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世界週刊】視線:日升VS日落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0日 23: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康輝:近來,日本首相菅直人的日子很不好過。先是在日本所稱的“北方四島”問題上遭遇俄羅斯強力阻擊,緊接著他的內閣支持率跌破20%,被認為已出現“政權末期症狀”。本週一,又一個消息傳來,日本失去了世界GDP第二的位置。20世紀80年代,日本曾經被認為勢不可擋,將很快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經濟老大。然而三個十年過去,日本經濟卻漸行漸遠。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日本真的衰落了嗎?本期視線,關注日本這30年。

    2011年2月14號,星期一。日本平面媒體的休刊日。但日本政府公佈的一個數字卻迅速傳遍世界。

    54742億美元。這是日本2010年的國民生産總值,比起中國此前公佈的58786億少了4044億美元。這意味著日本正式走下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雖然我們國家的GDP被中國趕超,但日本的人均GDP仍然是中國的十倍。”

    儘管日本高官説得輕描淡寫,但在世界經濟史上,這的確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楊伯江:“鴉片戰爭以後,日本經濟總量逐步超過了中國。在戰後1968年的時候超越當時的聯邦德國成為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二名。在1980年代的時候超過了當時的蘇聯成為真正的全世界的第二。那麼這一次中日之間經濟總量換位逆轉,應該説日本在經濟規模經濟總量引領亞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消息傳來,日本國內反應不一。

    日本公司職員:“日本再不改變可能就要完蛋了。”

    日本退休員工:“我希望大家努力幫助日本實現復興,我們不能敗給像中國這樣的國家。”

    就在這一天,韓國亞細亞經濟網站説:今天起,日本再也不能將自己比做初升的太陽了。而美國《華爾街日報》一張拍攝于東京某工業園區的照片,則特意將場景選在了“日落”。

    康輝:2010年,對日本來説的確是一個轉捩點。昔日曾經的輝煌、今天下滑的無奈,都會讓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感慨萬千。在他們的青春時光,日本曾經是一個讓西方十分敬畏的國家;如今媒體眼裏的“迷路國家”,曾經是創造了東亞經濟奇跡的“優等生”。

    穿越時光隧道並不是什麼新鮮題材,但2007年一部重返過去的電影還是讓日本人癡迷。為了逃債,廣末涼子扮演的田中真弓乘著父親發明的時光機,回到1990年的東京。當時正是日本經濟史上最為亢奮的時期。繁華無比的東京,在銀座根本叫不到出租車,六本木的廣場大樓幾乎全是迪斯科舞廳……

    這是一個讓日本人至今都唸唸不忘的時代,也是讓美國感到恐懼的時代。
      
1989年10月9號,《日本佔領好萊塢》的大標題出現在美國《新聞週刊》的封面上。當時,日本索尼公司買下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美國人擔心自由女神就要穿上和服。

    同年5月,美國《大西洋月刊》發表《遏制日本》一文,提醒美國對日本設限,否則,日本就將取代美國的全球經濟龍頭地位。

    讓美國人惴惴不安的,是日本創造的令世界驚羨的經濟奇跡:1968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983年人均GDP超過美國,隨後成為美國最大債主……豐田、松下、日立……日本製造風靡世界,三菱公司買下了紐約的地標式建築:洛克菲勒中心!

    “日本在軍事上沒有打敗美國,但通過經濟戰爭卻戰勝了美國。”1979年,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在《日本第一》一書中的預言成為了現實。而這樣的成就是二戰後短短幾十年日本經濟崛起的結果,也與美國出於冷戰反共的需要大力扶持日本密不可分。

    楊伯江:“在戰後日本之所以能夠迅速恢復經濟並取得長足發展,是和當時執政黨的執政重點方針有非常重要的關係。比如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比如説日本國土開發計劃,都引領當時的日本社會、日本國民朝著一個目標前進。”

    大松博文,人稱“魔鬼教練”,上世紀60年代帶領日本女排連奪世界冠軍。他所倡導的近乎嚴酷的刻苦、認真,正是生活在那個狂飆突進時代的日本人最真實的寫照。

    1956到1973年,日本實際國民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這種持續的高速增長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是罕見的,被稱為“日本奇跡”。70年代初期,日本基本上實現了國民經濟現代化。

