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美媒:2010年是“微恐怖主義”的一年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9日 18: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1月1日,警察在雅典的郵包爆炸事件現場警戒。新華社發(馬裏奧斯羅洛斯攝)

  美國《時代》週刊12月27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 題:微恐怖主義的一年(作者:法裏德-扎卡裏亞)

  這是經濟之年——疲軟的經濟復蘇、歐洲的危機、刺激計劃、減稅、還有預算辯論。外交政策方面幾乎沒有什麼新聞。因此稱之為“恐怖主義之年”也許聽上去很奇怪。但就是這樣。

  “過去9個月內,企圖針對美國發動攻擊的數量和步伐超過了此前任何一年中全年的數量。”這是2010年5月國土安全部報告中的話。2010年10月,貨機炸彈事件證實了這一點。而這種現象不僅在美國出現。俄羅斯新聞社報道稱,2010年針對俄羅斯領土的恐怖襲擊增加了一倍。

  在過去一年,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戰爭種類的興起:微恐怖主義,它可以定義為小規模恐怖主義,其執行者選擇的不是最大或最引入注目的行動,而是那些有望成功的行動。它是由“基地”組織的分支所創造的,尚不清楚本拉丹和扎瓦希裏是否在進行指揮。但即便他們與這些活動完全無關,也並不會令人感到安慰。它只是強調了微恐怖主義的一個核心特徵:它不是由高層指揮的,而是從下層興起的。

  在“基地”組織的新網上雜誌《激勵》中,其編輯解釋了微恐怖主義背後的邏輯依據。他們説:“我們不需要進行大規模打擊。”“打擊敵人……是為了讓敵人失血而亡”,這是他們稱之為“千刀戰略”的策略。《激勵》中的另一篇文章列舉了發動“出血行動”——即貨機炸彈事件——的成本:兩部電話,兩台打印機以及運費,總計4200美元。

  “基地”組織這是在自圓其説。該組織曾經一直認為如果要被當作對手認真對待,它就必須計劃並實施大規模行動。現在,由於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連續受到打擊,資金受到監控,領導人遭受無人機攻擊,“基地”組織已經決定集中精力通過一系列較小的攻擊來擾亂西方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恐怖主義很可能不會激發震驚世界的那種大行動。獨自行動,即便取得了成功,也不會有多大影響。但這樣一種想法更有可能是對現有技術的反應,而不是對未來的準確預言。微恐怖主義把賭注壓在了席捲世界的一股強大力量上:技術的民主化。我們在所有地方都看到力量正從大型機構向個人轉移。技術讓人們能夠把這些機構的影響力轉向它們自身,從而産生類似于柔道的效果。

  微恐怖主義從根本上説是一種不對稱。它利用了自身的“小”以及由此産生的難以發現或控制的優勢。它從阿富汗、也門和索馬裏這樣的國家發起;當美國試圖進入這些人煙稀少的地方打擊敵人時,卻很難找到他們。美國的日程於是迅速變成了穩定該國並給予支持——進行國家建設。在這些地方,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恐怖分子們選擇這些地方正是因為這裡是秩序與發展的黑洞。恐怖分子要做的就是躲起來並郵寄信件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