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華裔教授嚴厲育兒法在美引轟動 全美反思育兒觀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8日 04: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兩個女兒在蔡美兒嚴厲教育下,鋼琴和小提琴演奏取得不錯成績。

  “虎媽”檔案蔡美兒是菲律賓華裔,自小隨父母到美國,先後在哈佛大學獲得文學學士(1984年)和法學博士(1987年),2002年出版《燃燒的世界———自由經濟和民主的輸出如何繁衍種族仇恨和全球不安》,2007年出版《帝國時代:超級強國如何成為世界主宰及失敗的原因》,目前是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她生於1962年,屬虎。蔡美兒在文章中解釋道,“虎”被認為是力量和權力

  中式“悍母”教育更好?

  美國上下反思育兒觀

  華裔教授蔡美兒嚴厲育兒法引轟動,超六成美國讀者認可東方式教育

  父親母親和眉頭緊鎖的孩子圍坐在廚房裏。餐桌上放著一份沒有動過的早餐。父親威脅説:“如果你不把它吃了,我們就把你交給蔡美兒領養。”

  (引自香港《南華早報》漫畫)

  美國人説

  如果美國媽媽們繼續縱容懶惰、毫無自律卻總是期待被讚譽的下一代,不難想象終有一天美國要在全球的競賽中被中國擊敗。

  “虎媽”觀點

  ●孩子的學術成就很重要,“全優生”是基本要求

  ●打是親、罵是愛,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

  ●我吃鹽比你吃米多,為孩子好就替他們做對的選擇

  最近,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題為“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勝一籌?”的文章引起轟動,文章作者蔡美兒迅速成為英美媒體追逐報道的焦點人物,其在英美媒體和網絡掀起的一場中美家長育兒方法差異的大討論十分熱烈。《時代》、《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都參與了這場爭論。

  蔡美兒是華裔第二代美國移民,目前是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華爾街日報》刊登的蔡美兒的文章是其新作《虎媽戰歌》的節選部分。文章介紹了蔡美兒如何採用嚴厲的方法教育兩個女兒。網站讀者投票顯示,60.7%的美國讀者認同嚴厲的東方家庭教育方式。

  制訂嚴苛家規

  雖然蔡美兒的兩個女兒是美國人,但她一直秉承著“中國媽媽”的教育方式對待她們。蔡美兒為女兒索菲亞和路易莎列出嚴苛家規“十不準”,當女兒沒有按照要求去做時,蔡美兒甚至直接出口罵“垃圾”。

  蔡美兒在文章中説,中國父母不像美國家長那樣將孩子想得無比脆弱,因此不顧一切地辱罵、加壓。中國媽媽可以對女兒説,“胖妹,減減肥吧”;相反,西方父母只能躲躲藏藏地談這個話題,從來不提“胖”字,而他們的孩子到頭來還是因為飲食失調和自卑而接受治療。

  教育已見成效

  在蔡美兒的教育下,兩個女兒4歲就開始閱讀薩特的文章。長女索菲亞14歲便在卡內基音樂廳登臺表演鋼琴獨奏。路易莎在少年交響樂團中擔任主要演奏者,此外功課果然門門拿A。兩個女孩和媽媽感情很好,還敢開媽媽的玩笑説她“瘋了”。

  蔡美兒指出中國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質: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引起巨大反響

  《虎媽戰歌》出版後,引起巨大反響,《華爾街日報》網站就有4000多篇評論,“臉譜”社交網站也出現大約10萬篇評論。蔡美兒近日已收到成千上萬封信件,有人認為她有道理,分享她有力、堅定的答案,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兒。

  1月14日,蔡美兒在《華爾街日報》評論版答覆讀者説,關於教育子女,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答案。我這種教育方式如果運用得當,絕對可以成功。所謂運用得當,是指父母必須用愛心、了解和參與,配合對子女的高度期望。這是父母教我的,我也希望傳授給女兒。

  蔡美兒十大“家規”

  1 不準夜不歸宿

  2 不準參加學校的小組娛樂活動

  3 不準參加校園演出

  4 不準抱怨沒有參加校園演出

  5 不準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

  6 不準擅自選擇課外活動

  7 不準有科目低於A

  8 除了體育與話劇外,其他科目不準拿不到第一

  9 不準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10 不準不練習鋼琴及小提琴

  原因分析

  反思源自恐慌 美國人害怕落後

  美式教育自身問題多

  《華爾街電訊》曾刊文寫道:“美國一向自忖先進的教育系統在信息化、全球化的當今世界正在面臨著挑戰。”