    劉江永:“它採取了一種新的國家發展模式,這個發展模式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借助美國的保護輕軍備優先發展經濟。進口低廉的石油礦産還有資源把它進行加工,儘量增加它的附加價值之後向海外出口。通過這種市場份額的佔有完善售後服務來使得日本形成一種叫做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同時它在國內建立了終身雇傭的一種企業集團的模式。集體抱團共同對外展開競爭。”

    到80年代中期,日本在計算機、高級精密儀器、高級汽車等高端産品領域也已趕上甚至超過美歐。“日本模式”成為全世界經濟教科書上的案例,以日本為“領頭雁”的東亞“雁行模式”也風行一時。

    康輝:從1968年的“日升”,到如今的“日落”,日本創造了半個世紀的輝煌。上世紀80年代日本全盛時期,“日本第一”、“遏制日本”、“可怕的日本”等等説法,就像今天外媒肆意拋給中國的詞彙一樣滿天亂飛。可是很快,日本遭遇了“失落的20年”,滑入了由盛轉衰的軌道,至今尚未恢複元氣。在這種態勢下,日本讓出世界第二的位置,其實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2011年2月16號,日本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和經濟産業省聯署發函給財經業界247個團體,要求企業擴大招收應屆畢業生。

    每年3月,是日本大學生畢業的日子。日本政府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超冰河期”,就業率預計只有68.8%。

    這與上世紀80年代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人才供不應求,一些公司為避免對手挖人,不惜花錢將已經內定招聘的大學生送往國外旅行,稱為“隔離旅行”。

    這一幕早已成過眼煙雲,“窮忙族”取而代之成為日本社會的流行詞。

    小山良人,宮城縣石卷市人。1992年大學畢業時,正好趕上經濟泡沫破滅。小山找不到工作,只能靠打幾份零工維生。

    小山良人:“真的很困難。這樣下去能不能找到工作,非常擔心。”

    2002年,小山離開家鄉來到首都東京碰運氣。然而日本經濟仍然不景氣。終生雇傭制根本輪不上他。只能幹合同幹的小山很快又被解職。34歲的他只能露宿街頭。

    小山良人:“再怎樣拼命幹依舊得不到安定生活。對於將來毫無期待,也不能有什麼期待。”

    小山就是典型的“窮忙族”——極端的忙碌與貧困奇怪地交織在一起。與小山有相似命運的還有山田。年過50的他曾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經濟泡沫破滅後,山田丟了工作,做的都是臨時工,月收入只有13萬日元,為日本平均工資的一半。為維持生計,山田迫不得已動用了之前存下來的給孩子們上大學的錢。

    山田:“得存錢供他們上大學,這是做父母的責任。即使犧牲自己也得把學費攢到。孩子們沒有錯。”

    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已經忙碌不堪的山田還想再打一份臨時工。大量的“窮忙族”,見證的正是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從巔峰跌落的痛苦過程。


劉江永:“在1987年到1990年之間,每年平均地價上漲10%,也就是説這三五年下來要上漲百分之四五十。東京銀座就像北京的王府井一樣,按一平米來計算200多萬人民幣,它是一個天價。”

    而這個巨大泡沫的起點,是1985年美英法德與日本簽署的“廣場協議”。面對日本咄咄逼人的發展勢頭,美歐要求日本減少出口,降低貿易順差,手段之一就是日元升值。“廣場協議”簽署後,日元與美元比價從242:1驟升到120:1。

    劉江永:“日元升值,石油價格上漲了,成本上漲了,就打擊了它的價格競爭力。所以這段時間日本經濟出現了危機。它為了保持本身國內經濟活力於是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它不斷降息,降息降下來以後日本的企業,他們在出口遇到了問題。於是乎他們腦子動歪了。説什麼來錢快,股票來錢快。還有什麼來錢快,房地産來錢快
這個泡沫是越來越大。

