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臺報:從福島“死士”看西方人不懂東方的價值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8日 1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中新網3月18日電 台灣《中國時報》18日刊出評論説,對美國這個西方民族而言,理性判斷絕對優於感性付出,然而在於東方民族而言,理性的判斷在於感性的基礎。因此當美國專家認為日本福島神風式五十名人員抱著必死決心,堅守最後一道防線的“自殺任務”是不理性行為時,又豈知正是東方民族“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心理反射。

  文章摘編如下:

  看見報載日本福島核電廠機組爆炸,輻射外泄造成安全疑慮,而留下的五十名人員抱著必死決心,堅守最後一道防線,要死守核電廠的相關新聞,相信很多人一定為之動容不已!同一時間也有美國政府官員及專家都認為這些動作已經太晚了;專家甚至批評,留下來死守的工作人員,等於是在執行神風式自殺任務,再怎麼處理也沒有辦法阻止核能輻射外泄。

  我想到的是那些留守人員的家人們如何捨得讓自己的至親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當民眾為著五十英雄讚佩,也有民意代表對台灣島內相關官員提出一樣的要求時,我設身處地地想:我能否有此勇氣去“視死如歸”呢?

  古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在可能情況下或許這做得到,但在生死交關時,是否能夠“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呢?我想是真不容易吧。要不然文天祥《正氣歌》也不會如此盪氣迴腸了罷。記得年輕時讀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與妻訣別書》中所提到的“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這種不顧摯愛的無情,其實正是先哲莊子的大愛忘情啊。

  對美國這個西方民族而言,理性判斷絕對優於感性付出,然而在於東方民族而言,理性的判斷在於感性的基礎,此所以儒家所謂“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種有等差的行為,在於人要基於自我的道德素養。一個不能愛己的人又如何能要求他愛別人,此與西方基督教的愛人如己博愛情懷是大異其趣的,不論從社會的發展或制度面的建立,這是東西方絕然不同的基理。所以當美國專家認為這種神風式自殺任務是不理性行為,又豈知正是東方民族“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心理反射。

  西方文化建立在“法理情”的順序上,因此在制度面上先要求,而後談道理與人情,東方民族則講“情理法”,制度的建立在於人的基礎上,舍人則無制度可言,這在於人心之思考模式。所以要發“四端之心”,才能“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也因為這樣,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因為早已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的判準,自然敢勇於就死而不懼。

  筆者要強調的是,事前的詳盡規劃是領導者必要的功課,然而當事情來臨時,再多的悔責於事無補,如何當下面對並解決才是正途,事後的檢討與改進,讓悲劇狀況降低甚至避免,才是一個社會應有的理性行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但請勿以此相責,而是同體大悲。在哀悼一衣帶水的鄰居災難時,謹慎作為“殷鑒”,但不要以此而不理性的要求。(陳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