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視頻]傳奇亞洲節 普珥節——以色列的狂歡節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0日 2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今日亞洲]>>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今日亞洲):

  猶太人的傳統節日,大多是嚴肅甚至有些哀傷的,而慶祝猶太人先祖免遭滅族迫害的“普珥節”是個例外。事實上,普珥節跟中國的春節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是按照傳統曆法計算的,也同樣是最喜慶的節日。今天的傳奇亞洲節,就由以色列駐華大使館的新聞官柯楷儀,帶您走進有“以色列的狂歡節”之稱的普珥節。

  據《聖經舊約以斯帖記》記載,普珥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聰明的猶太族王后以斯帖,將流落波斯帝國的猶太人從邪惡的大臣哈曼手中解救出來的英勇事跡。2006年的好萊塢歷史巨作《與王一夜》就講述了這個發生在公元前5世紀的故事。當時,波斯王薛西斯一世準備攻打希臘,卻苦於籌不到軍餉。與猶太人有世仇的哈曼,借機公報私仇:哈曼通過掣簽,決定在猶太歷阿達爾月十三日這天屠殺猶太人。幸虧,猶太族王后以斯帖力挽狂瀾,粉碎哈曼的奸計,使猶太人躲過滅頂之災。人們為了慶祝這一勝利,就創立了“普珥節”,時間定在阿達爾月的十四日、十五日。普珥(Pur)一詞在波斯語中是“簽”的意思,這裡之所以用它的複數形式Purim,即表示“重新掣簽,逆轉命運”。

  正統的猶太教徒,除了在普珥節適度地放縱享樂,開懷暢飲之外,也嚴格地實踐身負的義務)——早晚誦讀《聖經舊約以斯帖記》。

  在猶太會堂誦讀《以斯帖記》是一項其樂融融的集體活動,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每提到邪惡的化身哈曼時,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會搖動特製的噪音器將他的名字淹沒在一片噪音中。

  為了表達對哈曼的刻骨仇恨,猶太人還發明了一種叫“哈曼耳朵”的普珥節美食,供大家享用。顧名思義,這種三角形的餡兒餅模倣的是哈曼的三角耳。跟中國的餃子一樣,最好吃的“哈曼耳朵”一般是純手工製作的,選料講究,中間一般填有罌粟籽、草莓醬、黃桃醬等甜料,近些年來,以巧克力醬作餡兒的哈曼耳朵也非常流行。

  雖然這種甜點自古以來就叫“哈曼耳朵”,但仍有不少以色列人相信,它實際上倣造的是哈曼的三角帽。西方有句俗語説:“如若不成,我甘願吃掉自己的帽子”,用來表達“甘心受罰”的意思。而猶太人選擇在普珥節時吃哈曼的帽子,就等於是嘲笑哈曼害人不成、反遭來殺身之禍。

  除了誦讀《以斯帖記》和吃哈曼耳朵兩大傳統之外,為慶祝普珥節,孩子們(當然,也有不少成年人)還會穿上戲服,扮演《以斯帖記》中的人物。在近代猶太人社會裏,孩子們的扮相也與時俱進了,從好萊塢大片中的角色到新聞裏的風雲人物,應有盡有。甚至是來自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人彈,也成了普珥節時的流行扮相,大概是以色列人希望像當年搗毀哈曼的計劃一樣,也及時地將人彈都一一拆除吧。

    以色列建國以來,普珥節穿戲服的傳統又進一步演變成了盛大的狂歡遊行。普珥節因而又得名“以色列的狂歡節”。每年最大的狂歡遊行在中部小鎮霍隆上演,男女老少都會身著誇張的服飾、戴著假面具參加,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或描繪多彩的生活,或表達未完成的心願。例如在近年來巴以和平進程停滯不前的背景下,政治主題的花車也常常被納入狂歡遊行的隊伍當中。(展示)

  在以色列,普珥節是公認的最快樂的節日,其喜慶程度甚至比猶太新年逾越節都略勝一籌。這其中大致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因為它是春日裏第一個節日。而春光代表著希望。越是經歷風雨,越期盼春天的到來;第二,是因為普珥節暗含著這樣一個信念:當人類不再坐以待斃,而是奮起自救,通過積極的行動創造奇跡、改變命運時,最值得瘋狂地慶祝。

  事實上,從古老的普珥節故事中,人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猶太人自立自強的智慧,它閃爍著生存意義之外的魅力。而當新春降臨時,相信和諧與甜蜜是所有人的期盼。(編輯:韓淩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