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國際組織呼籲關注汶川非震中區與災後生計建設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1日 02: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情況舉行發佈會

  5月9日,遊客在汶川地震紀念碑前留影。“512”汶川大地震三週年前夕,記者重返災區震源點的汶川縣映秀鎮牛圈溝內蓮花心。三年前的8級大地震以相當於251顆原子彈同時爆炸的能量,6秒鍾山體崩塌和地底噴出的石塊超過300萬方,並以400米秒的速度橫掃了半徑2.5公里的範圍,碎石瞬間埋葬了溝內33戶村民的房屋,行成堰塞湖。地質專家建議,將牛圈溝建成地震遺址科普教育公園。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電 (記者 肖欣)汶川地震3週年之際,國際發展及人道援助機構樂施會發佈報告並召開地震災害救援及重建經驗分享會,呼籲在災後重建中關注基礎設施建設之外的“生計建設”,同時重視容易被忽略的“非震中區”的需求。

  這份名為《三年,僅僅是個開始》的報告指出,目前汶川地震災區的基礎設施重建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災區進入居民生計改善和發展階段。報告特別強調重建策略,需保障災後重建與貧困社區的可持續生計恢復相結合。

  截至今年3月末,樂施會在汶川地震災區3省(四川、甘肅、陜西)投入救援和重建資金1.22億港元,援助了172個災後貧困社區。主持災後重建項目的樂施會成都辦公室經理翟凡説,“目前樂施會的災後重建工作已經進入第3階段,即從修復和重建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過渡到通過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等途徑,恢復貧困受災村落的生計”。

  翟凡介紹説,在地震中喪失家園和土地的農民,失去收入來源的同時又背負重建房屋等許多新的負擔。因此,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生産能力、求得自我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生計建設”對他們而言尤為重要。

  報告還指出,根據幾十年的國內及國際救災經驗,樂施會發現,震中地區因受關注較多,會迅速成為外界援助重點,而同樣需要關注和支持的“非震中區”,有時則得不到足夠援助。

  “512”汶川地震發生後,樂施會的救援工作在四川、甘肅和陜西受災地區同時展開。樂施會蘭州辦公副經理余振威介紹説,在發放物資的過程中,樂施會優先照顧被忽略或獲得外部支援較少的人群;在重建策略決定上,不參與相對容易得到政府及外界支持的民房重建和四川學校的重建。

  樂施會認為,對“非震中區”的高度關注,有效減少甚至避免了救援中的“盲區”,有利於實現社會資源的均衡性投放,充分發揮了NGO作為社會力量參與重大公共災害救援的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