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卡扎菲脫離時代眾叛親離 法國豪賭反對派獲勝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9日 02: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利比亞局勢動蕩

  “所有的利比亞人都已經團結起來了。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我們都給他們發放了武器與炸彈。你們將寸步難行,你們絕對不會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3月20日,著名的歐麥爾穆阿邁爾卡扎菲(Omar Mouammer al Gaddafi)再一次向他的人民發佈演説,號召利比亞全體人民武裝起來打贏這場由“新納粹”挑起的“長期戰爭”。

  當地時間3月20日淩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上空戰機轟鳴,美、法、英等多國聯軍向利比亞發起軍事打擊。此時,距離2003年伊拉克戰爭剛好8週年。

  在多國部隊的狂轟濫炸下,毀譽參半的卡扎菲,貝都因遊牧部落之子,著名的帳篷領袖,正面臨執政利比亞42年以來最嚴重的挑戰,他再一次站在歷史的節點上。

  但是,這一次,他會變得一無所有嗎?

  “他不明白,世界已經變了”

  “你們給我提供了一個歷史性機遇,讓我負責一場風靡全球的革命,讓我可以對抗你們、打敗你們,我們正在為打一場光榮的持久戰做準備!”和以往一樣,這位曾以通訊排長身份發動政變,成功掌控了一個國家的昔日少尉,即使面對戰爭威脅仍毫不示弱。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不但面臨多國部隊的飛機導彈,還要頭痛尚未被擊潰的反對派武裝。

  位於地中海南岸的利比亞,與埃及、蘇丹、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等國相連,戰略位置重要,其海岸是中東石油運輸到西歐、美國的必經之路,這曾使它在歷史上先後淪為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國的殖民地,直到1951年12月宣告獨立。

  1969年,卡扎菲通過青年軍官政變上臺執政,並獨掌大權至今。

  多年來,卡扎菲從排長到總理,再到“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秘書”的人生歷程中,一直生活在與西方國家週旋的夾縫之中。進入21世紀,他以賠償“洛克比空難”的姿態回歸國際主流社會,憑藉著獨有的政治幽默感和利比亞的巨大石油儲備,風頭日勁。

  一方面他很善於爭奪視線,比如每次出行,卡扎菲都會帶上一群美女保鏢;普京來了,卡扎菲照樣在帳篷裏接待;身穿一套牛奶巧克力色的綢緞套裝,加上黑色貝雷帽以及非洲輪廓的胸針,讓各國外交官們忍受了他在聯合國長達100分鐘的演説……

  在他搶足風頭的背後,利比亞近年來的內外形勢非常不利,尤其經濟一直沒有多大改善。在西方的嚴禁制裁下,雖然利比亞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民生並沒有得到很大改善。

  卡扎菲本人面對糟糕的外交局勢,曾經迅速“浪子回頭”,向西方各國示好,同時洞開門戶,吸引大批跨國油企涌入。比如從2004年起,卡扎菲分別與英國、意大利等國領導人實現互訪,簽訂了一系列石油開採協議。尤其2007年,卡扎菲應邀訪問法國,並與法國總統薩科齊進行了會晤。訪問期間,薩科齊肯定了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地位,兩國還簽署了高達30億歐元的經貿合同。

  卡扎菲本人的解釋是“沒有永恒的敵對,也沒有永恒的友誼。我們都犯了錯誤,最重要的事情是改正錯誤”。

  但是他這種行為卻讓利比亞國民和中東、非洲的盟友們覺得非常鄙夷。再加上理想化的卡扎菲信仰“泛阿拉伯主義”,試圖建立大一統的“阿拉伯帝國”,非盟對卡扎菲也已不抱希望。

  作為一個國家統治者,他對國內施行的統治方式更難以令人理解。比如他取消各級政府,代之以各級“人民大會”和“人民委員會”,同時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建立各級革命委員會組織。

  在數十年的統治中,利比亞單一的職能機構掌管著國家的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無法滿足普通民眾的權利訴求。按照西方媒體的説法,“利比亞國內現在充斥著腐敗,經濟改革成為了權貴的盛宴,社會公義和公正早已被遺棄。”

  “他在位時間已經有42年了,是目前在位時間最長的統治者,時間一長,有人認為他有些武斷、獨裁,最主要就是自從利比亞國內發生遊行示威以來,卡扎菲進行了強力鎮壓,有些內部大臣辭職,一些駐外大使辭職,部隊也嘩變。”北非及阿拉伯問題專家劉水明這樣分析。

