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北約討論對利比亞軍事行動 法英要求加大空襲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13: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利比亞局勢動蕩

  法國空軍一名地勤正在為戰機緊固導彈挂架。這架戰機翼下挂載了多枚先進空地導彈,準備打擊利比亞地面目標

  英法要加強空襲,北約稱“我們已經做了該做的事情”,德國比利時也表示反對

  本報記者/趙全敏

  北約在利比亞的下一步軍事行動如何進行?是否要加大空襲力度?有沒有必要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軍事援助?圍繞著這些斬不斷、理還亂的問題,歐洲各國從卡塔爾首都多哈一直吵到了德國首都柏林。因為各成員國關於利比亞問題的分歧越來越大,4月14日在柏林舉行的北約外長會議幾乎是在爭吵聲中開幕。

  其實,早在北約接管對利比亞軍事行動指揮權之時,甚至更早以前,當利比亞局勢剛剛出現動蕩的關口,關於如何應對這場亂局的分歧就已經在歐洲內部存在,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局面演變而展示得越發明顯。

  法英要求加大空襲力度

  4月13日,“利比亞聯絡小組”首次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雖然會議發表最終聲明,強調與會各方一致認為卡扎菲政權已經失去合法性,敦促卡扎菲下臺,但種種情況表明,北約外長們未能就利比亞軍事行動的強度達成一致意見。

  在此次會議之前,利比亞激戰不斷,西方主導的軍事打擊並沒有取得實質效果。在此情況下,下一步應如何採取行動,有關國家看法不一。英、法兩國外長主張加大軍事打擊力度,進一步摧毀利比亞政府軍的地面武裝力量;比利時外交大臣范納克爾則認為目前沒有加大空襲力度的需求;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也強調,軍事打擊不會解決利比亞危機,國際社會應在避免利比亞陷入分裂的情況下,尋求通過政治途徑儘早結束利比亞當前的危機。

  同樣存在分歧的還有是否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軍事援助。卡塔爾首相哈馬德表示,最終聲明中強調的向利比亞人民提供物資援助就是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物資,這其中既包括人道主義物資,也包括用於自我防禦的物資。有媒體認為,哈馬德的説法實際上暗示了卡塔爾支持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武器。但英國和法國目前還沒有決定是否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武器。

  在卡塔爾舉行的利比亞聯絡小組會議結束後,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以及部分國家外長從多哈直接飛往柏林出席4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北約外長會議。但關於北約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等議題,各成員國的分歧卻從多哈一直延續到了柏林。

  此外,即使是英國和法國之間,也並非完全“親密無間”。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英國派出了10多架戰鬥機、兩艘護衛艦和一艘潛水艇。法國認為軍事行動暴露了歐洲軍力的不足,而英軍指揮官表示,這些差不多就是英國所能貢獻的全部戰力了。

  德國比利時態度謹慎

  事實上,如何應對利比亞局勢,歐洲各國之間早已存在分歧。在多國部隊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干預的決定中,法國和英國走在了最前面。不過,他們沒忘了拉美國“入夥”。法國總統薩科齊和英國首相卡梅倫聯手上陣,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展開説服工作,並最終得到了首肯。

  輿論注意到,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有關在利比亞建立禁飛區的決議之後,法國緊隨其後又在巴黎組織了一次多國首腦參加的國際會議。在對利比亞發動空襲的多國部隊中,法英兩國起到的作用無疑也很突出。

  隨著形勢的發展,美國越來越想淡化自己在這次行動中的作用,於是決定由北約接管軍事指揮權。而法國為了保持自己在其中的主導權,最初對美國的這個決定並不同意。只是北約多數成員國都就此達成了一致,法國意識到,憑藉自己的力量,即便再加上英國,也很難負起軍事指揮權的重任,最後不得不同意由北約來掌握指揮權。

  如今,隨著利比亞戰事進展,英法的激進被北約以“我們已經做了該做的事情”拒絕,德國和比利時也態度謹慎地表示反對,錯綜複雜的利比亞問題讓原本並不平靜的歐洲顯得更加混亂。

  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作為歐盟建設發動機的德國和法國,在很多重大問題上都發揮著核心作用。但這次德國不僅沒有追隨英法,在聯合國通過對利比亞設立禁飛區決議時,也採取了棄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歐洲問題專家邢驊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表示,從這裡就看出,多國部隊當中的分歧是十分明顯的。而且,類似的分歧還在不斷出現。在北約內部,既有法英這樣持更激進立場的國家,也有雖然原則上沒有反對,但在很大程度上持保留態度的國家。

  阿拉伯國家拉開距離

  雖然同是北約成員國,但在對利比亞軍事行動方面,不同國家表現不同。有的國家不參加空襲,有的只提供軍事設備和基地,不出動本國軍事力量。例如,比利時和瑞典都貢獻了戰鬥機,但都不奉行“先發制人”的外交政策。

  在所有和英法立場不同的國家中,土耳其特別引人關注。“從一開始,土耳其就比較鮮明地反對對利比亞進行軍事干預。”邢驊説。北約的議事規則是“成員國一致同意”,所以只要有一個成員國反對,行動便不能通過。而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曾堅定表示,只有北約保證使用武力是有限度的,而且不出動地面部隊佔領利比亞,土耳其才能投贊成票。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巴黎召開有關利比亞問題首腦會議時,並沒請土耳其參加。

  在聯合國通過在利比亞建立禁飛區決議時,一些阿拉伯國家和非洲成員投了贊成票。但隨著戰事擴大,北約指揮的軍事行動在利比亞造成民眾傷亡越來越大,阿盟內部,特別是非盟有了和英法不同的新立場。非盟建議對利比亞問題促進政治解決,並在交戰雙方之間進行了斡旋。邢驊認為,這種努力“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取得成功,但事實上發出了一種不同於北約軍事行動的聲音。阿盟內部也開始有部分成員對北約繼續進行軍事行動提出保留,甚至是反對意見”。可以説,參與對利比亞進行禁飛、甚至軍事行動的一些阿拉伯國家已經逐漸和英法等西方國家拉開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