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日本政府被指缺經驗救援遲緩 民間助力震後救災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7日 0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3月17日,東京市澀谷,日本自民黨在街頭為地震海嘯募捐救援金。本報記者 陳傑 韓萌 攝

3月24日,一男子在廢墟裏,尋找著有用的物品。本報記者 陳傑 攝

3月14日,一對從災區撤離的夫婦在路旁休息。

  3月24日,南三陸町的避難所,孩子們在家長的呵護下,生活著。本報記者 陳傑 攝

  根據日本警察廳25日公佈的信息,截至當天18時,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的強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已確認造成10066人死亡,17452人失蹤。

  兩個星期過去了,災民們仍得不到充足食物;石油儲備世界第二的日本,油荒持續了十余日。民間力量成為物資援助的主力。日本首相菅直人,至今未現身災區。

  日本特色的救援,正在日本民眾的支持和抗議中進行著。

  3月22日,南三陸町的廢墟裏,一個背著兩部相機的男子,由遠及近,一步步走來。

  他是佐藤,小鎮上的攝影師。3月11日海嘯預警發出後,他抱著相機和家人衝出了家門。

  在一塊翻倒在地的石碑前,佐藤停了下來,選了一個角度,開始拍攝。

  這是一塊記錄小鎮近60年來歷次海嘯的碑。碑上的記錄顯示,小鎮曾遭受的最大海嘯是3.1米,直到這一次的海嘯。

  目擊者説,近海處,海浪近30米,即便是鎮中心,也有十多米。鐵路被扭成麻花,房屋被夷為平地,近千居民至今下落不明。

  下午5時,廢墟旁的一條小河裏,海鷗撲打著翅膀爭奪腐爛的死魚。避難所裏的人們,則等待著當天的最後一個飯糰。

  18歲的西城國玲説,大多數人在海嘯中變得一無所有,而且沒有汽油供應,即便有錢也無法外出買食物。

  “我家裏有一棟漂亮的房子,兩輛車,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銀行裏的貸款。一家人想哭都沒有眼淚。”她説。

  每人每天一個飯糰

  避難所負責人山內泰法説,現在只能保證有吃的,不被餓死

  3月24日,西城國玲的父親,61歲的西城先生到殯儀館,火化了在海嘯中喪生的弟弟宗司。

  宗司是當地第22位被火化的遇難者,後面,還有大量家屬排隊等候殯儀館的通知。

  3月11日海嘯警報突然響起時,61歲的西城一人在家,妻女都不在。

  西城説,從警報發出到能看到海嘯襲來,時間約30分鐘。警報説海嘯可能超過3米,接近6米。

  他很快跑到了避難所,那是一個老人院。

  南三陸町歷史上所有的海嘯都不曾淹到這裡。西城趕到老人院時,有不少鎮民聚集。不過也有部分鎮民認為,不會有事,沒有趕來。

  海嘯比預報的大很多,沖毀了老人院。西城説,第一波海水退去,他看到巨大的水坑裏,幾十人在掙扎,他和姐姐一起拉起5個人。在第二波海浪襲來時,西城和姐姐逃走了。弟弟宗司未能救起。

  西城逃到了附近的山上,隨後被安置進體育館。這裡成為一個臨時避難所。

  西城的女兒西城國玲,在海嘯後趕回了南三陸町。這個18歲的女孩説,她看到沿途都是屍體。

  家沒有了。她手機裏有一張一月份在家拍的照片,院裏幾株松樹和盆景,覆蓋著薄薄的白雪。

  海嘯第一天,沒有吃的。附近山上沒有遭遇海嘯的居民,送來了一些被褥。那一夜,沒水沒電,避難所裏的人們在地板上和衣而睡。

  西城國玲説,自己那之後一直戴著眼鏡睡覺,“怕地震來了,沒有眼鏡跑的時候看不到路。”

