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外媒:日本能否借複合式災難再創“第三次奇跡”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4日 1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17日,東京銀座購物區一十字路口,背後的商場燈光幾乎全滅。

  中新網3月23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刊出評論説,無論從政治,經濟社會,外交和安全等哪個方面來看,9級地震、大規模海嘯以及核電站事故毫無疑問給所有日本人帶來的不僅是危機感,而是現實的危機,這可能是一次全面改變日本的歷史事件,希望日本能夠積極利用此次危機中的“機”再創與日本明治維新及二戰後復興相提並論的第三次奇跡。

  文章摘編如下:

  這次9級地震,大規模海嘯以及核電站事故……可能是一次全面改變日本的歷史事件,甚至可以同19世紀日本面臨亡國危機,20世紀二戰後全面戰敗情況相類比。

  隨著上個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被譽為“日本時代”的輝煌時期落下帷幕,過去的20年時間內日本經濟總體蕭條,政治不穩,社會保守,日本的有識之士不斷地提醒國人增強危機感重振日本,似乎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這次9級地震,大規模海嘯以及核電站事故毫無疑問給所有日本人帶來的不僅是危機感,而是現實的危機,這可能是一次全面改變日本的歷史事件,甚至可以同19世紀日本面臨亡國危機,20世紀二戰後全面戰敗情況相類比。本文試從政治,經濟社會,外交和安全四個方面來分析大災將會如何改變日本。

  政治影響:達成政治共識與否

  從短期來看,日本的政治危機可能會避免。3月初,特別是日本前外相前原正司辭職後,日本主流媒體普遍預測菅直人內閣會在3月內下臺。突如其來的大災至少給現政府喘息機會,近期救災重建無疑已成為日本政治的共識,反對黨已表示願意合作儘快通過緊急用款法案,預算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另外,日本政府對於此次大災的對應比阪神大地震好得多,快得多,有助於提升國民對現內閣的信任度。

  但是從長期來看,日本政治共識能否達成目前尚不明朗。可以預見在今後幾年時間內日本重建逐漸完成後,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日本的課題仍然會再次浮出水面,日本政治家是否會經過此次災難得到歷練,培養出具有戰略眼光和領導力的政治家將直接影響到日本的前途。

  經濟社會影響:四大積極變化

  從短期來看,毫無疑問日本經濟會受到大災的嚴重影響。但是,從中長期來看,大災的經濟影響卻不一定都是負面的。至少以下四個方面有可能期待積極變化的出現。

  首先,日本企業的節能和環保技術可能會有飛躍性提高。上個世紀70年代,日本正是在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後成為世界上環保和技能技術上最領先的國家。由於電力供應受到限制,基礎設施受到破壞,一段時間內日本能源供求矛盾可以預想得到,為了保證企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改良技術,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這種變化不僅會為日本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會為世界的良性發展做出貢獻。

  第二,災後重建可能會提供經濟增長機會。上個世紀90年代常常被稱為日本經濟“失去的十年”,但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卻例外地經歷了經濟較快增長時期。與上次地震相比,這次災難的損壞程度,涉及面和影響地區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恢復重建工作的規模可以預想將是空前的,僅基礎設施和住宅建設就會推動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大規模投入,這些投入在已經是成熟國家的日本可能是近20年來前所未有的。

  第三,日本經濟“一極集中”(過於向東京集中)的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推動日本經濟走上地區均衡發展道路。這次災害令人們反思這種過度集中的高度風險,如果此次地震的震中略微南移,日本首都圈就直接受災,後果無法估量,因此避免經濟過度向東京集中的討論將很有可能會提上議事日程。

  第四,可能會推動日本經濟國際化和全球化進程。日本國內企業活動減緩,而重建帶來的增長空間不可能長期持續,日本企業擴大海外投資,拓展海外市場,加速國內改革,開放國內市場的壓力會更加明顯,企業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那些知名大企業,中小企業同樣面臨挑戰。這些經濟活動的外拓傾向將會帶來社會開放,例如日本人更多地到海外工作,留學,日本積極吸引外國人才進入,如果能夠順利展開將可能成為日本的另一次明治維新,戰後復興之後第三次開國浪潮。

  外交影響:打開僵局的重要轉機

  去年,日本外交被認為是走上了死衚同,中日關係因“漁船事件”大幅降溫,日俄關係因“北方領土”問題嚴重受損,日美關係則因“普天間基地”問題停滯不前。但地震卻為日本外交提供了許多轉機。

  首先,日美關係可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地震發生後,美國總統奧巴馬迅速與菅直人通話,並命令裏根號航母立即開赴受災海域協助日本救災,這是戰後最大的日美共同救援活動,美國還派出專家組幫助日本解決核電站問題,日本國民對於日美同盟的認同程度可能會因為此次救災活動而增強,這有助於解決雙方的分歧。

  第二,中日關係大氛圍在改善。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地震發生當天致電菅直人表示願意提供援助,中國救援隊在第一時間進入日本參加搜救,國家主席胡錦濤隨後致電日本天皇表示盡力援助,並於18日親自前往日本駐華使館弔唁遇難者。中國政府3000萬人民幣物資和2噸油支援,以及中國民間積極籌款捐助日本災區的報道都有助於兩國國民感情改善。

  第三,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日俄關係可能會有突破性進展。俄羅斯政府在此次救災活動中表現突出。目前日本的情況相對容易獲得俄羅斯國民的同情,有利於雙邊關係的改善。

  安全威脅與能源安全的再定義

  首先,日本對於安全威脅的定義可能會有很大變化。去年底日本通過的新《防衛大綱》中事實上將中國等國作為主要安全威脅,並且正式將防衛重點從北方向西南轉移。對日本來説,任何可以設想的常規戰爭的損壞程度可能都不及此次自然災害,日本人會很自然地反思安全威脅究竟是什麼,而對於安全威脅定義的變化將會直接影響到日本安全政策的制定以及日美和日中關係。

  第二,日本的能源安全政策可能會出現較大轉變。核電站事故後可以設想日本核能利用會受到更大的阻力(東京電力已經中止青森縣核電站項目)。套用中國常用的核心利益的説法,對於國土狹小,資源貧乏的島國日本來説核心利益就是能源安全,大災後如何確保能源安全無疑是重中之重。

  可能性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偏重內部解決方式,積極開發代替能源,創建新技術以提高單位能耗,或者提高核電站防災級別減少擔憂。第二種可能是偏重外部解決方式,如果第一種可能被認為成本大於依賴傳統能源,日本首先可能會加大傳統能源進口規模,可能造成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另一種更值得擔心的情況是日本國內的能源民族主義者可能會積極主張開發中日有爭議的東海地區以及日俄有爭議的北方領土的海底能源,這可能成為引發爭端的導火索。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這是一次足以改變日本整個國家方向的事件,希望日本能夠積極利用此次危機中的“機”再創與日本明治維新及二戰後復興相提並論的第三次奇跡。(張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