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世界矚目中國兩會:聚焦科學發展 熱議民生建設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05: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本報北京3月3日電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沐浴著春日的暖陽,中國兩會拉開了大幕,北京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國際社會和海外華僑華人關注兩會,世界在聆聽春的訊息,期待中國兩會傳遞出信心和新的希望。

  共商國是,兩會至關重要

  巴基斯坦戰略問題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菲扎烏爾拉赫曼認為,兩會作為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的平臺,與中國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關,也關係著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發展方向,並對世界具有深刻影響。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相信中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會走出一條新路。

  澳大利亞好市圍市議員劉娜心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兩會在中國政治生活中有著巨大的作用。中國各地群眾可以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反映自己的心聲和要求,為國家建設和發展獻計獻策。她説:“中國的兩會是老百姓參政議政的有效方式,對發展中國的民主政治至關重要。”

  美國洛杉磯皮埃爾學院政治學教授萊利古斯奈爾説,中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與美國等世界上發達國家的差距日益縮小,這不僅表現在經濟上的繁榮,也表現在社會擁有越來越大的自由度上。他説:“中國也存在著貧富差距拉大、環境污染嚴重等發展中的問題,但難能可貴的是,中國政府非常了解中國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正在採取各種措施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力求讓廣大民眾從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普遍受益。”古斯奈爾認為,中國高層與普通百姓的關注點極為吻合,這表明中國的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國發展需要的。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阿拉貢分校教授劉學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發展又好又快,兩會作用尤其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當前中國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良性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兩會意義重大,必然會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夯實經濟發展基礎産生深遠影響。劉學東認為,中國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與世界聯絡密切,中國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將讓世界各國獲益。

  轉變方式,發展前景光明

  印度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莫漢蒂教授2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儘管亞洲國家正在引領全球經濟復蘇與增長,但通脹壓力不容小覷,中國政府在應對通脹方面付出了積極努力。中國政府將在繼續拉動內需的同時,加快經濟結構轉型,以適應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此外,繼續加大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入,對於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現實意義。

  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席瓦南迪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進一步提升國內購買力水平,令經濟向著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努力,是解決諸多內部問題的非常關鍵的戰略。他説,中國試圖改變經濟的發展結構,相信5年內中國的經濟結構將更加優化,經濟將繼續得到穩定發展。他説,中國對世界經濟所能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保持自身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日報道稱,中國經濟正處在重要的轉型期,“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是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主線。改變長期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縮小貧富差距、避免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等,都將是中國在“十二五”期間的重大任務。

  美國《世界日報》3月2日在“頭版頭條新聞提示”、“焦點”、“社論”及“大陸”4個版面突出介紹中國兩會即將召開的消息,併發表多篇專題報道。文章認為,在人們對今年兩會的期盼中,與民生問題密切相關的“五大熱點話題”與“七大期盼”成為熱點;今年兩會意義十分重大,將“影響著中國今年的政經走勢,也決定著中國未來五年間的發展路向”。

  南非《商業報道》近日發表文章説,中國把可持續增長作為關鍵目標。今年中國政府將開始執行第十二個五年發展規劃,在新的發展規劃中,中國政府將經濟增長目標調低,是為了保證經濟可持續增長,並更加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此外,中國還決定增加國內消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並鼓勵對內陸省份投資。報道引用專家的評論説,這説明中國更加重視保護環境,並可能採取更大措施遏制通脹。

  法國《歐洲時報》3日指出,中國兩會確定的政策將直接影響到今後幾年的經濟發展。“十二五”確定的經濟發展速度將降至7%,與“十一五”相比,經濟增長指標雖被弱化,但只有主動謀求轉變,才能實現中國經濟持續繁榮。

  關注民生,彰顯以人為本

  泰國泰華報人公益基金會主席陳鄭伊梨説,如果把1978年第一次訪問中國看到的情景和現在的中國發展情況相比,可以用“翻天覆地”來描繪中國的變化。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國力強盛、人民生活幸福,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家。陳鄭伊梨認為,中國的經濟強盛,同時帶來了政治穩定,中國政府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工作重心,經濟快速發展使民眾過上幸福生活,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必然穩定,中國的前途是光明的。

  古巴哈瓦那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中國問題專家伊爾米娜克勞迪婭在接受本報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中國兩會意義重大,全球矚目。兩會將要審議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內涵豐富,其踐行的“包容性增長”理念已不再片面追求GDP總量的提高,既包含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問題,又強調實現社會財富公正分配的和諧發展問題。在新的五年規劃中,中國政府更加關注民生,提出一系列與住房政策、抑制通脹、節能減排、扶貧醫保相關的解決民眾切實利益訴求的新政策,充分顯示出中國政府努力尋求經濟增長與民眾生活同步改善的“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發表文章説,中國政府總理溫家寶在網上與民眾交流時,提出中國未來五年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這是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中國經濟開始從追求高增長轉向可持續的穩定增長。《朝日新聞》説,溫家寶總理拿出數字説明中國政府將努力抑制物價上漲,建設保障性住房,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從國富走向民富,財富再分配成為中國政府的要務。

  越南北江省越中友協會長阮光舉曾于上世紀60年代到中國留學,多年來他一直關注中國的發展。他對記者表示,“十一五”期間,中國國內生産總值保持高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落實,中國的和諧社會建設成果豐碩。

  越南河內大學學者蔡心交對中國教育文化事業發展非常關注。她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對教育、文化的投入不斷加大,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作用日益增強,可以説,“十一五”期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巨大勝利。

  (本報駐外記者牟宗琮、李景衛、陳一鳴、呂鵬飛、廖政軍、張慧中、席來旺、裴廣江、顧玉清、孫廣勇、鄒志鵬、崔寅、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