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突尼斯青年小販被逼上絕路自殺 引民眾流血抗議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5日 23: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突尼斯騷亂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突尼斯流血衝突現場。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雪報道,據半島電視臺網站12月27日報道,突尼斯內政和地方發展部24日發表新聞公報稱,突尼斯中部地區的西迪布吉德當天下午發生流血衝突,衝突造成1名示威者死亡和兩人受傷,另有多名國民衛隊官兵在衝突中被燒傷,其中兩人處在昏迷之中。公報還指出,鬧事者在圍攻國民衛隊大樓之前還縱火燒燬了國民衛隊的3輛汽車。

  衝突原因:絕望青年自焚

  10天前突尼斯西迪布基德地區的26歲的突尼斯青年布瓦吉吉選擇自焚結束生命。他受過大學教育,畢業後沒有工作販賣蔬菜水果維生結果貨物被沒收了,失去希望的布瓦吉吉走上了絕路。即使布瓦吉吉被搶救過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創傷也會讓他生不如死。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向他的國家和政府抗議的不僅是布瓦吉吉一個人,同樣是20多歲的年輕人納吉,因為“饑餓和失業”選擇觸電自盡,還有因為還不清政府小額貸款而自殺的阿布迪。突尼斯的年輕人,這些本來肩扛國家未來的青年,卻選擇以如此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與其説是個人的悲劇,不如説是國家的悲劇。

  布瓦吉吉的自殺引燃了當地群眾的憤怒,眾多處境像布瓦吉吉一樣的百姓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有所作為,並與警方發生了激烈衝突,導致傷亡。

  歷史背景:突尼斯特色的“麵包契約”

  盧梭提出了“社會契約”,而突尼斯有突尼斯特色的“麵包契約”。這份政府與百姓間心照不宣的約定自從1956年突尼斯獨立以來一直存在。因為突尼斯民生資源的緊缺,政府以“麵包”換取百姓的順從,所説的“麵包”可以是麵包,也可以是糖、茶、咖啡、煤油,抑或是教育、醫療、住房資源等。

  突尼斯政府控制的國家穩固基金會和國家就業委員會,以補貼形式分配這些民生物資,可以説“麵包契約”取得了部分的成功,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基金會的財源很大一部分卻來源於老百姓,突尼斯窮困百姓必須“翻遍口袋”找錢為國家貧困緩解計劃提供資助基金,可以説,突尼斯百姓是自己養活了自己。

  南北差距造成民眾不滿

  像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突尼斯一直在在財政、政治和社會層面都在調整。政府的對民眾的補貼減少了,私有化程度提高了,本國貨幣自由兌換量日漸萎縮,外國企業大肆購地,新貴階層崛起,行業壟斷力量提高和政府日漸腐敗,而老百姓的日子卻不見起色,反而愈發睏難。

  突尼斯的南北發展差異十分明顯。在北部和沿海地帶,林蔭大道、休閒和體育中心、濱海大道、商業中心令突尼斯看起來像是令人欣然嚮往之地。然而多年來中部和南部地區發展一直落後並一直被國家所忽視,發展的不平衡讓中南部突尼斯民眾長期心存不滿。

  民間非正規經濟的發展(民營經濟等)對地方經濟和當地就業問題有很大幫助,這對不能對地方進行有效管理的政府是個好的補充,然而突尼斯政府卻嚴禁這類經濟形式的存在。長期的社會積弊及民憤借助一個青年的死爆發了出來,半島電視臺文章如此評論稱:“如果説眼下布瓦吉吉的死是個人的悲劇,總有一天他的死會導致突尼斯國家的悲劇,Nouri Jouini部長能承擔這樣的責任嗎?”

  西迪布基德:吹響改革的號角

  1943年西迪布基德是盟軍部隊與納粹作戰的戰場,如今這裡又吹響了與饑餓抗爭的號角。

  西迪布基德動亂之後,Nouri Jouini部長趕赴當地,承諾將斥資800萬歐元解決民生問題,但是這非治本之策。半島電視臺文章分析稱“突尼斯政府不能再依賴嚴格的管控來實現穩定和發展的願望,應當鬆開雙手,讓社會因素(非政府組織NGO、非正規經濟等)發揮作用。同時,突尼斯也應該改變嚴重依賴歐盟的傳統發展策略,向北非一些國家一樣走出自己的獨立道路。”更多精彩 請點擊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