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國際考古學家搶救巴比倫遺址 制定嚴格修復計劃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9日 04: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距離巴格達南部80公里的一處巴比倫城遺址。

一個建造于公元前604年至公元前562年間的獅子浮雕。

  伊拉克的巴比倫城,這裡曾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所在地,也是亞歷山大大帝長眠的地方。多年的戰爭讓這個國家滿目瘡痍,也讓巴比倫遺址被人們遺忘。如今,考古學家和古跡保護者們重回巴比倫遺址,制定了嚴格的修復計劃。

  當世界古遺址基金會(WMF)的考古學家傑夫艾倫和亞歷山大佩魯茲托等一行人來到伊拉克,站在幼發拉底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向四週張望時,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一幕時空交錯的畫面。

  零零散散的古建築廢墟邊,瞭望塔、電網和棕櫚樹點綴其間,圍欄和柵欄上土跡斑斑。山下是村民的農田和土坯房。不遠處還有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修建的豪華行宮……在這看似淩亂的圖景下,卻埋藏著珍貴的文物———2000多年前中東最繁華的大都市巴比倫城。

  極盡繁華後 古城淪陷

  巴比倫城的雛形在2000多年前出現,到公元前6世紀後半期,在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下,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一派繁榮景象。隨著這位國王的多次擴張,積聚的財富日益增多,巴比倫城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現代人所説的巴比倫城,通常就是指的這一時期的城市。

  歷史記載,巴比倫城建築宏偉,城市被兩座圍墻圍繞。外墻以外,還有一道注滿了水的壕溝及一道土堤,城內的主幹道用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該城共有8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達爾門,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馬杜克神、公牛和怪獸形象的浮雕。直到該城建立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巴比倫城內的“空中花園”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不過,隨著連年戰火,巴比倫城和“空中花園”早已灰飛煙滅。近代伊拉克的頻繁戰爭,包括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乃至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的戰亂,都給巴比倫城的遺跡帶來災難。

  比如薩達姆為了享樂,在巴比倫遺址上修建了一處行宮。而2003年美國軍隊佔據伊拉克後,將行宮作為駐軍總部,甚至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宮殿遺址四週開鑿出一條大道,以便裝甲車通行。

  三方同努力 保護古城

  世界古遺址基金會給巴比倫帶來了一個重生的機會。

  2010年,基金會和伊拉克國家文物委員會制定了一項名為“巴比倫未來”的復原計劃。該計劃將散落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附近,從烏爾到尼姆魯德的眾多巴比倫王朝時代的遺址進行挖掘和保護,對重點遺址進行復原。

  “這裡有很大的挖掘潛力,甚至可能挖掘出整個城市的街路脈絡。”艾倫估計。

  這一計劃也吸引了美國政府的目光。基金會的考古學家亞歷山大佩魯茲托接受本報記者電郵採訪時介紹,2010年11月,美國的一個文化基金向“巴比倫未來”項目注資200萬美元,委託他們對遺址中最急需保護的部分進行維護,包括著名的伊絲達爾門的地基。

  佩魯茲托説,WMF是一個以修復古建築為己任的非政府組織,他們曾修復過有600年曆史的意大利比薩斜塔的一道大裂痕。

  1996年以來,該組織每兩年都會公佈“瀕危古遺跡”名單,邀請各方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保護和修復工作。巴比倫遺址于2009年“上榜”。佩魯茲托成為負責保護巴比倫遺址項目的實際操作人。

  工作入正軌 新館迎客

  基金會專家們用計算機掃描古城遺址,得到精確數據,巴比倫城面臨的最大威脅有點出人意料:既不是農民們佔用土地,也不是薩達姆的破壞性開發,也不是美軍的無序建築,而是含鹽濃度較高的地下水長年累月的侵蝕。

  佩魯茲托説,他一度擔心,如果伊拉克局勢無法穩定,巴比倫城剩下的遺跡將很快土崩瓦解。幸而工作進行的還比較順利,經過1年多的努力,巴比倫遺跡的保護已經走入正軌。

  2011年1月,巴比倫遺址博物館迎來第一批正式遊客。

  伊拉克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卡伊斯拉希德介紹,博物館內展出數百件巴比倫遺跡出土的文物,其中很多價值連城。比如一個獅子釉磚製成的浮雕,它是巴比倫的標誌之一,有2000年的歷史。

  和這個博物館一同開館的還有三個畫廊,它們將展出以巴比倫為原型的一些藝術創作。

  拉希德稱,“巴比倫未來”項目是伊拉克目前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我們有很多保護的計劃,這是目前最大的一個,也是第一個,我們希望這成為其他遺址保護的榜樣。”

  美國媒體分析,伊拉克政府積極參與遺址發掘,除了體現主權的意味,還希望借用西方專家之手重建巴比倫。之後伊拉克或許可以憑藉著巴比倫這個金字招牌,大力發展旅遊業,使之和石油一樣成為伊拉克的支柱産業。

  現實矛盾多 未來存疑

  對於世界古遺址基金會的專家們而言,他們也希望建成一個既保護歷史,又能給當地帶來經濟效益的工程。整座城市的規模、城市建築的特色和未來的開發潛力都在考慮範圍內。佩魯茲托告訴記者,“我們保護巴比倫的長遠目的,就是將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不過現實的問題也不少。佩魯茲托對記者介紹,實際上對保護工程來説,錢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困難就是政治局勢的變幻莫測,以及可能遇到的民眾不滿。

  目前,伊拉克政府和巴比倫省政府之間出現了一些利益分歧,雙方對今後巴比倫城開發收入分配問題意見不一。

  此外,美國、伊拉克和基金會制定的保護計劃中有一塊保護區,其中涉及到一些居民搬遷和佔用農田等問題。當地一個保護婦女和兒童的非政府組織成員説:“他們(保護遺址的政府和專家)從這些農民手中拿走了土地,讓人很不舒服。”

  WMF的專家艾倫説,巴比倫的保護工作不僅僅是一項考古課題,還應該為當地人帶來經濟、社會收益,並且要得到包括當地民眾和社團組織的支持。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