  在西方各國媒體對利比亞暴力鎮壓的報道中,卡扎菲早已成千夫所指的屠夫,曾經“民族英雄”的“金身”早已在國內政治腐敗、各種社會矛盾的滌蕩下失去了光芒……

  “卡扎菲就像一個來自另一個時代的陳年古董,他不明白,世界已經變了,這套欲擒故縱的把戲早就不時興了。”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杜恩這樣評價卡扎菲。

  法國為何做“&&大哥”

  “目前的形勢很明顯,利比亞的敵人是想掌控利比亞的石油、利比亞的自由、土地以及人民。”在和西方國家長達40多年的恩怨糾紛後,卡扎菲對當前的形勢如是判斷。

  目前,利比亞仍然是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産國,石油是其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

  從地緣政治上來説,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更為重要,僅從地圖就能看出,在幾大歐洲強國當中,法國是距離利比亞最近的。很多法國政治家,也把利比亞看作是一個對法國而言比較特殊的國家,因為法國曾經控制利比亞南部地區長達數年。所以在這次的軍事行動中,法國成為了“&&大哥”。

  “西方國家,尤其是法國對利比亞虎視眈眈。”卡扎菲早在兩個月前就發出如是讖語。法國經濟發展確實需要利比亞,截止到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從2008年的18家增長到32家,主要的投資方面是能源領域。

  以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集團(Total SA)為例,在利比亞平均日産石油5.5萬桶,據美國媒體預測,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有著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而在利比亞發生內亂之後,法國率先承認了利比亞反對派成立的“國家過渡委員會”,這就意味著,如果卡扎菲將反對派成功鎮壓,法國在利比亞的利益將蕩然無存。

  軍事專家宋曉軍認為,各種歷史恩怨和現實利益糾結在一起的法國和利比亞關係,終於因為利比亞國內局勢動蕩而攤牌。

  但是,“一旦西方國家不能在短期內贏得戰爭的勝利,潘多拉的魔盒便被打開了。卡扎菲會用諸多前現代的作戰手段讓現代化的西方國家十分頭疼;而對法國而言,如果卡扎菲政府穩住了地位,那麼法國將會付出巨大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反之,如果幫助反政府武裝上臺,那麼法國無疑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宋曉軍説。

  這不是法國自己的戰爭。隨著戰火的蔓延,“大約每天50萬到70萬桶原油已經從市場上消失了。”國際能源署2月24日的初步預估稱,“這只佔全球每日石油消費量的不到1%,但是會導致微妙的變化。”靈敏的市場立刻做出反應,3月22日布倫特原油期貨報收115.95美元,這是自2008年10月以來油價的最高峰。

  卡扎菲終於被西方世界寄予厚望,但卻非他所願。這次,這塊頑石會如他自己所説的那樣“讓美國艦隊會在這塊堅硬的岩石上撞得粉身碎骨”嗎?

  卡扎菲成長史

  ●1942年 出生在蘇爾特一個遊牧部落家庭。

  ●1961年 在班加西利比亞大學攻讀歷史,後在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

  ●1965年 在利比亞陸軍服役。

  ●1966年 赴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受訓。

  ●1969年 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

  ●1970—1972年 卡扎菲任總理兼國防部長。

  ●1977年起任“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秘書”,成為革命領導人兼任武裝部隊最 高統帥。

  ●1979年3月 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只保留“九一”革命領導人稱號。

  ●2008年12月 稱“革命領導人”。

  利比亞經濟狀況一覽

  779.12億美元GDP

  根據IMF提供的數字,2010年利比亞國內生産總值為779.12億美元,人口為645.9萬,人均GDP為1.206萬美元.

  57億噸原油儲量

  利比亞是非洲石油探明儲量最高的國家。每日産量約180萬桶,85%的利比亞原油出口給歐洲煉油廠。

  72%原油産能來自外資

  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德國巴斯夫公司、英國皇家殼牌等8家外國石油公司佔據利比亞原油總産量的72%。

  主權信用評級:

  垃圾等級

  由於利比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極不穩定,惠譽3月1日將其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BB,標準普爾3月10日評其為BB/B,均屬垃圾級別。

  中國原油進口受影響有限

  中資企業合同額:

  188億美元

  目前中國在利比亞承包的大型項目有50個,涉及合同金額188億美元。今年1至2月,中國在利比亞新簽合同額同比減少45.3%,完成營業額減少13.9%。這些項目涉及的中資企業有:中國中冶、葛洲壩、中國鐵建、中國水電、中交集團、中建總公司等13家央企,還有華為、華豐、北京宏福等其他中資企業。目前相關公司人員已全部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