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羅森堡夫婦竊取美原子彈情報 愛因斯坦為之叫屈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4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匯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45年,美國把一顆叫“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廣島,它不僅結束了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讓世人真切感受到其超強的殺傷力。從此,核力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重要標誌。然而隨著一名(前)蘇聯情報人員走進加拿大司法部,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圍繞原子彈情報,(前)蘇聯在“二戰”結束前就在西半球鋪設了一張巨大的間諜網絡。

  層層剝絲揭開間諜大網

  1945年9月5日晚8點左右,一個目光黯然的年輕人邁著沉重的步履,離開了當時蘇聯駐加拿大渥太華大使館。他就是伊戈爾古曾科。

  古曾科是蘇聯駐加拿大武官尼古拉扎博京上校的譯電員,1943年夏天來到渥太華。他主要承擔扎博京與莫斯科之間的密碼通訊工作,一直受到上司的器重。但是,1944年9月的一天,扎博京把他召進了辦公室,告知莫斯科方面要立即召回他和他的家屬。

  武官的通告讓古曾科感到不解,15個月來,他與妻子安娜已經習慣了加拿大的生活。他們的孩子安德烈也剛剛降生,妻子也對莫斯科的安排無法理解,他們決定留在加拿大。可是,要讓渥太華接納一位前蘇聯公民,必須向加拿大提供一份“見面禮”。

  這樣的禮物不難準備。古曾科在大使館負責武官與莫斯科中心之間的聯絡工作,了解到大量的機密。古曾科為了“後路”也早就做過打算.他平時就留意收集一些“證據”。第二天一早,古曾科夫婦拿著收集來的“證據”來到加拿大司法部,那時加拿大和(前)蘇聯還是盟國,所以沒人相信(前)蘇聯會在這裡搞情報。正在古曾科感到為難之時,妻子安娜衝動地説:“這些都是關於原子彈的秘密情報!”

  “廣島余波”這時還沒退卻,原子彈仍是敏感話題。就這樣,情報逐級上達,加拿大總理獲悉(前)蘇聯正在挖美國的原子彈墻角。

  總理一方面把這情況通報給美國和英國等盟國成員,同時開始秘密清查隱藏在加拿大各個政府部門中的(前)蘇聯間諜。通過古曾科送來的一些資料,加拿大情報機構經過縝密偵查,很快找出了代號“亞歷克”的(前)蘇聯間諜,他就是英國原子核物理學家納恩梅博士,正是通過他的幫助,(前)蘇聯知道“小男孩”是用鈾-235做的。

  到這個份兒上,反間諜工作已經不只是加拿大的事了,隨著美英兩國情報機構的介入,偵查工作得到重大突破,除了英國,莫斯科還從美國本土獲取研製原子彈的資料。這個來源,就是克勞斯富克斯。

  克勞斯富克斯1911年生在德國的萊茵河畔,曾有過幸福的童年,19歲時因母親自殺而性情大變。此後他接受了左翼政治思想,在加入德國共産黨後,因領導工人、學生運動,富克斯遭當局流放。1933年,他作為難民進入英國。

  富克斯在英國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1937年,他在布裏斯托爾大學獲得數學物理博士學位,加入了英國設在伯明翰的原子彈研究工作小組。富克斯和納恩梅不一樣,後者從事的是原子能方面的基礎研究,並非直接生産原子彈,雖也知道一些原子彈的情況,卻不了解其中的秘密,而富克斯清楚這些。

  1943年12月初,為突破研製原子彈最後的技術難關,富克斯隨研究小組抵達美國,與美國政府簽署了一份例行的安全保證書,來到了加州大學原子能研究中心,也就是“曼哈頓計劃”工程所在地。由於富克斯被英國當局認為是可信賴的代表團成員,因此美國方面沒有對他做進一步的審查。富克斯就這麼進入了西方研發原子彈的核心團隊,但沒人知道,他心裏是向著(前)蘇聯的。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盯上富克斯純屬偶然。1949年上半年,特工蘭菲爾破譯了一份(前)蘇聯領事館發出的關於氣體擴散理論論文的電報,它的機密級別和此前美國的曼哈頓工程相當。經查,這篇論文的作者就是富克斯。只是那時調查人員還不清楚富克斯的動機為何,況且這時他已回英國,FBI只好聯絡英國軍情五處從中協助。

  隨著1949年9月(前)蘇聯試爆原子彈成功,美國再也坐不住了,當年12月21日,軍情五處最富有審訊經驗的特工威廉斯卡登約見了富克斯。在談話中,富克斯平靜地談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經歷,以及他參與英國原子能研究項目和派駐美國的情況。

  突然,斯卡登打斷了富克斯的話,提出一個很有分量的問題:“你在紐約時有沒有與一個(前)蘇聯官員或(前)蘇聯代表聯絡?你有沒有把你的工作情況告訴哪個人?”逼供之下,富克斯逐漸“崩潰”了,他的供認讓英國方面震驚:富克斯的間諜活動竟然持續了7年之久,更糟糕的是,正是他告訴了(前)蘇聯人如何製造原子彈。

  在整個原子彈研究工作中,富克斯沒有直接接觸過專門的諜報人員,更多的只是受進步政治哲學影響的一批高級知識分子。這群人中,引起軍情五處和FBI注意的是一位叫哈裏戈爾德的化學家。

  當時擔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的胡佛曾以為這個線索應該是此次原子彈間諜案的盡頭,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不到半年時間,1950年5月22日,FBI根據情報找到了戈爾德的藏身之處,又很輕易地搜出他從事間諜工作的證據,戈爾德本人在“鐵證”面前也供認不諱。

