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阮富仲當選越共總書記 被稱為越共“理論家”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0日 03: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越共十一大閉幕,阮富仲稱越南將繼續“革新開放”,保持經濟快速發展

  19日,新當選的越南共産黨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向出席越共十一大的代表抱拳致意。

  綜合新華社電 為期8天的越南共産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日在河內國家會議中心閉幕,阮富仲當選為新一屆越共中央總書記。

  確定未來十年發展方向

  阮富仲當天在大會閉幕式上發表講話説,越共“十一大”總結了越共“十大”各項決議的執行情況以及越南25年革新開放的經驗,確定了2011年-2020年越南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目標和任務,修改、補充了黨章,並選舉産生了越共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

  阮富仲説,越共“十大”以來,黨領導全國各階層人民在全面推進革新事業的進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一大”確定未來幾年努力提高越南共産黨的執政能力和戰鬥力,發揮全民力量,繼續推進革新開放事業,保持政治和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以實現到2020年把越南基本建設成為現代工業化國家的目標。

  他強調,越共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在領導人民繼續推進革新事業的進程中既面臨機遇,也將迎來眾多挑戰,任務光榮而艱巨。越共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將繼承和發揮黨的優良傳統,致力於提高幹部隊伍的政治本領和道德品質,加強黨建工作,將越南共産黨建成一個政治、思想和組織上強大和高度團結的黨,不斷提高黨的威信,不辜負全國人民對黨的信任和期望。

  現任總書記及主席退休

  大會18日公佈新一屆中央委員會選舉結果。越共中央委員會設中央委員175人,其中,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政府總理阮晉勇,國會主席阮富仲和越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張晉創當選。

  越共中央總書記農德孟和國家主席阮明哲準備退休,沒有入選。

  本次大會12日在首都河內國家會議中心開幕,為期8天,1377名代表與會,代表全國5.4萬個越共基層組織360萬名黨員。

  ■人物

  曾在越共理論刊物工作數十年

  阮富仲現年66歲,同歷任越共中央總書記一樣,來自越南北方

  與以往歷任越共中央總書記一樣,現年66歲的阮富仲也來自越南北部。他曾長期在越共理論刊物工作,被稱為越共頭號“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阮富仲1944年生於越南河內市東英縣東會鄉。1963年至1967年,他就讀于河內綜合大學語言文學系。畢業後,他長期在越共機關刊物《共産主義雜誌》工作,歷任編輯、副總編、總編,時間長達20餘年。在此期間,阮富仲曾赴蘇聯學習,並獲得副博士學位。

  1996年10月,阮富仲出任河內市委副書記,2000年初任河內市委書記,2001年兼任越共中央理論委員會主席。因為長年在理論刊物工作,阮富仲被認為是越共首屈一指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並被視為溫和派。

  1997年12月,阮富仲在越共八屆四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負責思想、文化、科技方面的工作。2001年4月和2006年4月,他連任中央政治局委員。2006年6月,阮富仲被選舉為國會主席。(馬晶)

  “非常穩定的一次權力過渡”

  分析稱,越共新領導集體面臨棘手經濟問題

  觀察人士認為,儘管新當選的越共中央總書記被視為“比較弱勢”,但依然是一次非常穩定的權力過渡。

  分析人士認為,新任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是一個較為“柔弱”的人物。新南威爾士大學越南問題專家塔耶爾認為,在執政資源和人脈網方面,總理阮晉勇似乎比阮富仲更強一些。但也有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亞洲國家外交官將阮富仲描述為“一位慈祥祖父似的人物”。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個人特點上,阮富仲與阮晉勇鮮明對照,阮富仲是“來自越南過去那個時代的典型幹部”,較為溫和、傳統。但這樣的安排有利於總理阮晉勇在其接下來的任期內,採取積極措施繼續推動越南經濟發展。越南證券公司經濟學家阿蘭。范則稱,此次越共中央換屆,“是一次非常穩定的權力過渡。”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不論越共高層出現何種人事變化,越南都不會偏移既定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方向。

  越南經濟學家黎登營分析稱,越共新領導集體目前面臨著貿易赤字、預算赤字、經常項目赤字和高通脹等問題的嚴峻挑戰,而這些問題都很難輕易得到解決。

  一些東南亞政治研究學者認為,此次越共十一大確定的還只是“政策理念”,關鍵問題在於如何付諸實施。(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