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區將對遊客開放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3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86年4月26日當地時間1點24分,前蘇聯的烏克蘭共和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嚴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圖為事故資料圖 來源:新華社

  這是被污染的直升飛機和軍車等裝備閒置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30公里隔離區內的一個村子裏(2006年3月30日拍攝)。來源:新華社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宋華報道 據俄新社12月12日報道,烏克蘭緊急情況部部長巴洛加12月12日宣佈,從2011年起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地區將對普通遊客開放,烏緊急情況部計劃組織前往該地區參觀的經常性、系統性旅遊線路。

  烏克蘭緊急情況部長巴洛加在陪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克拉克考察切爾諾貝利地區時宣佈,截至今日切爾諾貝利方向僅限于極限旅遊,不是大眾旅遊類型,只針對幾傢俬人公司組織的外國遊客開放。巴洛加認為,切爾諾貝利地區領土應當向廣大普通遊客開放,烏緊急情況部正在進行大量工作,計劃到今年年底前彙報工作成果,爭取在明年1月份使這種參觀成為經常性和系統性的旅遊形式。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克拉克支持烏克蘭緊急情況部的旅遊倡議,她表示,參觀切爾諾貝利地區可以讓人們了解悲劇歷史,再次認識核設施安全的重要性。雖然這是一段非常悲傷的歷史,但這種旅遊吸引力同時也具備一定的經濟潛力。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發生在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境內,該電站第4發電機組爆炸,核反應堆全部炸毀,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成為核電時代以來最大的事故。輻射危害嚴重,導致事故後前3個月內有31人死亡,之後15年內有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里地區的11.5萬多民眾被迫疏散。為消除事故後果,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為消除輻射危害,保證事故地區生態安全,烏克蘭和國際社會一直在努力。烏緊急情況部長巴洛加指出,用於全部覆蓋第4機組的新“掩體”將在2015年全部建成,這是一個長150米,寬260米,高105米拱形建築,用於全部遮蓋第4機組連同此前建造的臨時性防護設施“石棺”。“掩體”項目由國際社會捐助支持,建設資金由八國集團和歐洲委員會成員國共28個國家負責籌措,建設基金由歐洲復興和開發銀行管理。該項目經過10多年的選擇和論證,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它應當切實有效地保護事故地區周圍環境,同時確保可部分安裝和拆卸有故障的和不可靠的結構,相信這套綜合性防護設施能在2015年建成並使用。此前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克柳耶夫宣佈,由於安全要求大幅提高,“掩體”項目總造價已由2004年的5.05億歐元提高到現在的8.7億歐元。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克拉克承諾,聯合國今後仍將繼續全面支持該項目建設,烏政府也應和國際夥伴就此繼續對話。