  攝影師佐藤説,3月12日開始,山上沒受災的居民開始煮米做成飯糰,送到避難所來。13日,自衛隊趕到,也開始送飯糰。

  連續一個星期,這個約有350人的避難所,每天只能給每個災民發一個飯糰。捏實後,一個飯糰有雞蛋那麼大。

  對於18歲的西城國玲,一個飯糰有些吃不飽,“有時候,爸媽説不餓,把他們的飯糰給了我。”

  佐藤回憶,19日開始,大批救援物資到來,每天每人能有三個飯糰了。

  19日,西城國玲吃到了魚。那天,每個災民發了一條10厘米長的魚。排隊領取食物的時候,大人們竊竊私語,孩子們説説笑笑。

  第二天,西城國玲吃到了煙熏雞肉。

  避難所負責人山內泰法説,“現在只能保證有吃的,不被餓死。”

  救援物資限量供應

  後藤若文介紹,雖然有大量物資,但無法估計糟糕的狀況要持續多久,因此只能限量供應

  在山內泰法負責的避難所內,目前仍然很缺衣服、尿不濕、奶粉、牙刷、鞋子、手電筒、收音機等物品。

  “缺的東西太多了。最想洗個澡。”山內泰法説。

  山內泰法每天會給町長佐藤仁打兩個電話,請求增加物資供應。每次電話後,都會有一些物資送到避難所,不太多。

  根據17日日本媒體繪製的流程圖,日本的救援物資是這樣調配的:由避難所向市町村基層政府申請,由市町村向縣政府申請,縣政府再向中央政府申請;中央政府收到申請後,出面協調物資生産企業,請求企業協助,隨後請物流運輸企業協助,物資和運輸問題協調好後,再把籌集到的物資,送到各地災害對策本部或自衛隊各駐屯地,由自衛隊送到各避難所。