  事實證明,“大魚”還在後面。

  羅森堡夫婦顯露真容

  戈爾德在候審期間,FBI沒少去找他。他説,除了與富克斯聯絡外,還曾奉命與一位美國士兵聯絡,和他一起去取洛斯阿拉莫斯工程的原子能資料。這個士兵25歲,他不知道名字,只有一些外形描述:非常健壯,身高5英尺7英寸,長著黑頭髮。

  根據這個線索,FBI開列了一個20人名單,又讓戈爾德分別從照片上指認,戈爾德挑出了一張。此人叫戴維格林格拉斯,他同他的姐夫朱利葉斯羅森堡一起,在布魯克林工程公司幹活。

  朱利葉斯1918年5月12日出生於紐約,21歲電力工程專業畢業。他是美國共産主義青年團的領導之一,1936年結識了比他大3歲的埃塞爾格林格拉斯,三年後結婚。埃塞爾早年是頗有抱負的演員與歌手,後在輪船公司從事秘書工作,因為勞工糾紛,她也加入了共産主義青年團。這樣的政治傾向讓夫妻倆很同情(前)蘇聯,尤其“二戰”蘇聯在全世界樹立了極大威望後,朱利葉斯開始為其轉送情報。

  1950年6月16日,格林格拉斯被捕,隨即,他供出了姐夫朱利葉斯,但沒有牽連到姐姐埃塞爾。不過他妻子露絲沒有把住口風,埃塞爾也成了懷疑目標。

  朱利葉斯也在當天被傳訊,他矢口否認與間諜活動有關的任何聯絡,在“原子彈投到日本之前,我一點都不知道它的情況”。掌握了確鑿證據的FBI自然不相信他的辯解,7月17日,朱利葉斯被捕。8月11日,埃塞爾被捕。

  1951年3月6日,紐約聯邦法院開庭審理羅森堡夫婦,他們被指控共謀從事間諜活動,對這種罪名的最終處罰是死刑或3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格林格拉斯作為證人出庭作證。他説他是在1944年被派到洛斯阿拉莫斯工作的,作為一名機械師,起初並不了解原子彈工程的性質。直到1945年1月,他在紐約度假時從朱利葉斯那裏聽説了從事此項工程的重要科學家的名字和工廠中實施的安全措施的詳情,並且看到一份高能爆炸內引爆炸裝置模型的草圖後,才第一次得知了此項工程的性質。

  專家證人當中有一個名叫沃爾特科斯基的物理化學家,是研究內引爆裝置的。科斯基看了公訴人出示的物證——格林格拉斯新近畫的內引爆裝置模型草圖,這是他憑記憶按照1945年1月和6月轉交給羅森堡和戈爾德的藍圖原樣畫的。科斯基認為這幾張草圖畫得“相當精確”,足以“表明原子彈內引爆裝置的主要原理”。這些證據和證詞把羅森堡夫婦推上了斷頭臺,儘管他們在法庭上否認一切的指控。

  當年4月9日,聯邦法官歐文考夫曼當庭宣佈判處羅森堡夫婦死刑。

  愛因斯坦也為他們叫屈

  宣判之後,羅森堡夫婦都被帶到法院的單人牢房,一位代理執行官告訴朱利葉斯,當天深夜要把他們轉送到新監獄的死囚牢房去。朱利葉斯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摧垮他們精神的手段,於是隔著欄杆對妻子喊道:“埃塞爾!如果有人告訴我們今晚可能會被帶到死囚牢房去,你不要害怕!一切都會好的。”

  羅森堡夫婦開始了漫長而絕望的等待之旅。在這期間,夫妻倆交換了大量的信件,以此相互激勵。這些信件也是羅森堡夫婦獲得同情的主要源泉。“我多麼不願意離開你那多情的擁抱,我多麼悲傷啊!”埃塞爾在信中深情地寫道:“在走向牢房時,我又是多麼無奈,步履維艱。牢房在那裏靜靜地、無情地、倨傲地佇候著我,它對我的離去無動於衷,又似乎知道我終將回來而暗自得意。”

  哀婉動人的信件打動了千千萬萬的普通美國民眾,美國一家雜誌發表了記者威廉魯本寫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在連載7周後,美國的輿論明顯發生了轉變,人們不再都認為被告有罪了,要求復審羅森堡一案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成立了“確保公正審理羅森堡案件全國委員會”,魯本擔任該委員會的代理主席。然而,1952年2月25日上午10點,紐約美國巡迴上訴法院駁回了羅森堡案件的上訴請求,他們的深摯情感沒有打動美國的司法和行政當局。

  與此同時,不斷有知名人物加入重審羅森堡案的請願行列,這裡面,包括兩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一位是“曼哈頓計劃”原負責人哈羅德尤裏博士,另一位就是愛因斯坦。

  新任總統艾森豪威爾駁回了所有的請願書。1952年6月19日上午羅森堡夫婦被執行電刑。正像《紐約時報》報道的那樣,羅森堡夫婦“鎮定自若地死去了,使得目擊者很驚訝”。

  在羅森堡夫婦死後許多年裏,他們的案件成了雜誌、報紙、電視等報道的主題。1989年10月,柏林墻倒塌,持續半個世紀的冷戰終於結束。兩年後,(前)蘇聯解體,俄羅斯公開了原子彈間諜案的檔案:朱利葉斯羅森堡確實是(前)蘇聯聞諜,他的妻子則對此事一無所知。

  當原子彈間諜案剛被揭開之時,大批的(前)蘇聯間諜紛紛潛逃,而朱利葉斯則因為他在間諜網中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沒有人通知他逃跑,所以成了(前)蘇聯情報機構的犧牲品。 (文/閔勉)

  摘自《文史參考》201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