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海洋垃圾有可能被爭搶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新加坡的實馬高島是一個由垃圾處理人工建成的小島。

  ■新聞背景

  日本發生9級大地震並引發強烈海嘯,此後大量的房屋、汽車和各種殘骸捲入太平洋,形成了一個長約111公里的"垃圾島"。研究人員估計,這個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島"兩年內會漂至夏威夷,3年後漂到美國西岸

  海上巨型垃圾島

  給環境帶來新挑戰

  其實,在日本地震和海嘯導致大量垃圾捲入海洋之前,人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經漂浮著大量的海上垃圾。

  2007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太平洋上漂浮著一個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島",其面積有兩個美國得克薩斯州(該州面積約69萬平方公里)那麼大。雖然後來有人認為其面積被過分誇大了,但其存在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大垃圾島飄蕩在舊金山和夏威夷之間的廣闊水域,主要由生活垃圾構成,其中80%以上都是廢棄的塑料製品。

  除了塑料外,海上垃圾由人類各種物品構成,凡是陸地上人類使用、食用和消費的各種東西,都可能最終流入海洋成為海洋垃圾的組成部分。例如橡膠類、木製品類、金屬類、紙製品類、紡織品和皮革類、玻璃和陶瓷類等日用品和醫療用品。

  海洋上漂流的垃圾可以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其一,可以阻礙海上交通線,破壞船隻;其二,對海洋生物造成傷害,例如,"綠色和平"組織發現至少267種海洋生物因誤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海洋垃圾纏住而備受折磨,並導致死亡;其三,通過生物鏈危害人類,如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物質可通過魚類的食入而在體內富集,人吃了這些魚類會受到傷害。

  焚燒垃圾來發電

  技術成熟是首選

  聽任海洋垃圾自生自滅既毀壞環境,又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需要認真處理。

  處理海洋垃圾既與陸地上垃圾處理模式有聯絡,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但是無論哪種方式,成本都會比陸地上的垃圾處理更高,因為需要加上打撈、運輸、晾曬等成本。

  由於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首選的辦法應當是打撈後焚燒發電,其灰燼則可以用以填海造地或建造島嶼。研究人員早就計算過塑料焚燒的能量利用。幾乎所有塑料都由不可再生石油製成,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可以燃燒,如聚苯乙烯燃燒熱量比燃料油還高,是熱值很高的大分子材料。

  不過,海洋垃圾的焚燒也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除了打撈和運輸外,還需要經短時間擱置脫水。此外,由於塑料焚燒可産生大量的二惡英,會危及環境和生態,需要有特別能控制二惡英排放的高級焚化爐。此外,焚燒海洋垃圾也與陸地垃圾的處理一樣,需要垃圾分類,首先要分揀到位才能焚燒。而所有這些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都不是難題。

  製造燃油、化合物

  垃圾也能變成寶

  由於海洋垃圾80%以上是塑料,這也形成了處理海洋垃圾的另外一些方法,即把塑料這種資源轉化為另外的資源。現有的研究表明,可以通過多種技術手段把塑料轉化為人類可利用和消費的多種資源。例如,可以用廢塑料製造燃油、生産防水抗凍膠、制取芳香族化合物和製備多功能樹脂膠等。

  現在,用廢塑料製造燃油在一些國家已經獲得突破,例如中國和泰國。

  2003年,我國成都的一項技術——廢舊塑料回收燃油技術及工藝設備獲得四川省環保局和有關專家的鑒定。應用該技術回收塑料,不但能生産純度高達90至93號的汽油,而且還能生産柴油。由於生産成本低,其售價比市面上同類産品每噸便宜300元左右。當然,這一技術是否能投産,還需要許多條件,如資金、土地、人員,以及該項技術的實用和推廣等。

  2010年,泰國宣佈,泰國乃至東南亞地區首個廢塑料再生産燃油項目在泰國華欣市啟動,每天可消耗6噸廢塑料,生産出4500升燃油,每年産量為135萬升。如果這一技術和生産過程能得到推廣,就不愁海洋垃圾找不到地方消化。

  另一方面,制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也正在日本等國家進行。把聚乙烯、聚丙烯等廢塑料加熱到300℃,使之分解為碳水化合物,然後加入催化劑,即可合成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在525℃的溫度下反應時,廢舊塑料的70%能夠轉換為有用的芳香族物質,它們可做化工品和醫藥品的原料及燃料改進劑等,其餘成分可以轉換為氫和丙烷。

  如果這些技術成熟和投産,將可以大量地消化海上垃圾,而且可能會讓一些國家爭搶這些海上無主的垃圾資源。

  利用垃圾建島嶼

  這個主意才真酷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員也提出了海洋垃圾的另一個去處,即利用海洋垃圾建造人工島嶼。提出這個設想的是荷蘭科學家,其基礎也是因為海洋垃圾大部分是塑料。

  他們的設計藍圖是,在收集4.4萬噸塑料垃圾後,對這些塑料廢品進行無毒無害處理,製成一個個中空的"浮動平臺"。把這些平臺連接起來可形成小島的"地基",在上面鋪設泥土和砂石,然後建設道路、農田、沙灘和房屋。

  然而,與焚燒和資源轉化相比,建造人工島嶼的設想現在只能説是一種理想,而且,與新加坡和日本利用垃圾建造人工島嶼相比,荷蘭科學家的設想還只是藍圖。

  以新加坡建立的實馬高島為例,新加坡是先將垃圾焚燒,然後再把垃圾焚燒後的灰燼密封填入海中。而且,早在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兩個離岸的小島——實馬高和西康之間建造了1公里長的岩石長堤,並分出了11個相互連接的海灣單元,將單元裏的海水抽幹,然後並排放好一層厚厚的塑料膜,垃圾灰燼就是傾倒在這些單元裏進行密封,防止泄漏。此外,掩埋的垃圾中也包括那些不能燃燒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這些垃圾被塑料密封並掩埋在泥土中,每個月都要從單元周圍的海水取樣檢測,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單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況。每當一個單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時,就會鋪沙種草,然後再繼續埋置垃圾。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之後就在上面栽種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新加坡的實馬高島是已經實現了的現實。而荷蘭科學家的設想是把塑料無害化處理後製成一個個中空的"浮動平臺"並連接起來,再在上面鋪設泥土和砂石。這樣的島嶼實際上是漂浮在海面上的,能否成功,需要試驗,但畢竟提供了一個消除海洋垃圾的思路。

  ■鏈結

  為什麼會出現海洋垃圾島?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年世界會産出超過2.6億噸的塑料垃圾,它們當中大多數是一次性的,大部分都被隨意丟棄了——有的被掩埋在土地裏、有的散佈在郊外的垃圾場、有的挂在鐵路沿線的樹梢枝頭、有的被直接傾倒入海……它們散佈在地球的每個角落,但會被雨水或大風吹刷,然後悄無聲息地流走:最後的終點是海洋。

  為什麼這麼多的垃圾會在人跡罕至的海域聚集不散?

  想解釋這個問題並不難。你可以拿一杯茶來做實驗:順時針轉動手裏的杯子,然後可以看到茶葉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就如龍卷風的最中央位置總是會擁有一種奇異的寧靜,就仿佛是洋流環繞下的"垃圾大陸"。

  "太平洋垃圾島"是最著名的海洋垃圾島,事實上這個垃圾大陸的位置,恰恰是被北太平洋環流環繞在中央。這片垃圾帶僅僅是全球海洋中眾多垃圾帶中的一個。地球上一共有5個類似的洋流渦旋,從理論上講,它們都會存在海洋垃圾聚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