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新聞分析:日本經濟離"復蘇"還有多遠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5日 23: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東京2月15日電(記者馮武勇)日本中央銀行——日本銀行15日宣佈繼續維持去年10月開始實施的事實上的零利率政策,主要理由是日本經濟尚未徹底擺脫復蘇遲緩和通貨緊縮困境。不過,當天發表的央行貨幣政策會議公報中,日銀9個月來首次上調對經濟景氣的判斷,措詞從上一次會議定調的"停滯不前"升格為"逐漸擺脫停滯狀態"。

  從字面判斷,日本經濟距離重新"復蘇"只有一步之遙。不過,這一步並非像看起來那麼容易跨越。

  根據公報,日銀從國際國內兩個層面做出上述謹慎樂觀的判斷。從海外形勢看,日銀認為,在新興經濟體和資源富裕國家的強有力帶動下,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勢頭良好,對於以出口為主要經濟引擎的日本而言,這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回頭看日本國內,日銀認為,近期日本的出口和生産均出現增長勢頭,企業設備投資和居民住宅投資回暖,就業和收入情況的改善儘管不盡如人意,但也出現一些積極苗頭。

  日銀有關"走出停滯"的判斷也得到近期一些經濟數據的支撐。日本財務省2月份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日本商品貿易順差額為7688億日元,同比增長20%多。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2.8%。經濟産業省發佈的工礦業生産預測調查顯示,去年12月份日本工礦業生産指數環比上升3.1%,而今年1月份工礦業生産有望環比上升5.7%,實現連續3個月環比上升。

  日本主要上市公司近期公佈的去年第四季度財報也讓市場信心大增。日本經濟新聞社的統計顯示,截至2月4日,發表第四季度財報的859家上市公司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這些企業市值約佔全部上市公司總市值的80%,其中半數實現利潤增長。它們所覆蓋的32個行業中,有25個行業當季實現利潤增長或扭虧為盈。

  受此影響,許多日本企業開始上調2010財年(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的年報業績預告。日本時事通信社11日公佈的調查顯示,豐田、日産、東芝等200多家上市公司著手上調年報業績,是下調年報業績的上市公司數量的兩倍。野村證券金融經濟研究所戰略分析師伊藤高志認為,另有一些上市公司較為謹慎,現階段不願輕易上調年報業績,到時整體企業業績仍有上升空間。

  經濟學家也對今年第一季度的日本經濟做出樂觀預測。日本經濟新聞社針對10家市場機構的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市場人士預計,第一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的平均預估值達到1.8%,最樂觀者給出了3.8%的增長率。日本內閣府14日公佈的速報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下滑0.3%。如此説來,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經濟重回復蘇軌道的意味甚濃。

  不過,日本央行總裁白川方明在15日政策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對經濟復蘇前景給出一些更為複雜的信號。一方面,白川重申,日本經濟近期有望走出"原地踏步"狀態;但另一方面,他反復提醒,復蘇前景尚存不確定性。白川指出兩處"軟肋":其一,企業業績改善和家庭的消費、收入出現脫節,日本企業享受全球化好處同時,日本家庭卻面臨産業空洞化和收入不振的窘境,而從中長期看,高齡化、少子化等人口結構性問題將是制約日本經濟持續增長的"瓶頸";其二,白川指出,海外經濟形勢仍存一定風險,包括一些新興經濟體的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風險,也包括歐美國家經濟前景和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招致的風險。

  日本政府的統計數據顯示,通觀2010年全年,日本實際GDP增長3.9%。前三個季度,受日本政府推出的環保車、綠色家電補貼等政策刺激,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進入去年第四季度,這些有利於內需的政策陸續退出。去年9月,環保車補貼政策到期;10月1日起,煙草稅上調;12月1日起,綠色家電補貼減半。這些政策調整造成的內需下滑,集中體現到第四季度的消費支出中,當季日本消費支出環比減少0.7%,其中家庭消費支出減少1%,使得內需5個季度以來首次對經濟增長産生負貢獻。

  分析人士指出,受制于通縮和産業空洞化的背景,今後一段時期日本內需恐將繼續低迷,意味著日本經濟對外需的依賴性進一步凸顯。從去年第四季度上市公司財報看,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需求構成眾多日本企業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美國經濟的逐漸復蘇,也使得日本建工、機械、海運等行業業績大幅提升。但這從另一側面顯示,一旦國際經濟和金融環境風雲再起,海外需求出現頓挫,日本經濟復蘇之路也將再次蒙上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