮他都理解,但是應該冷靜地理解,放長地去看,因為這不是一個新的問題,每一個時代的寫作者都面臨着這樣的顧慮和擔心,社會上也會有。“你們可以看一下《雨果論莎士比亞》,在莎士比亞文集裏。看了那篇文章,就會發現,原來文學在非網絡時代、非中華大地都存在質疑,但是後來眾所周知,國際範圍內,歐洲的繁榮,再後來經歷了北美文學、拉美文學的極度繁榮,中國文學也出現了不止一個繁榮期,在短短的幾十年,還出現了讓人印象深刻的八十年代,即便今天的網絡時代,文學以各種方式進行的閱讀,它的數量也是空前的。”

  談邊緣和中心的問題先要找準一個前提,如果是以心靈為前提的話,那麼文學是在人的心靈的中心位置之一。如果是以行政權力為前提的話,那麼文學從來也不會在中心,權力才是中心。談論中心還是邊緣的問題要先找好前提,要不那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偽問題。離開了前提,這個問題就是偽命題。更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如今網絡時代的媒體立體交叉,層次繁多,數量空前,它有助於專業的文學寫作的提高。但二者仍然不是一回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文學寫作是要經歷很複雜漫長的訓練過程,它是一個很艱苦的不可省略的過程。和一般意義上的社會的寫作權利的表達不是一回事,是有區別的。所以説我們談文學既要考慮到它基數的增長帶來的閱讀的多元,同時又要為這種基數的提高,更多的公民式寫作人數的增加,而感到欣慰和高興,這是文明社會的表徵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