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本拉登十年逃亡經歷:屢次脫險堪比曆險小説(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5日 1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死亡

本拉丹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我們感謝那些執行這項行動的人,這是他們服務國家的職業化、愛國主義和無可匹敵的勇氣的明證。自從9月那天起,他們就成了背負最沉重負擔的一代人。”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擊斃本拉登後的如是演講或可作這樣的理解:2001年“911”事件之後,獵殺本拉登就成為美國、這一世界最強大國家機器不可推諉之任務。

  從坎大哈省的鄉間土路到胡濟斯坦的石穴,從普什圖族牧人的帳篷到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的小院,拉登留下足跡後不久,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特工、海豹突擊隊、巴基斯坦特種兵乃至戰斧巡航導彈、黑鷹直升機的火箭彈等便呼嘯而至。然而,這個身高190cm的“基地”組織頭目總是如有神助、屢屢脫險。

  而今,本拉登終於死了。若回顧他最近10年的亡命路,其婉轉曲折堪比一本軍事曆險小説。

  托拉波拉之戰

  拉登及其“基地”組織與美國的較量其實早在1990年代便開始,其代表作是策劃對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美國大使館的炸彈襲擊以及針對驅逐艦“科爾”號的自殺襲擊。早在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前,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便簽署了法令,授權CIA(之前負責應對本拉登的是聯邦調查局,授權中情局其實是一種升級)及其麾下的特種部隊“拿捕本拉登,並將其帶回美國受審。在必要時候可以予以擊斃”。1998年,美國在阿拉伯海上的軍艦發射了66枚巡航導彈,摧毀了在阿富汗的一個“基地”組織訓練營,但拉登因提前離開,從而幸運地逃過一劫。其後,中情局又策劃了幾次針對拉登的暗殺行動,均被其逃過。

  2001年的“911”襲擊成為美國和世界歷史的一個轉折性事件。從那時起,拉登就成為“全美國的敵人”,此後一生註定在逃亡中度過。美國聯邦政府對其的懸賞高達5億美元,甚至不少美國私人和機構也出資懸賞捉拿和擊斃他,比如“全美飛行員協會”的獎金就有500萬美元。

  2001年12月12-17日,美軍及其盟國部隊挾剛剛橫掃塔利班的余威,對確信為拉登、其他“基地”組織和塔利班領導者藏匿的托拉波拉(Tora Bora)溪谷發起大規模圍剿行動。托拉波拉溪谷地處東阿富汗,在當地的普什圖語中意為“黑洞”,白山山脈從此穿過,因山多洞密,1000多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成員再次頑抗,美軍方面也出動了上千人的兵力(含有北方聯盟部隊)。

  當時一名年輕的塔利班士兵、穆罕默德奧馬爾,清楚記得個中情節。他躲在山間一個岩洞裏,頭上B52轟炸機投下巨型炸彈,震動大地;下面則是無數向上攀爬的英美士兵和阿富汗北方聯盟的戰士。

  “一場偉大的鬥爭已經開始了,我們需要撤退,為了新的戰鬥!”透過廣播,奧馬爾聽著本拉登那與眾不同的語調。和其餘100人一起,奧馬爾做了逃兵並且後來脫離了塔利班。但拉登成功地逃脫了。

  儘管美軍興師動眾並成功擊斃了200名塔利班成員,但顯而易見的是,多山的地形給圍剿行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在遞交給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報告中,拒絕戰地指揮官發出的增援請求,被認為是圍剿行動未能成功逮住拉登的主要原因。

  托拉波拉之戰與其説是一場戰役,不如説是一場追殲與撤退。作為阿富汗戰爭的英雄,本拉登深諳遊擊戰之道。而在阿富汗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塔利班政權更是地頭蛇,他們有的是無數洞穴和掩體,可與美軍週旋。無人偵察機、衛星定位、夜視儀這些高科技兵器在阿富汗的群山中作用有限。後來發生的事實證明,托拉波拉可能是“911”後美國快速拿下拉登的最好機會。失去這次機會之後,美國苦等了整整10年。

  拉登生死之謎

  2002-2003年間,有賴於對通訊的截取,美軍在巴基斯坦一些大城市如卡拉奇和貝布托遇刺的拉瓦品第(Rawalpindi)等地張網以待,抓獲了一大批“基地”組織領導人,其中包括“911”事件的主要策劃者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正是他的供詞,後來為擊斃本拉登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一時期,美國對拉登的追捕已轉移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的部落地區,如胡濟斯坦、白沙瓦等地。這些地方行政上屬於當地部落自治區域,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多少有些鞭長莫及。在那裏,美軍特種部隊和CIA特工僅能獲權和巴基斯坦軍方一起行動。

