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避難安置對應遲緩 日本受災百姓不滿漸升溫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3日 1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日本東北地震過去了近2個星期,隨著各類物資、尤其是燃料的恢復供應,在焦躁和恐慌之下困守震區數十日的災民們終於有機會踏上通往安全地帶的旅程。上週末以來,大批福島、宮城縣的受災民眾流向日本各地,截至22日人數已上升至26萬4千。東京都也于18日開始著手設立臨時避難所,繼東京武道館和味之元劇場之後,22日宣佈將再開放東京國際展覽中心和國際會議中心,優先收容福島地區災民。各設施的合計收容能力達5000人左右。這些避難設施的條件並不盡如人意,但卻為顛沛流離的災民們提供了棲身之所,至少在這裡他們無需面臨余震、海嘯和輻射的威脅。

  但是,政府有些“姍姍來遲”的支援似乎並沒能平和災民們的不滿。相反,過去2周震區內發生的物資匱乏和分配不均等問題卻隨著災民的移動浮出水面、逐漸升溫。22日,記者來到位於足立區的東京武道館臨時避難所,試圖通過災民的敘述描繪出震後災區內的真實圖景。

  擴散的信任危機

  東京武道館收容的350名災民主要來自福島縣磐城市。磐城市是3.11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這座人口35萬的港口城市經歷了地震、海嘯的肆虐,且其北部地區至今仍處在核輻射的威脅之中。截至記者發稿前(3月22日19時),磐城市政府公佈的最新放射線測量結果為1.86μSv/H(微希伏/小時),遠遠超過正常值。

  “如果真的安全,國家就應該在擔保居民生活的前提下發出安全宣言。只要政府能保證安全,我立即回家”,磐城市的山田先生在用硬紙殼隔斷的“簡易住所”中向記者説。儘管所在的區域從地震當天便停水、停電、通信不通,他最初還是準備在家中堅持下去的。“那裏才是我自己的家”,64歲的山田先生掩飾不住對故鄉的眷戀。然而,日本政府在核污染問題上態度曖昧、反應遲緩卻讓當地居民們疑慮重生。

  核電站發生泄漏後,日本核安全委員會把避難範圍定到半徑2公里的距離,同時宣告稱洩露物質微量、對身體無害。但隨著事態的惡化,避難範圍一步步的從2公里擴大到10公里,進而是20公里,18日更是在福島縣第一核電站半徑20至30公里圈內實施了“屋內避難”措施。“我們並非懷疑政府,但避難範圍一擴再擴至少説明他們對事態的預測和準備都嚴重不足。政府的模棱兩可的態度最讓我們擔心”,山田先生顯得有些激動。“要領水和食物就必須出門。新聞上介紹回家後要漱口、洗臉、清洗衣物減少輻射危害,但是地震以後磐城市長時間停水,怎麼預防?”,而且,“市政府從18日起開始配發碘片,據説是為了‘以防萬一’,如果絕對安全為什麼還要‘防’呢”。

  政府沒有及時提供確切信息似乎是山田先生疑慮的根源所在。他繼續説道:“我們不清楚放射線的基準。市裏每天公佈數值,但到底對身體有多大危害不得而知。而且核輻射看不見、摸不著,即便現在不出現症狀,那麼10年後會怎樣呢?”看著在一旁玩耍的5歲小外孫,他無奈的説“絕不能讓這孩子有閃失,所以我們才決定避難”。種種猜疑似乎正在動搖災民對政府的信心。

  除了地震、海嘯以及核輻射之外,更讓磐城市居民們無法容忍的是人為災難——謠言。福島第一核電站出現泄漏後,網絡和手機郵件中立即出現了諸如“磐城市已遭輻射”、“市內空氣中核污染嚴重”等流言。運送救援物資的民間物流公司因此對磐城市敬而遠之。政府正式發出“退避屋內”的通告之後,謠言更是愈演愈烈。甚至有司機拒絕進入市內,將食物、燃料、水和藥品卸在途中的北茨城或者郡山,市政府不得不派車去其它地區拉回救援物資。

  磐城市在9級地震中損失慘重,隨後發生的海嘯更是將沿岸地區的倉庫、建築盡數淹沒,能夠利用的物資本來就非常少。而天災過後的人禍,讓脆弱的物資鏈條立刻出現斷流。震後堅持營業的幾家超市在一週之內均因貨源中斷陸續關閉。從政府指定的避難所中領取水和食品是當地居民唯一的生命線,“經常要排1、2個小時才能得到水和加熱米飯”,山田先生嘆了口氣回憶道,“進到東京時看到熱水和雲吞面時,我和女兒都忍不住哭了出來”。面對突如其來的人禍,磐城市市長通過日本國內媒體不遺餘力的宣傳“市內非常安全”,但生活必需品、食品和水等仍然接近枯竭。周邊區域的排斥也毫無改善,上周有媒體介紹稱,從該地區前往外地避難的災民在住宿時被酒店方面以“附帶放射物質”為由拒之門外。積毀銷骨,尤其是在經歷巨大災難之時,來自其它地區的疏遠和排斥對災民的心理創傷可想而知。

  迷失的未來

  接踵而至的天災人禍之下很多居民選擇了“自主避難”。市政府也支持有條件移動的災民遷往外地。然而,對於很多在地震中失去全部財産的居民而言,“避難”本身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便可以,“自主避難”之路也絕不輕鬆。

  信息不暢是災民們最大的障礙。“我們不知道該往哪去,更沒有人告訴我們什麼地方有避難所”,從磐城市縣走出的大部分災民都是這樣告訴記者。與鋪天蓋地的核電站報道相比,避難信息在各媒體中佔據的位置微不足道。絕大部分災民在出發前不能知道該去向何處,臨時住所當然也只能靠自己找。山田先生16日離開小名濱後驅車近10個小時投奔在神奈川縣工作的一位親戚。一家3口加上親戚夫婦擠在不到50平米的公寓裏2天后,忍耐到達了極限。但神奈川縣內的臨時避難設施只有一處,而且已經超出收容標準。正當一家人準備自費租房時,“18日東京都終於開設了避難設施,我們這才算是有了落腳之地”。

  儘管山田先生一再表示自己比較幸運,但對政府在災民安置領域內的應對遲緩非常不滿。他説自己周圍的福島災民有的已經在東京呆了整整1個星期了,而在此期間幾乎沒有得到政府的任何照顧,也沒有避難設施可以居住,“這種無家可歸的感覺是最讓人灰心的”,山田先生的眼神裏透著失落。

  東京武道館目前計劃對災民開放到3月底,而4月以後如何安排尚未決定。“能躲過輻射我們已經很滿足了”,山田先生如釋重負的同時掩飾不住對外來的擔憂。“我現在已經退休,靠每月10幾萬的年金生活。女兒單身一人帶著孩子,原先打工的2家飲食店也回不去了。現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人民網 記者李潤澤發自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