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日本福島核事故50名義士贏得尊重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3日 05: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最高貴的犧牲往往並沒有儀式般的送別。這是發生在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故事,檢測出輻射強度超標後,人員迅速撤離,但有50個人留下——維持核電站運作的最少人數。

  50人中大部分年齡在50歲以上,有的即將退休。其中,20人是自願留下的,另30人由公司指派。

  他們被視為“拯救日本于核泄漏滅頂之災的最後唯一的依靠”。數十小時內,他們裹著防護服和面罩,在因失去電力導致的一片漆黑中,在機器錯綜複雜如迷宮的設施內,在巨量的輻射裏,穿行、匍匐、暴露,進行注入海水的作業。這是防止爐芯核燃料熔毀的最後防線。

  作為專業人員,他們比任何外人都了解核輻射的可怕後果。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一種犧牲:即便不至於因強輻射而立即致命,也無人能預料倖存的結局意味著什麼,或許是漫長的痛苦,或許是終其一生被死亡陰影籠罩的恐懼。

  所以他們被稱為“敢死者”——無論生死,抱定赴死的決心。

  大災難中的死,有時或顯得平庸。然而這50人——無論他們的命運最終如何——揭示了死亡最高貴的面相,那便是為拯救同類而甘願接受犧牲的命運。尤其是自願留下者,他們揭示了人類意志最偉大的一面,以自由意志進行自由選擇,再以生命的代價去承擔和完成這種選擇。

  很少有這麼少的人保衛這麼多的人,除了好萊塢末日災難片以外。全日本、全世界都在不斷增長的恐懼中盯著福島,等待著他們以犧牲所換來的結果。

  當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核電站內留守人員“暫避”這一消息時,美國CNN的評論員“幾乎失去理智”:“但願這是口譯失誤。不能撤離現場!”確實,世界在屏息凝視這場災難,一旦失控,或將波及全球。

  德國媒體評論:犧牲不能超越死亡,但是卻能超越折磨和死亡帶來的痛苦。無論是出於愛國、出於善心還是出於責任感,整個世界都要向這些人表達最深切的敬意和感謝。

  災難史上,由長者而不是青年承擔拯救使命,此類情形並不多見。這使得發生在福島核電站的事,蒙上了一層特別的高貴的光暈。已知信息中,似乎沒有人説出這句話,“因為我老了”,但我們都能知道,他們是以年齡和生命閱歷累積起的勇氣,來承擔這一使命的。

  災難史上,因未被記錄而無名的英雄有過,但幾乎被全世界媒體記錄卻仍舊默默無名的英雄,並不多見。這50個留下的人,因其平靜與沉默而顯得高貴。這是一群“在緘默之中被要求捨身的人”,沒有名字,甚至沒有面目。

  從他們發給親人的短信中,能依稀觸摸到“勇敢而顫抖的靈魂”:“我不回來了……”、“好好照顧媽媽,我已接受了命運,就像接受死刑一樣。”

  他們本是平凡之人。一個日本女孩在微博中寫道:聽到半年後就要退休的父親自願報名時,我哭了。他説“現在的決定可能改變核電的未來,這是我的使命”。平時覺得父親似乎不是那種能做大事的人,但今天,我真為他感到自豪。祈禱他平安歸來。

  在核電站暗影中隱現的臉,那些防輻射面罩後的臉,那些滿是皺紋的臉,至此加入人性詞典中對“高貴”這一詞條的註釋。

  災難激發人性,無疑,善惡兩面兼而有之。在此,我願讚美那善的面相,以及能迸發出驚人勇氣的心。

  不要只哀嘆災難在重復,人類那高貴的勇氣不也一樣嗎?25年前,曾有過一群“清理者”,正是這些人“拯救了歐洲”。切爾諾貝利,這個名詞指向災難,指向恐懼,但也指向最深沉的勇氣。

  1986年,也有一支由老專家組成的志願者小組前往切爾諾貝利。根據聯合國機構的一份報告,3個月後,這批人中就有28人因過量核輻射死亡。

  發生核爆炸的蘇聯反應堆如今沉寂在石棺裏。石棺上刻著現場參與建造者的名字。這些名字,毫無疑問,大多與死亡和無盡的痛苦相聯。切爾諾貝利的陳列館裏,能見到信紙上小兒子稚嫩的筆跡:媽媽在哭,爸爸快回來……下面畫著小男孩所理解的撤離路線圖。

  這一次,沒有送別,但願有儀式般的凱旋。核電站內敢死者人數,先是增至180人,再增至580人。願他們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