  2003年3月,一個重要的人物、本拉登的摩洛哥保鏢Yassir al-Jazeeri落網。他的口袋裏有一張拉登字跡的便條—交通員是“基地”組織高層慣常的聯絡手段,但這並非沒有缺點。美方一度對儘快抓住拉登充滿了信心,但伊拉克戰爭的爆發調走了大批有經驗的特工,削弱了追捕行動。著名的“三角洲”部隊、第五特種集群以及許多懂阿拉伯語的人員都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説西班牙語的拉丁裔士兵。

  文化隔閡始終扮演著令人難以愉悅的障礙。"基地"組織往往重金賄賂當地要人以求保護,而我們的線人始終面臨較高的風險。”Arthur Keller,一名在2005-2006年間活動於當地的CIA特工回憶。

  當拉登的身影越來越淡出視野,各種謠言開始甚囂塵上。2005年開始,各種有關拉登已死的説法流傳開來。有傳言稱,拉登患有腎病、需要血液透析機,而在2005年巴基斯坦大地震中,這部機器無法運作最終導致拉登死亡。有關拉登的死亡傳説還包括風寒死亡説、早被擊斃説和更為聳人聽聞的藏匿朝鮮説,但2004年西班牙馬德里炸彈爆炸和2005年英國倫敦地鐵炸彈爆炸都在提醒著人們—拉登並未遠離,“基地”組織隨時會回來。

  阿富汗還是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始終是追捕拉登行動中的一個敏感話題。一方面,巴基斯坦國內有著強烈的反美情緒,這給國家統治者穆沙拉伕將軍帶來了很大壓力;另一方面,美方對巴方也有諸多不滿,“我們最痛苦的不是去阿富汗的山溝裏找人,而是和巴基斯坦士兵一起行動。他們的效率慘不忍睹。”Arthur Keller回憶説。

  巴基斯坦方面始終不希望自身被認為是“基地”組織和拉登的躲藏地,因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窩藏”。因此,儘管很多報道都指出,巴阿交界處的許多部落充當了“基地”組織的保護者,但美巴雙方對此諱莫如深,這其中更多是利益交換的空間。

  在這一背景下,拉登的可能隱藏之所不斷變幻,一會兒阿富汗一會兒巴基斯坦,無論是美方情報人員還是媒體記者均疲於奔命,不勝其煩。倒是拉登本人,不時通過錄像帶提醒世界—“我還活著”。

  “你覺得他們活著吧,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他們的消息,感覺他們早死了;但是,當你覺得他們死了,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身影又從某個情報來源裏出現了。”英國軍情六處的副主管Nigel Inkster私下抱怨。

  2005年11月,美軍繳獲了一封“基地”組織領導人Atiyah Abd al-Rahman 和阿布扎卡維(Abu Musab al-Zarqawi)之間的信,拉登藏匿在巴基斯坦的胡濟斯坦地區。Rahman寫道:“在胡濟斯坦有我們領導集團的兄弟們,我和他們在一起並寫信給你。”Rahman還暗示現在“基地”組織“十分衰弱且有許多問題”。

  2009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兩名學者Thomas Gillespie和John Agnew通過一種衛星定位的地理分析儀定位了3處在巴基斯坦Parachinar地區的宅子為拉登的可能藏匿地。同年12月,一名塔利班的叛逃者指認拉登整個2009年都在阿富汗,這一年裏,他本人至少有15-20天見過拉登。但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稍後宣佈他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拉登確切在那裏,巴基斯坦總理優素福吉拉尼(Yousaf Gillani)也拒絕承認拉登在巴基斯坦。

  2010年6月7日,一家科威特媒體報道説拉登正藏匿在伊朗東北部,自然又引發了一陣各國之間的口水戰。

  2010年10月18日,CNN引述北約內部人士的話説,本拉登已不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地帶的洞穴裏,他正在巴基斯坦的某處宅院過著舒適生活,“基地”組織的另外一位大佬扎瓦西裏也住在附近。他們受到巴基斯坦情報機構和當地居民的保護。

  各種消息紛飛,但哪條線索才是正確的,根本無人知曉。本拉登越來越成為一個神話,他一天不落網,美國國家實力和尊嚴就一天存在疑問。2009年開始,一條新的線索被挖掘出來,儘管認為可能再次撲空,美國情報機構還是圍繞這條線索做起了新的工作,這次的工作指向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阿伯塔巴德。

  終於,這次他們選對了。(張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