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南蘇丹分離將助長非洲的分裂傾向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9日 21: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後殖民非洲歷史上,南蘇丹分離將再次宣告殖民邊界不可侵犯的原則失效。第一次是1993年厄立特裏亞從埃塞俄比亞獨立出來。這兩次分離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均以爆發一場戰爭而告終,戰爭的起因都是為了尊嚴和自由;戰爭給交戰雙邊造成嚴重的生命和財産損失,最後都是以全民公決的方式和平分家。

  暫且不論厄立特裏亞與南蘇丹分離的方式和獨立的原由,僅就兩國獨立對殖民邊界劃分的成功挑戰而言,就將對非洲有類似情況的國家産生一定影響。其産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雖然不會立即和連續爆發,但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非洲的分裂主義傾向。

  在過去20多年裏,非洲有十多個國家的反政府組織與中央政府作戰。其中,有些不主張獨立,如利比裏亞、烏干達、剛果(金)、布隆迪和盧旺達等國的反政府組織;有些則以獨立為目的,如索馬裏的索馬裏蘭、塞內加爾的卡薩芒斯島、安哥拉的卡賓達地區、納米比亞的卡普裏維地帶、埃塞俄比亞的歐加登地區和科摩羅的昂儒昴島等,這些國家的分裂組織旗幟鮮明地為獨立而戰;另有一些國家分裂組織的目標介於以上兩者之間,雖沒有明確提出鬧分裂另立山頭,但會受到南蘇丹分離的影響,如科特迪瓦前總統巴博和前總理瓦塔拉因互不承認選舉結果引發國內政治衝突,尼日利亞北部的豪薩—富拉尼族、西南部的約魯巴族和東部的伊博族三大民族之間的複雜矛盾等。這些都是對非洲殖民邊界劃分提出了新挑戰,一些國家正在經受這類考驗,不少非洲首腦對此無不憂心忡忡。乍得總統伊德里斯?代比?伊特諾説出了心裏話,他表示南蘇丹的分離是一個“危險的先例”。

  事實上,西方列強是非洲國家目前邊界的始作俑者。在歐洲殖民者瓜分非洲之前,非洲國家的邊界基本上是以山川、河流、湖泊、沙漠和荒原等天然標記分開的,根本不存在劃定的區域界線。在瓜分非洲的過程中,帝國主義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按照其實力把非洲大陸條塊分割、豎碑立界。他們瓜分非洲的標準除天然標識外,主要採用以地球表面的經緯線、兩地之間的幾何直線或曲線,以及彼此互換領土等三種人為方式。這樣,經過列強們一番激烈爭奪,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非洲大陸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邊界已基本形成。“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邊界總長達4.64萬公里。其中按經線或緯線劃分的邊界佔44%,用直線或曲線的幾何方法劃分的佔30%,由河川、湖泊和山脈構成的佔26%。結果,原先非洲國家的傳統邊界被破壞了,各民族的聚居區域被破壞了。”形成這樣一個新的國家格局:昔日同一民族被強行劃分到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而不同的民族又被強行劃歸了同一國家和地區。西方列強這種無視非洲民族和文化特徵的強盜式邊界劃分,給今日非洲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民族矛盾埋下了極大隱患,許多在非洲大陸上燃燒的戰火皆因此而點燃,長達數十年的蘇丹內戰就是其中之一。

  蘇丹問題由來已久。簡言之,它是阿拉伯人販賣奴隸栽的刺、英國殖民統治者造的孽、地下豐富石油資源惹的禍。蘇丹,這個處於阿拉伯世界和廣袤非洲結合點上的國度,幾乎承受和集合了非洲大陸的所有矛盾,處在非洲各種矛盾與問題的節點上。對整個蘇丹人民而言,南蘇丹的別離、蘇丹版圖的分割畢竟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痛苦抉擇,説其撕心裂肺亦不為過。南北蘇丹的分手只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平,而這一“友好揮別”將對非洲大陸産生廣泛而深遠影響。

  (上文由《當代世界》雜誌社授權摘編,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