  山內泰法説,海嘯後他從沒直接向町以上的政府反映問題。他很想向上一級政府反映,但拿起電話,他還是只打給佐藤仁,從沒向更高層的政府直接求助。

  幾公里外,是南三陸町綜合體育館。地震後,這裡也成為一個避難所,町長佐藤仁指揮的南三陸町應災本部設在這裡。

  15日,西城國玲曾去過那裏。她看到三個籃球場那麼大的體育館內,堆放著各種救災物資。近幾天,更是有大量物資送到。

  本報記者 褚朝新 日本東京、宮城 報道

  作者:褚朝新 日本東京 宮城

  24日上午7時許,體育館外,十多名男子正從一輛大貨車上搬卸物資,館內,七八名婦女正在分飯糰和鹹菜。一包重約100克的鹹菜,撕掉包裝後集中到一個鐵盆裏。

  “每個人能分到的不到一包,不然就不用撕開了。”西城國玲説。

  體育館內,堆放著大量大米、禦寒服、蘋果、方便麵、純凈水、尿不濕、老人營養液等物資。物資分類堆放,部分堆放著的物資,高約2米。

  “日本人有意見也不會説出來,只會私下議論一下。”西城國玲説。

  3月17日,日本媒體《讀賣新聞》曾報道説,從全國各地調集的救災物資堆成山,災民卻在忍凍挨餓。

  南三陸町避難對策班副班長後藤若文介紹,目前雖然大量物資運到避難所,但不能馬上分給災民們。

  “我們無法估計,這種糟糕的狀況要持續多久,因此食物等物資,只能限量供應。”後藤若文説,即便要分發,也要計算好保證均分。

  石油儲備難解油荒

  日本的石油儲量豐富,不過地震和海嘯使大量制油所被破壞無法生産,導致汽油供應緊張

  在日本地震災區,處處“油荒”。

  3月13日,日本成田機場,候客的出租車司機無一願意載記者到災區。他們共同的擔心是,路上加不到油。

  24日晨5時許,仙臺市外的一家加油站還未開始營業,已排起了數公里的隊。

  日本司機田島説,這些人是徹夜排隊等油。

  自3月13日到日本,記者十多天內先後探訪了重災區仙臺、石卷、名取、福島等近十個城市,看到的景象基本一致:部分加油站歇業,部分加油站排起車龍。

  據日本一家媒體報道説,曾有一名司機在寒冷的夜晚通宵排隊等候加油,死在車內。

  3月24日上午,給南三陸町運送救災物資的島崎功介紹,自己幹了30多年的貨車司機,第一次遇到油荒。

  仙臺市區一家名為“COSMO”的加油站前,挂著一個告示:警察車輛專用給油所。店面負責人長井説,緊急狀況下,只能把油優先加給與該公司簽有長期合作協議的警察署。

  長井説,日本的原油大多通過海上運輸到海港,然後通過建造在海港附近的制油所生産出汽油。地震中,制油所大量受損,生産受到影響。

  地震後,國際能源署總幹事田中伸男透露,日本並不缺石油,震後仍擁有可滿足170天需求的石油庫存。

  3月23日晚8時,宮城縣新聞官東海林清廣向本報記者反復強調,日本石油儲量很多。不過大量制油所被地震和海嘯損壞,石油無法生産為汽油,所以供應緊張。

  日本官方早些時候發佈的信息説,震後位於神奈川、宮城、千葉和茨城等四縣的六家煉油廠停産,總規模達到了142萬桶/天,相當於其國內産能的33%。

  貨車司機島崎功得到的信息是,一些沒有受損的制油所,擔心余震導致爆炸,震後也停産了一個星期。

  17日,日本經濟産業大臣海江田萬里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政府已要求日本西部的煉油廠將運轉率提高至95%以上,同時要求該地區在未來三天減少汽油庫存,以協助增加石油供應,穩定供需平衡。

  停電也加劇了油荒。為緩解油荒,個別加油站不得不打開地下油庫,用人工的方式取油。

  政府被指“手忙腳亂”

  日本首相菅直人承認,政府的救援活動出現很多混亂,也面臨很多困難

  在日本國內,部分媒體認為,地震後民眾隱忍、鎮定,政府卻手忙腳亂。

  3月22日,南三陸町多名災民向本報記者證實,救援的自衛隊在地震後的第三天才趕到當地。

  長期居住日本的專欄作家劉黎兒撰文稱,各界都對菅直人內閣這次對災情反應的遲鈍,非常驚訝。大臣、官員們手足無措,每個對策都慢了好幾拍,自衛隊派遣計劃一改再改。

  3月18日,日本首相菅直人承認,在過去的一週中,政府的救援活動出現很多混亂,也面臨很多困難。

  自12日開始,日本政府把核泄漏危險區域的範圍,逐步從2公里擴大到10公里、20公里,最終確定在30公里。

  17日,美國官方宣佈,駐日美軍要撤離距離福島縣核電站80公里範圍內的美國公民。

  當日,福島縣南相馬市長櫻井勝延向媒體表達了憤怒。

  櫻井説,12日,政府保證只有半徑10公里範圍內居民面臨危險,輕描淡寫的描述,讓人感覺情況並不嚴重。14日,範圍擴大到半徑20公里。但南相馬市距離核電站25公里,市民以為是安全的。15日,避難半徑擴大到30公里,但政府要求櫻井帶領市民留下。

  “我很憤怒,因為被他們忽略,還被誤導,結果現在市民們被拋棄在這裡等死。”櫻井説。

  隨著事態發展,部分日本民眾開始恐慌並對政府不信任。

  在東京,記者多次尋找願意前往福島的司機,並表示不會進入危險區。但多名司機仍表示擔心核泄漏。

  在重災區,對遇難者遺體的處理顯得有些遲緩。14日,地震第4天,在重災區名取市,仍有遇難者遺體在廢墟裏無人處置。

  23日,宮城縣東松島市在土葬36名遇難者遺體。現場指揮者、東松島市市民生活環境課主任相沢俊明説,按理説應該進行一些衛生防疫處理,如撒一些生石灰,但確實太倉促,沒有做這些準備。