    眼看地價越來越高不可攀,1990年,日本政府決定提升利率,緊縮銀根。長期累積的泡沫瞬間破裂。股價暴跌,地價急落,許多家庭的財富化為烏有,大量企業倒閉,日本經濟進入了長達20年的衰退期。

    1995年,日元一度大幅升值,日本GDP竄升到5.11萬億美元的歷史高位,達到美國的73%,更是中國的7.5倍。但15年後,2010年,日本GDP仍在5萬億左右徘徊,被中國趕超。而美國則以14萬6600億美元遙遙領先,為日本的2.7倍。

    經濟低迷,導致政局動蕩。十年九相的局面導致日本經濟政策的延續性幾乎成了一句空話。

    劉江永:“這種不到一年就更換一個首相,結果就是七擰八歪。有的人強調增長,有的人強調減少赤字,它的經濟政策沒有辦法貫徹下去。”

    經濟不景氣還刺激了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再加上一些政客謀求邁向政治和軍事大國,應美國要求分擔美軍戰爭費用等等,日本經濟走向了迷失。

    楊伯江:“冷戰以後,日本社會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分化。就日本向何處去這個問題並沒有達成一個共識。那麼究竟是把國家資源集中于經濟發展上還是在經濟發展之外在謀求新的目標,各屆內閣的思路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安倍內閣他上臺之後,重中之重是放在擺脫戰後體制,擺脫戰敗國地位,這樣一個顛來倒去朝三暮四,就導致了日本的發展方向不能夠維持一貫性。”

    康輝:有人説,日本這個國家命運的升起與落下,都是大幅度的。歷史上從明治維新開始崛起,以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到二戰戰敗跌入谷底,但此後又因經濟奇跡再度崛起,直到現在讓出世界GDP第二的位置。就連日本防衛大學校長歷史學家五百旗頭真也認為,日本文明的巔峰時期已過,將進入一條下行線。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2010年的中國電影“非誠勿擾”中,日本北海道的優美風光讓許多人萌生了去日本旅遊的想法。

    劉江永:“我們到日本去的觀光旅遊者去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什麼,第一個感覺就是乾淨。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後一百多年了,它就非常重視什麼,日本城鄉下水道的排水設施的系統建設。為什麼?因為它是一個山多雨多海洋性氣候,你不修,就到處都淹了。”

    環境整治與公共設施的完備,只是日本作為發達國家的特徵之一。日本是全球最長壽的國家,平均壽命83歲;日本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實施了60多年,每個國民都參與,老有所依;醫保覆蓋率也幾乎是100%,即便是生了大病也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

    這一切並非一蹴而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在日本取代西德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前後,曾出現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水俁病、痛痛病等成為公害。

    楊伯江:“日本在資源的破壞等等方面都曾經出現過非常嚴重的問題。那麼在這些問題出現了之後,日本從六七十年代開始越來越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在發展經濟保持一定速度增長的同時能夠保證對環境的保護和對資源的有效利用。”

    今天的日本經濟增速放慢,再加上國土面積狹小、老齡化加劇,曾經勢在必得的日本開始出現不爭第一的聲音。

    《我們需要成為第一嗎?》這是去年日本華裔閣員蓮舫的著作。
書中的觀點是:做好自己,不需要事事領先。

    不過,在多數日本人看來,日本也不能甘於落後,更何況相鄰的中國提供了共同成長的機會。

    日本大學生:“我認為亞洲將繼續保持增長,日本正努力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但我想日本也應該重新激發自己的活力。”

    楊伯江:“(日中)這樣一個逆轉會促使日本各界特別是戰略精英層進行一個深入戰略思考。那麼對華戰略心態會有一些變化。僅就經濟戰略來説,日本恐怕今後
會進入一個舍量求質這樣一個階段。不再追求,它也維持不住,不再追求數量上的增長,而是謀求如何在質量上能夠保持住現有一個位置甚至追求更高的目標。我想這是對日本最重大的一個影響。”

    康輝:其實,GDP排名的變化,對於普通百姓來説,意義並不大。什麼時候,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了,才是真的好了。而對於日本這個國家來説,日升還是日落也不是那麼重要,什麼時候學會了坦然地面對中國崛起,也就為自己的未來找到了一條出路。

    (編輯: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