  多年來,在技術、資金、信息和産品的流通上,美國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依賴。但在全球人力資源的流通上,美國最依賴於他國,尤其對中國、韓國、印度和日本的依賴程度最高。紀錄片《等待超人》劍指美國教育問題。片中稱,到2020年,美國需要高素質人才的職位將超過1.2億,而美國教育系統培養出的合格學生僅有5000萬。

  美國式教育有時過於鬆散,因注重學生創造性培養而忽視了打基礎。中國的教育特點恰好能很大程度上彌補美式教育的不足。

  中國孩子越來越強勢

  去年12月,約5100名15歲上海學生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評成績成為中外教育界的熱門話題。《紐約時報》發表了題為《上海的高分震驚教育者》的文章,稱上海學生在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三方面得分遙遙領先,遠高於美國。

  金融危機給歐美人留下的印象除了通脹、失業、一片混亂外,或許也讓他們記住了,在這樣猛烈的浪潮中,嚴厲母親教育出來的華裔們卻安然無恙。他們驚異於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時,還有很多人開始了關於教育制度的反思。

  來自更深層的恐慌

  教育制度問題日益凸顯或許不是歐美最擔心的,教育改革的背後,他們可能有更深層次的憂慮。

  2009年11月12日美國《TIME》雜誌上有一段文字這樣寫道:中國雖然有5000年曆史的重負,但它現在已經變成一台産出樂觀、實驗和增長的發電機。而相反的,美國看上去突然更老了,更脆弱了。

  《TIME》上這段文字的標題為“美國可以向中國學習的五件事”。五件事分別是:要有雄心、重視教育、照顧老人、大量儲蓄、放長眼光。文章説:如果你認為中國持續發展教育的願望不會對未來20年有太大的影響,這兒有個7歲的上海小孩樂於用英語和你討論這個話題。 任準希 編譯

  觀點交鋒

  支持方

  嚴厲管教是愛的表現形式

  美國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為何中國家長比美國家長強?中國家長的嚴格教育和強烈的競爭意識,與美國家長的溺愛和溫和形成鮮明對比。如果家長的目標是讓孩子成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麼中國的母親們無疑比多數美國媽媽更勝一籌。

  《赫芬頓郵報》:中國父母總是相信他們知道“什麼對孩子是最好的”,他們會用自己的決定蓋過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想法。這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形式”。

  劍橋網友:一直以來,國內都在推崇西方母親在生活中如何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如何把誇獎孩子的話語挂在嘴邊。這種觀察頗有霧裏看花的問題,忘記了在學業和能力的培養中同樣需要“挫折教育”,西方母親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溺愛。

  反對方

  過分管制教育不值得推廣

  網友Kyle Steele:蔡美兒憑什麼將她的孩子定義為成功的?就憑她為孩子制訂的標準嗎?大家應該集體反駁這名“虎媽媽”,否則蔡女士只能繼續驕傲地、系統地摧毀她孩子的個人身份———以責任和傳統之名。

  網絡雜誌Slate:蔡美兒的成功能否持續,因為她的兩個女兒年齡還小,能否無止境地負荷“中國媽媽”的嚴格要求,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中立方

  “中美媽媽”應優勢互補

  《僑報》:中美教育的差異比較已經從過去的單向比較演變為當前的雙向比較,中美教育各有優劣,如果能夠優勢互補,紮實的基礎與創新能力相結合,不失為一種較為完美的教育方式。

  文章節選

  中國式“魔鬼教育法”

  露露(路易莎的小名)7歲了,仍然在學習兩種樂器,經常彈奏法國作曲家雅克伊貝爾的一支名為“可愛小白驢”的曲子。彈這首曲子時兩隻手需要有不同的節奏,露露總也掌握不好。她最後沮喪地撕碎了樂譜。

  我把樂譜粘回了原來的樣子,告訴她:如果明天不能把“小白驢”彈好,我就把你的玩具一件一件都捐出去。我嚇唬她説,不準吃午飯,不準吃晚飯,沒有聖誕節禮物,不準辦生日聚會……

  傑德把我叫到另一邊。他説不要再羞辱露露了。“你這是對她沒有信心。”我警告他説。

  我挽起袖子,走到露露身邊,我們一直練習到了吃晚飯的時間,我仍舊沒有讓她停下,不準喝水,不準去洗手間。整個房間變成了戰場。

  終於,那種令人沮喪的氣氛消失了,露露做到了。她的手能夠協調地在一起彈奏了。過了一會,她開始變得笑盈盈的了。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據新華社、中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