  “我在日本待了11年,這是第一次看到日本人對政府不信任。”25日,一名在日本讀國際關係碩士的瀋陽人説。

  生活物資依靠民間

  政府認為,經驗不足的志願者,反而會妨礙救援活動。初期開展救援的是當地居民和專業志願者

  3月24日,在南三陸町避難所,避難對策班副班長後藤介紹,最先給避難所送來物資的是自衛隊,但物資並不多。

  後藤介紹,災後縣政府調撥來了一些大型機械設備和少量食物,大部分的生活物資都是其他縣民間捐贈來的,有的是個人,有的是社會團體。

  在後藤忙碌時,貨車司機島崎功正在等待卸貨。滿車的救災物資,有尿不濕,有禦寒的熱貼,都來自於一個叫東京都貨車協會的民間組織。

  大量來自民間社會團體的救災物資,被送到災區。災民們並不會見到幫助他們的這些人。

  “直到今天,我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來捐贈的社會團體或幫助我們的人。”22日晚,在日本定居的台灣教師張金枝説。

  在南三陸町,沒有任何捐贈物資被允許直接發給災民。

  更早一些時候,部分民間團體甚至被限制前往災區。在災區展開救助活動的,只有當地居民以及經驗豐富的市民團體和專業志願者。

  19日,日本人配偶者後援會會長林飛稱,地震一發生,他就以法人身份向日本政府申請前往災區救援,甚至在報紙上刊登了廣告,但一直未得到成行的批准。

  政府方面的説法是,經驗不足的志願者,反而會妨礙救援活動,而且也無法保障安全。無法自己解決食宿問題的志願者,不予接受。

  16日,被稱為“日本經濟首相”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米倉弘昌指出,重要的不是對災區實施嚴格的管理,而是應該以最快的速度把物資送到災民手中。

  23日晚,宮城縣新聞官東海林清廣表示,只要災區有請求,縣廳都全力給予了支援。道路不暢和汽油緊缺等因素,影響了更快速的救援,這種情況在下周將改觀。

  面對生活物資主要靠民間援助的現實,後藤則認為,“受災的地方太多,縣廳不能只照顧一個地方。這種情況下,已經給了我們夠多的東西,很不錯了。”

  災區開始復蘇

  大量餐廳已開門營業,高速公路向民眾開放,汽油開始恢復供應,個別加油站不再排有車隊

  20日,地震發生已10天,菅直人和其他內閣成員均沒有前往災區慰問,引起日本朝野各黨和輿論的批評。

  首相官邸解釋稱,菅直人需要留在官邸指揮抗災,所以延誤了到災區慰問的時間。

  菅直人當日表示,將於次日前往重災區宮城、福島兩縣視察。屆時將走訪避難所,鼓勵受災群眾的同時直接聽取災民對政府的要求。

  對於菅直人的可能到訪,日本基層官員有自己的態度。岩手縣宮古市長山本正德向媒體表示,如果菅直人或擔當大臣只是隨便來看看,接待也是個麻煩事。如果菅直人不了解實際情況,只是來看看,不會給當地民眾帶來多少幫助。

  21日,東京、福島等地下雨,首相官邸發佈消息稱,菅直人取消了視察宮城縣石卷市等計劃,因當地天氣情況不佳,不便於直升機起降。

  當日,記者在東京澀谷街頭見證了一場數千人舉行的反政府示威遊行,抗議政府在這場大地震中表現出的遲緩與無能。

  此前,3月17日,日本《讀賣新聞》刊登該報編集委員安瓿順一的文章稱,民主黨上臺一年,完全沒有應對重大災難的經驗,而且大部分精力在處理核泄漏事件,災區完全依賴民間自救。

  在理解與抗議聲中,24日的宮城縣開始復蘇。

  清晨,被海嘯摧毀的南三陸町,一家加油站的職員正在清理垃圾。上午十點左右,職員們打開了地下油庫,用人工方式取油。

  在仙臺、米登等市,大量餐廳開門營業,高速公路向民眾開放,汽油開始恢復供應,個別加油站已不再排有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