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余震震級頻率遵循三條定律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16: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瀋陽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日本氣象廳12日宣佈,截至當天8時,日本東北部海域上個月大地震之後,該國已發生408次芮氏5.0級以上余震,其中包括多次芮氏7.0級和芮氏6.0級以上地震。這一信息公佈後不久,日本再次發生芮氏6.3級地震。

  余震究竟是怎麼回事,能夠預測嗎?日本大地震後的余震為何如此頻繁?

  余震是“地震後的幽靈”,它是在主震之後發生的震級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發生後,余震隨時都可能發生,其中多數是人類不能感覺到的微震,但也有極具破壞力的大地震。科學家發現余震的震級和發生頻率遵循三條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學家大森房吉在論文中提出:主震發生後,時間越久,余震發生頻率越低。

  其次是“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級與最大的余震震級之差是一個幾乎不變的數值,在1.1級至1.2級之間。

  第三是“古滕貝格-裏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個給定的時間段內,主震震級和余震發生次數存在關聯性。

  遺憾的是,雖然有以上認識,但人類仍然不能準確預測余震發生的準確時間、地點和強度等。

  對於此次余震頻仍的狀況,日本氣象廳地震預報信息科科長土井惠治解釋説,發生芮氏7級至8級地震後,余震一般會在一個月後逐漸減少。但3月11日的地震震級達到芮氏9級,由於主震釋放的能量巨大,余震在一個月後仍然頻繁而且不乏大震。

  余震帶來的災難有時不亞於主震。11日下午日本發生芮氏7.0級地震,福島縣磐城市田人町出現山體滑坡,造成3人死亡、3人受傷。更為嚴重的是,余震頻繁成為日本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絆腳石。11日下午的余震震中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直線距離僅10公里左右。余震發生後,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外部電源中斷,1號至3號機組的臨時水泵停工,冷卻反應堆的注水工作中止。1號機組注入氮氣的作業也暫時中斷。

  日本大地震至今已經一月有餘,但是地震、海嘯加核事故的疊加危害仍未過去,接二連三的余震則猶如雪上加霜。面對這樣的災難,人們應該如何應對,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